承中华诗词之魂 寻岭南音乐之韵
——华南理工大学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品读

2019-03-18 05:44文|
岭南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曲粤剧岭南

文|

2018年10月26日晚,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于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音乐厅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以下简称为“音乐会”)。音乐会作品由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作曲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完成,这是一支优秀团结、充满活力的创作团队,他们的作品曾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文华音乐作品优秀奖”以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优秀奖”等奖项。团队成员有:梁军、马波、张晓峰、刘丁、袁媛和叶芳婷。本次音乐会包含16首新作品:有呈现新时代广府生活气息的《广州映像》(梁军词曲)、《春的音画》(刘丁词曲);取潮州音乐为题材的《潮州映像》(梁军词曲)、《粤曲小唱》(刘丁词曲);以客家山歌进行衍展的《唱到花好月光圆》(张晓峰作曲);亦不乏大量古词新唱、表现文人情怀,又颇具岭南音韵的作品:梁军的《壮士》、《长相思》、《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马波的《幽兰操》、《卜算子咏梅》、《满江红端午》,张晓峰的《枫桥夜泊》、《暮江吟》,刘丁的《今夜喜雨》,袁媛的《一剪梅》,还有叶方婷的《望月怀古》。这些合唱作品中有抒情上口的旋律,亦有人声器乐化的呈示;有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风格,亦有当代音乐语言的重组;有无伴奏混声合唱,亦有男声合唱与女声合唱;有为钢琴伴奏而作的编制,亦有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融合。

音乐会创作团队多方位展现出原创精神,既展现了广东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反映广东新时代精神风貌。作品风格迥异,或明快跌宕、或深情款款,合唱团将作品赋予的情感、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听众随“声”临其境。

专家学者们对此高度赞评,中国合唱家协会副理事长、著名指挥家徐瑞祺在演出结束后表示:“这样一台完全由学院师生创作演出的音乐会,从作品的风格与质量、演唱的音色与层次上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特别是具有广府风格、客家风格的新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较强的可听性和传播性……”

一、词乐相融 珠联璧合

16首作品中,有9首作品歌词源自中华传统古典诗词,两首独具古典情怀的现代诗词,4首自编歌词,还有一首歌词源自现成民歌。这些歌词折射出的文化意境与音乐两相融合。

(一)古诗词题材

姜夔的诗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表达苦苦相思和相见遥遥无期的意境,诗词的起承转合与音乐结构的“起承转合”两相融合。全曲抒情而温婉,合唱传达出的情感内容诗性、模糊而多义[1],在合唱团的生动演绎下,一种缥缈忧愁之情贯穿全曲,多义模糊的感受引人遐想。大量延长音和连音的使用更让曲调变得悠长深远,营造遥遥无期的凄美之感。

《幽兰操》取材于《乐府诗集》,吟诵出“兰只为王者而香”的谦谦君子气质,规整性四字乐句让人朗朗上口。全曲由D羽五声音阶转bE宫六声音阶,清角音的出现赋予歌词古典尔雅的韵律。男高音独唱“君子之伤”带动了整个合唱团的情感爆发,不断重复的“君子之伤”音调,尽显高洁傲岸的品格。

选自李清照诗词的《一剪梅》,表现江南纤柔女子的凄婉形象和优雅婉约意境。全曲轻柔婉转悠长,传统六声调式和波浪状流动织体勾勒出女子哀伤忧愁的情绪,精致的细节处理亦展现了该词的“精秀特绝”,最终引发对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的无限遐想和阵阵惋惜。

除引用颂君子气节和诉深闺思念等托物言志的诗词外,还有饱腹爱国深情、为国捐躯的诗词:忆古伤今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望月怀古》(张九龄词),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文人情怀,全曲柔情而深沉又略带苦涩之感,声部间的五度模仿似齐诉壮志难酬的苦闷。前奏意境深远的人声念白,“望”“月”“怀”“古”四字似是在耳边轻诉,气息微渺却悠长,营造了月明风清又微觉寒意的夜晚氛围。随后“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相思”二字的颤动像是绵延山脉中的一处斗折,以悠长的一墨宕开情感的抒发,“竟夕起相思”又轻又慢,字字斟酌,留下无限遐想和哀叹。

(二)现代古典诗词题材

《壮士》引用了具有古典情怀的诗人臧克家的同名现代诗,描绘了一位士兵由梦中惊醒到出征沙场最终为国献躯的画面。整体的曲调风格、速度多变,极富戏剧性和张力感。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不仅由钢琴烘托意境,还出现了与歌词相吻合的色彩乐器木鱼、中国大鼓以及三角铁。作品前奏以钢琴独白为主,人声的气息声为辅,描绘了一幅幽静生动的梦境:月黑风高夜,竹林秋风起。在寥落又“杂乱无章”的钢琴声和似有似无的“嘘声”中,梦境渐渐变得不安宁,忽然一声巨响,惊醒梦中人。随后“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出现了与歌词贴合的色彩乐器木鱼,壮士惊醒,回到现实。歌词“战鼓在催他”时加入中国大鼓,气势逐渐变得雄浑壮阔。间奏中连续三个琶音塑造了壮士英勇捐躯的形象:第一声壮士受刺,第二声是踉跄地向后退,最后一声,壮士倒地而亡。结尾男高音作为持续声部重复“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调和前面激昂高亢的情绪,承上启下,带来安静而忧伤的意境,耐人寻味。

