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岚
摘 要:本文主要以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主要依据,从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活动、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适当引入计算机应用知识、衔接好运筹学与有关课程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改革;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运筹学
运筹学是一门新兴课程,得到了各个行业高度重视。对于我国经济长足发展来讲,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其不但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关,还教育事业良性发展有莫大联系。为此,相关部门需给予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高度重视,通过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为学生输送优质人才、提升教学水平的目标。本文着重阐述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和策略,详细如下。
一、运筹学的相关内容
运筹学是一门新学科,通过分析、量化等办法实现科学配置各种资源,给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企业诸多方面运筹学都有所涉及,如制定生产计划、统筹资源等,当前,运筹学在我国工程、经济等领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运筹学系统完善性、多学科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际上,运筹学不但具备理论性,还具备实践性。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之中需要立足于理论教学,并把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运筹学知识水平。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合理的使用运筹学知识优化现实问题。但从如今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看,获取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一)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现如今,教育改革已变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高校教育而言,现代社会发展急需大量优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便需要高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配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通过观察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情,发现一些学生缺少数学基础能力,造成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整体素养有很大差异。实际上,运筹学课程体系包含一些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都是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偏高。基于此,这便需要教师完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并开展满足现代学生多元化需求的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现代社会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改革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
(二)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
近些年,各大高校都进行扩招。另外结合学生学情和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诸多高校提出来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俗点讲,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一同培养,就是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运筹学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授定理及公式,在掺和的讲解一些建模方法和解题技巧。大量的计算决定了时间花费的多少,若想节省时间,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激发学生计算积极性。而当前在运筹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造成学生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会解题方法之后只会照搬,不能对理论内容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也不会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去优化现实问题,只会让学生处在迷糊状态。为此以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并且对偏离当前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给现代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活动
分组讨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水平,还能拉进学生距离。在运筹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下发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及案例,促使各个小组展开合作预习活动,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各个小组都要推举出一名组长,通过轮流当组长的办法,来加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作为组长一定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当组内讨论结束以后做好归纳和总结,并和班级学生进行研究。在分组讨论活动开展中,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进行指导,确定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课堂教学主体而为之,提高学生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习氛围。
(二)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教师在运筹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一些实例,模拟企业管理活动,如此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把运筹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解决中。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引入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掌握运筹学具体运用方法。最好在各个章节中够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例如,讲解网络计划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实例,怎样通过网络技术控制杂志社图书出版周期,引入实例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注重引发学生深思,让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并建模求解。
(三)适当引入计算机应用知识
立足于運筹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不但要进行很多计算,还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如果单一看中计算方法,对于问题解决而言没有太大价值。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计算机同运筹学计算之间的有效联系。当学生完整掌握计算知识后,只需要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就能够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为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大力引入计算机运用知识,增强运筹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教授线性规划的灵敏性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应用软件演示各系数变化,并对比分析相关结果。通过动态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参数变化,进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或是在教授右边常数项系数变化范围这一知识时,只需应用运筹学软件就能把系数波动范围完全的演示出来,在结合系数范围选取一个数值带入其中,让学生独立观察数据变化结果。当计算完之后,教师则能够引入实例教授灵敏度,如此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知识点。
(四)衔接好运筹学与有关课程
在运筹学课程的前提下,经济管理类专业还包括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因此在运筹学教学实践中还需重视和其他课程高效链接。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JIT、网络技术等都是常见的方法,还是运筹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教师一定要把这些知识有机结合到后期教学实践中。
当前应用运筹学理论知识的主体有两个,那便是企业和社会,终极目标便是优化配合各种各样的资源。当前,运筹学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运筹学应用领域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相同。基于此,教师教学中,不但要教授专业知识,还需重视计算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现代技术运用水平,例如计算机建模与求解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稳定发展的技能。
四、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若想给现代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经济管理型人才,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组织并看着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在课程改革继续深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活动、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适当引入计算机应用知识、衔接好运筹学与有关课程,来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韵涵.分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5):214-215.
[2]李宇明.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8):64-65.
[3]殷志平.理论、案例、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经管专业《运筹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103-105.
[4]刘东霞,牛慧卿.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01):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