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提高采购效率的路径研究

2019-03-17 09:28刘九红刘艺
中国民商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采购事业单位效率

刘九红 刘艺

摘 要:创新采购模式是提高提高事业单位采购效率最高化与采购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事业单位采购机制与优化采购流程的主要途径,更是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本文简单介绍了事业单位提高采购效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概括了当前事业单位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提高事业单位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采购;效率;路径

采购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来购买可以满足其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履行基本职能时所需要的物资和服务,更是影响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统一供应采购模式、不合理的采购流程、未落实的采购监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采购工作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弱化了其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推动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转变采购工作理念,从优化采购流程、创新采购模式、完善采购监管机制等层面来提高其采购水平以及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率,为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分析现阶段事业单位采购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采购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采购法》中明确规定了采购程序与采购标准,采购流程包括确认采购需求,组织招投标,草拟签订和履行合同等等,各采购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同时,也需要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来规范采购行为,这些都提高了对采购人员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要求,但是部分事业单位采购人员是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或从不同部门抽调组成的临时采购小组,其既没有接受过高校营销或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育,甚至也没有参加单位或其他部门组织开展的营销或经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培训,以至于其没有掌握最基本的采购技巧与方法,对采购流程与采购注意事项也是一知半解,在降低了采购人员工作效率与采购行为规范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采购人员工作失误率。

(二)采购监管机制执行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继续使用以前的采购监管机制,降低了采购监管机制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现状的吻合性,加剧了其采购监管机制的传统性与落后性,加之,采购监管措施也不完善,降低了其对采购人员工作行为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公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等是事业单位最常使用的采购方式,虽然不同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但是不同采购方式都有出现贪污腐败的情况,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标过程中,少数采购人员与投标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私下接触与权钱交易,降低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合理性,弱化了公开招投标对供应商考查筛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采购成本。

(三)采购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采购工作存在轻视或忽视心理,甚至将采购工作等同于购买办公用品,造成了采购工作的形式化与局限性,不断地降低采购工作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缩减采购部门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甚至少数管理人员错误的认为采购信息化建设是浪费单位资源的事情,造成了采购信息化设备的陈旧性,无形之中增加了采购信息化建设的阻力。另外,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的传统落后性也降低了各部门采购信息的流通性,甚至出现重复采购或遗漏采购的行为,降低了采购量与单位工作需要量的平衡性。最后,采购信息系统的落后也降低了事业单位采购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增加了事业单位内部或外部监督工作开展的难度,导致了采购信息数据库的不完整性不正确性,从而增加落实采购追责机制的难度。

二、事业单位提高采购效率的措施

(一)提高采购工作重视度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转变对采购工作的错误认知,主动学习营销等采购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真正认识到采购工作对保障其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性,提高了采购工作在其日常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增设专门的采购部门,招聘专门的采购人员,适当的增加采购部门的资金技术与人员投入,在单位内部形成采购工作十分重要的氛围,从而强化了采购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荣誉感,增强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采购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采购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培训机制以及招聘机制等等,根据采购岗位性质与采购人员工作量来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了采购人员工作成绩与其工资待遇的关联性,促使采购人员高效率的完成采购任务;落实采购人员晋升机制与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采购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出现工作失误的采购人员进行相应的口头批评,对于存在贪污受贿情况的采购人员要依法追求其责任;定期组织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熟悉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采购流程与采购标准,提高了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加快了事业单位采购人员职业化发展进程;对采购人员进行创新、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实现采购人员工作态度从敷衍到努力的转变,鼓励采购人员及时发现并尝试解决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扩大了采购人员主观能动性对提高采购效率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采购监督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范围职能作用以及内部需求的转变来调整采购监管机制,明确采购职责范围以及关键风险点,在结合采购目标的基础上来完善采购监督措施,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优化采购监督流程,严格要求采购人员不能与供应方进行私下交易,从而扩大了其对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效果。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明确审核部门职责范围。加强对采购相关资料的保存力度,要求采购人员严格按照采购规章制度来填写采购信息表,提高了采购信息的完整性,降低了采购工作混乱情况发生几率。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拓宽社会监督途径,开通并公布事业单位采购监督电话,在事业单位官方网站上开设监督板块,定期更新其采购信息,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来监督其工作,耐心倾听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并对其进行专业化、全面化的分析,吸纳合理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采购方案。

(四)加强采购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转变采购工作理念,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性,邀请互联网信息技术、营销以及法律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分析当前事业单位采购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加强对新采购信息系统的研发力度,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采购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加强了单位内部采购信息的共享性与有效性。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要求采购人员将采购信息等统一录入到采购信息系统之中,为采购人员借鉴其他往年采购数据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采购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缩小了预算编制与采购实际支出的差距。还应要求所有部门负责人员配合采购人员工作,利用采购信息系统来填写本部门申报物品数量,并标明用途,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加快其网络采购平台建设力度,加强对供应商基本信息的审核力度,及时更新其招标信息,公布供应商基本信息以及招投标结果,提高了采购信息与供应商基本信息的吻合性,从而提高了事业范围采购工作的透明性。

三、小结

正视原有事業单位采购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创新采购模式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他,通过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速度、完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加强采购队伍建设等途径来提高采购效率,为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菲.金财工程下的政府采购全流程管理——N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及完善[D].南京理工大学,2008.

[2]高益民.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35):85-86.

[3]徐小娟.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14).

[4]谢建锋.政府采购招标管理系统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实现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7,(18):260.

[5]张克明.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A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为例[J].财会学习,2016,(10).

猜你喜欢
采购事业单位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加强采购监督审计探析
现阶段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探索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研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