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睿洁
摘要:AP汉语与文化的教学的出现是美国汉语教学领域的一件大事,不仅提高了中文在美国外语中的地位,且推动了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热潮。AP汉语课程和测试遵循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一书中所提出的五个学习目标和三个交际模式,这不仅美国的汉语课程带来了改革性的影响,也对国外的汉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现对AP汉语教学的思考进行论述。
关键词:AP汉语,沟通式教学法,组织教学,螺旋式教学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 121 - 03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媒介、桥梁,伴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世界友人来说,汉语学习势在必行,显然,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兴起。经过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协商,美国教育部门决定,从2006年9月份开始在全美中学开设“AP汉语与文化(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课程,这对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特别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五个“C”,即:Communication(沟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Communities(社区),是我们应该认真领会、认真学习的。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起点,它所针对的学生也并非是零起点,而是选拔出来的精英。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对我们国内的汉语教学是不是依然适用呢?或者说我们可以思考下.AP汉语中的那些观念和办法是我们在学生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借鉴的。本文拟从概念解读与实际教学两个方面出发,简要谈论对AP汉语的看法。
一、中美汉语教学环境的差异
1.课程设置
我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种类较多,以作者所在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为例,有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写作课、精读课,以及相关文化课、国情课,实践课程等。在美国,大部分大学中汉语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是作为亚洲研究系的一个分支,与日语、韩语、印度语等“弱势”语种并存,汉语课自然就不可能分门别类地开设。在中国,汉语每个学期学习一本书,50分钟一次课,一周大概10次完成;在美国,一周3-4门课,时间上少了50%以上,但目的是要达到的学习效果一样。美国AP汉语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内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十分值得汉语教学工作者学习借鉴的。
2.语言环境
在国内教授汉语,是在目标语环境下进行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汉语以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美国本土,学生大部分的语言输入只有在课堂上的50分钟,也有一些是和汉语志愿者完成操练,其他时间很少或基本不用汉语,这对美国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如何让学生充分高效运用课堂的50分钟,要求是非常高的。
3.学教目标
国内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的动机比较明确,即在一定时间中进行全日制的学习,专且精。在美国本土,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将汉语视为选修课,只是多门课程中的一门,和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相比,汉语仍然属于弱势语种。AP汉语在有限的时间在不理想的环境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国内教育者反思和学习的。
二、简说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基本用目的语教授学科内容,使学科内容和语言教学相融合。用学科内容充实语言教学,用语言教学促进学科内容学习。学生置于目的语环境当中,听说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普遍较强。在沉浸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即使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使用汉语,利用多张资源将学生带进全汉语的情境,融汉语语言学习于知识学习,融知识学习于汉语语言学习中。沉浸式教学区别于其他汉语教学的首要特点,是充分发挥语言的工具性功能。
在课堂中,欲营造如此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有意识的留意自己所说的话,注意是否过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尤其是在过渡期,注意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协助学生从听不懂到听得懂的必经过程,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语感养成阶段,任何阶段的外语学习,都免不了需要面对过度时期,这是考验信心和信念的关键时刻。
1.学生必须了解,不能完全听懂老师上课所说的中文,是正常的事情。
2.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大意和主旨上,不必逐字逐句地听。
3.学生需要了解,不自然的语速对听力提高的助益有限,自然的语速最能反映日常交流的真实性。
4.教师辅以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5,學生必须学习沟通策略,有助于沟通信息的取得与理解。
6.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履行语言誓约规定。
我们都知道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培养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而口语课,听力课这样的说法也已经深入人心。而AP汉语却强调浸入式、主题式的教学,虽不按技能分课,但却将四种技能的教学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我们将听、说、读、写分开训练,教学目的很清晰,但有没有可能会造成脱节的情况?也就是说四项技能课的进度并不一致,便会导致每种课我们可能都要讲解,而不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操练上。那如果我们的课堂设计可以将四种技能融合到一起操练,那么我们每次课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操练,每两次学习内容之间间隔也会变短,每次课都可以对前一次课做出充分的复习,并且是四种语言技能同时得到复习。技能的学习本就是要反复操练。除此之外,AP汉语对于创设真实的语境和使用地道的语言和文化实料也十分重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措施是汉字听写是听写句子和短语,而不是听写词语,连汉字听写都要放到有意义的“语境”中。汉语教学是要让学习者能用汉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以实用为主,而不是教学生“教科书式语言”。教材和教师的课堂都应该注意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实现浸入式教学。
根据曾妙芬教授的《推动专业化的AP中文教学》一书中提出,弗吉尼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连自己也感到惊讶,竟然80%的课堂时间,用中文讲解课程表和班级事宜,没有任何学生反应听不懂,学生语言能力的快速提高让人感到相当欣慰。在目的语国家的教学中,沉浸式教学更好实施。