男声合唱《满江红端午》歌词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滕海峰创作的现代古言诗词,表现出征男子雄伟勇敢的英雄形象。阳刚的男声音色使得全曲气势雄壮。作品前奏部分使用大量fff强度的和弦作震音效果,为我们铺展开一幅雄浑壮魄的历史画卷,追忆起水光潋滟的汨罗河畔,感叹屈原。不紧不慢的三连音推展着歌词故事情节,钢琴伴奏高音部分大量上行七和弦震音,低音部分持续使用三连音似音浪般滚动,画面感变强,临摹出介胄之间,纵横捭阖,金鼓喧天的震撼景象。

(三)自编词曲题材

四首自编歌词中,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广州映像》展现了新时代广府文化风韵。该曲活泼轻快,歌词由大量的粤剧《锣鼓经》拟声词如“pong、yi、ca”等,及广府日常用语组成,简明的日常用语作歌词在拟声词的映衬下变得生动、风趣。开头由疏至密的粤语念白“早晨”增添作品生命力和灵动感,“做紧咩(在做什么)”呈现出广州早晨街坊好友相互问好的温情景象,“饮早茶咯”则透射出广州人喝早茶的生活习俗……全曲对粤剧粤曲进行衍展,体现了广州人对外来客“无论你是宾度人 都系一家人”的善意与包容。

混声合唱《粤曲小唱》多使用无语言含义的衬词,展现了广府特有的粤曲风格。该作品巧用《锣鼓经》中的常用拟声词,模仿了不同材质的民间打击乐器,如“嚓、仓、才”等,这些清脆悦耳的拟声词不仅丰富了合唱的音色,同时也展示了岭南地区的粤曲、粤剧元素与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

与之相似的还有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潮州映像》,其歌词由无意义的拟声词与文字组合而成,《锣鼓经》拟声词“cei cei yi cei”作为全曲引子,四声部间五度模仿,以轮唱、重唱的形式为开篇营造出热热闹闹的景象;慢板部分则加入了具有粤曲唱腔的歌词“我在南海之滨回望”,洋溢着愉悦欢快的气氛,“心中无限神往”又透露出内心对这座城市的自豪、敬畏之情;最后,歌曲在“do do le do da”“ti ta”等轻快的状声词中结束。

无伴奏混声合唱《春的音画》亦是自编词曲,以女声音色为主,男声音色为辅,大篇幅使用三连音和连音记号使得曲调抒情、悠长,营造出淡淡的初春气息。全曲三段,第一段开头歌词“残雪悄悄”“在春泥中融化”描绘出了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新蕾绽开”“翠绿的篱笆”一切都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希望的曙光涌现,尔后光芒四射,形成“一幅鲜亮的图画”。第二段速度加快,女声“喂咦”、男声“ai”以倚音作修饰,男女声配合紧密,错落有致,似山歌对唱,大量使用的断音与切分音,令第二段轻快、巧脆,营造出泉水叮咚,山间居民日常作息的画面……第三段再现“残雪悄悄”,给全曲带来无限延伸的遐想空间。

二、岭南音韵 粤古清音

整场音乐会以原创为根基,以粤语和粤剧为素材,多数作品不仅具有岭南音韵,又展现了岭南的生活气息。

(一)粤语粤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语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方言音韵。音乐会中不少使用粤地方言演唱的合唱作品不仅引起粤人共鸣及文化的归属感,抚慰着他们的情感也让非粤地听众领略到广府的音乐特色,使粤文化得以远扬。

《广州映像》的歌词由看似零碎的粤地日常用语拼接而成,歌词词义的安排与旋律的融合都富有逻辑性,如“做紧咩”语气上扬,旋律向上行走,与粤语的九声六调紧密贴合,表达出亲切友好的询问态度,“倾下解(聊会儿天)”旋律下行,是对前面“做紧咩”的坚定回应;无伴奏的混声四声部间竞相模仿,重唱、轮唱等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营造出了活泼有力的律动感,呈现出广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朝气景象。