三、真实语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领悟的过程,而学生是认识领悟这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的承担者,是这一认识过程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的任务。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从之前被动地听老师讲解到主动地参与课堂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AP汉语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将中国文化放到国际背景下来看,理性分析中国世界观,这其实是对老师的一个高要求,汉语教师要考虑如何选择文化点,以什么样的心态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李泉教授说过汉语教师对待母语国的文化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采取不炫不贬,中外对比,古今联系的柔性策略。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汉语教师具备极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培养国际视野,同时必须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介绍中国文明成果时,不自炫,不沾沾自喜,因为强烈的弘扬和炫耀反而会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反感。而对于一些政治问题,我认为也不需要一味的回避,汉语教师需要对待文化问题需要有更强的包容心,既要维护国家和自己的尊严,纠正学生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也要接受客观的评价。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实体语境、认知语境,也要考虑到可以通过对话者的自身特点行为等表现的补充语境,帮助学生结合语境来认识学习语言。教师特别设计出一定的情境及氛围,或者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表演角色的方式来练习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更直观清晰的理解,提高对汉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四、思考
从自身学习外语的经历出发。大概在小学三年级起学习英语,首先开始学习26个字母,然后学习颜色词、动物词等基础词汇,随后学习语法并接触英语考试。整个学习过程,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教师播放录音带、父母播放复读机、拿出万分的精力做完型、阅读等。事实上,我是很喜欢语言的,那为什么自己的英文成绩远不如预期?是英文教学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如果是教育问题,为什么有很多同学的外语成绩相当可观?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则希望通过学习“AP汉语”的一系列文献,为英语或外语学习另辟蹊径,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此初步接触“AP汉语”的阶段上能尽量吸取汉语教学的优秀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汉语教学设计出发,整个教学活动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与时俱进,与中国当代社会接轨。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要接触到的首先是出行,出行又包括了各个小方面如过海关、航班信息、地铁交通等信息,所以,微观来看,“理解诠释”模式在整个留学过程中需首先发挥作用;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其衣食问题、卫生问题、旅行问题是亟需面对的几个方面,故在教学设计上,应将这几个方面放在第一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减少生活方面的压力并激发其学习汉语的更大兴趣,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多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并与生活细节相结合进行表达演示,如进行专题为“菜系”的教学,包含中国菜与外国菜的区别、菜品、相关动词等方面。从个人生活过度到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中需要向留学生展示我国的经济面貌、行政区划、教育模式等问题,以期将更完整的社会展示给学生。
其次,在教学设备的运用上,语言课与文化课的取舍方式需要有一些差别,从“互动交流、理解诠释、表达演示”三种交际模式出发,语言课需要侧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音音频、视频是复习、巩固时的便捷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发展,多媒体工具互动也逐渐在语言中发挥出了作用,在学习中没有老师或语伴直接沟通时,可以用微信等工具进行沟通,以期对学习成果查缺补漏。文化课的学习要结合学生水平、兴趣,多媒体音视频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的注意力,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汉文化的认识,但新媒体的光辉并不能掩盖教师的重要性,且教师在影音材料的挑选中要注意联系课程进度、影片类型、影片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国别、价值观、兴趣爱好之后对材料进行筛选,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在各种语境中开口说得体的话,并能理解话轮话对的发生。
另外,AP汉语的考试方式也体现了一种新思想。作为学生,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考试题型变化背后的逻辑,只会依照变了的题继续做题。罗青松老师《浅析AP中文考试成绩评定系统》中提到主观题部分进行了一些精简:“将7种题型减至4种”,其中去掉了“陈述计划;写信;转述电话”三种题型,很顯然,这三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使持续降低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来源于生活。
结合一个前不久遇到的案例。在和一位泰国留学生(备考HSK五级)聊微信时,她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在看很多论文。她回复:“我给你的鼓励”。实际上,她想表达:“我给你加油!”但她说想使用新学的句型“……给……的鼓励”和“给……很大的鼓励”,所以说出了“我给你的鼓励”这句本义没问题而语用有偏误的句子。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偏误?或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或交际策略、教学策略。结合上文谈到的三个方面,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拟拍自己的课堂需要的小情况,使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汉文化内涵,教师备课时也需考虑地更全面,也可让学生辅助设计教案,以最全面最高效的方式解决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此外,国内外教学语境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尽相同,有能动性上的差异,也有策略上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难度、进程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整个教学活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评量”这个词在《AP汉语》这本书中出现频率很高。他们会很频繁的对学生进行评量,每日评量,甚至每堂课评量,并在评量后及时给出评语,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得到反馈,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AP汉语很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很赞同这种做法,但这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并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那我们在借鉴这种做法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学情考虑这种做法是否合适,或者说应该怎么调整。
五、结语
AP汉语不但是美国中文教学界的里程碑,也是整个中文教学界的里程碑,它不但在美国推广了中国语言及文化,也让国内汉语教学界了解了美国最先进的外语教学趋势,其高效、实用的优势是国内汉语教育学界值得借鉴和学习。AP汉语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汉语教学,但成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所以照搬照抄是绝对不可取的。但我们可以学习AP汉语的理念,然后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它的模式进行调整,吸收适合我们的部分,调整与学情、教情不兼容的部分,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综上,显而易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从小学习英语,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是自己“飞翔”的“翅膀”,一直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知识”。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谨记教汉语的目的,以“AP汉语”为新航向,在学习前辈经验的同时,总结自己的想法,为汉语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6
[3]曾妙芬.《推动专业化的AP中文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苏芳芳.《论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韶关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