《望月怀古》同样使用粤语演唱,如谱例1,“天涯共此时”的升降声调贴合粤语日常陈述语调,亦透露出广府的平淡、温和包容的风格。

(二)粤剧腔韵

粤剧是岭南大戏,其音韵行腔一直为粤人所喜爱。生活在粤地的作曲家们亦深受粤腔粤韵之影响,在他们的创作中可见一斑。

以慢板的《春夜喜雨》为例,该曲流动性织体赋予音乐一种动态美感,琶音上行如同涓涓细流般微微流淌, 粤腔音乐娓娓道来:首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见谱例2)温柔婉转,“节”字运用了粤剧润腔,营造出“一字数转”润腔效果。与“当”前后衔接自然;“生”字中加入纯四度倚音,抑扬顿挫,有粤剧唱腔的风味。

又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起始句“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带有粤剧风味,其中“肥”和“东”使用大三度,每一重拍上的字都被不紧不慢地清晰均匀地吐出,旋绕式的戏曲念白,让人陷入一种“不合种相思”的深渊中。谱例3中“惊”运用了大二度倚音处理,与前面“暗里忽”三次的同音重复形成小小对比,略微突出“惊”的诧异;其中“啼”字运用了粤剧唱腔元素中的拖腔元素,形象生动地描绘鸟啼不止的情形,波浪式起伏的乐音之中亦暗含人对鸟啼寄寓的暗暗忧伤,这种逶迤曲折及对单个的音细致考究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之一[2]。

该曲的“人间久别不成悲”的“悲”字和“两处沉吟各自知”的“知”字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模仿了粤剧唱腔中的哭腔,声音自然滑落又略微颤抖,带给人心有不甘和相思之痛的感觉,让人提着一口气,久久不能释怀。

(三)潮州弦诗乐元素

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粤曲小唱》全曲引用潮州著名筝曲《寒鸦戏水》的核心音调,并对其进行移位、放大、紧缩(见谱例4)。首句由核心音调引出,尔后引出《锣鼓经》的拟声词“嚓”“咚”;在拟声词的节奏型不断变化与对位后,核心音调再现;最终,在核心音调与律动感十足的状声词“框才框才”的交织融合中结束。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谱例4《粤曲小唱》首句

《潮州映像》首句速度为急板,引用状声词“cei cei yi cei”并不断重复,通过四声部的五度模仿营造出开头锣鼓喧天的景象,颇有潮州锣鼓乐的韵味;随后速度放慢,“我在南海之滨回望”时汇入粤曲唱腔;歌曲末段“do do le do da”引用了潮州弦诗乐《双狮戏球》的部分音调,节奏型和音高稍作修改。在状声词的映衬、音浪的律动下,欢快而抒情,表现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城市品格,与《广州映像》交相辉映。详见谱例5、6。

谱例5《双狮戏球》第三段部分

谱例6《潮州映像》的末段部分

(四)客家山歌元素

岭南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大量的本土粤语文化,还有历史上由黄河以南迁居并于岭南地带生根发芽的客家文化。题材别致的《唱到花好月光圆》以清新明快、律动感强烈的整体风格给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首完整的现代客家山歌,该作品巧妙引用传统客家山歌的经典对歌歌词进行重新谱曲,地道淳朴的客家方言“老妹”“捱(我)”“唱只添”等字词活灵活现;演唱时装饰音、山歌特有的自然滑音屡次出现,山歌对唱、独唱等多种合唱形式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客家男女的生活风貌。

合唱团的精彩演绎是抒发、传递岭南音韵的关键,音乐是一门关于听觉的艺术,原创合唱作品则离不开合唱团的表演[3]。在合唱作品艺术情感的呈现过程中,指挥和合唱团依据合唱作品的词曲意境、旋律音响准确地表达情感激发共鸣,展示并传递作品蕴含的岭南文化。

结语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以原创作为引擎,带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2016年与2017年分别推出了原创大型交响清唱剧“先行者——孙中山”和原创器乐作品集“秦粤时空”,2018年推出本场原创合唱作品,创作团队承中华诗词之魂,寻岭南音乐之韵,结合现代创作技法,推出了具有新时代审美效能、传统文化精神和地域人文风光的优秀原创合唱作品,展现出中西融合的新音响效果。尽管作品和演绎仍需更多精打细磨,但它们对于合唱创作来说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陈光辉在音乐会结束后点评:“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每一首作品都很有质量,作曲家都非常有想法,很多作品既是民族的,也是现代的。中国各地民歌合唱创作演唱大有可为,高校合唱发展形势喜人。”

在当下中国合唱事业发展迅猛之际,全国各地合唱团的数量与日俱增,原创合唱势头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创合唱作品的需求渐显强烈,缺乏意蕴浓厚、生动有趣的原创合唱作品,更缺乏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合唱作品;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推出的具有岭南风格的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为我国原创合唱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新作品素材,不仅对中国原创合唱事业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影响,不容小觑,更有利于进一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全曲粤剧岭南
忆岭南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粤剧数字音乐伴奏探索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