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方在《温病条辨》三焦篇中的应用

2019-03-17 17:29:37王宏蔚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复脉白虎少阴

王宏蔚, 吴智兵

(1.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级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广东广州 510405)

《温病条辨》由清·吴瑭(吴鞠通)所著,为明清时期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全书共6卷,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共3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温病条辨》在开篇凡例中指出:“是书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1]19。在三焦篇的多处,可发现吴瑭使用《伤寒论》所载经方治疗温病。为明确同一经方在治疗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区别,本文选取《温病条辨》三焦篇中较为典型的仲景经方进行分析。

1《温病条辨》的上焦篇

1.1桂枝汤方的运用桂枝汤有解表发汗、调和营卫之效,于《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其在六经病中见表证未解者也多有运用。仲景对其灵活化裁,运用广泛,故桂枝汤有“群方之首”之誉。《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此处太阴是指手太阴肺经,肺处上焦,皮毛之合,开窍于鼻。吴瑭也于上焦篇第2条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温邪侵袭肺卫,致卫弱;由“初起恶风寒者”可知该病源自内发,是为营强,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邪解则病除。吴瑭应用桂枝汤,重其调和营卫之功。“伤燥,如伤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湿伤脾胃两阳……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而仲景使用桂枝汤,主要取其解表发汗之效,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阳明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属性偏温,后人多只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以温治温,唯恐误治。吴瑭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效,治疗“初起恶风寒”之温病,行世人不敢行之事,可见其虽用《伤寒论》经方,却不局限于《伤寒论》思想。

1.2白虎汤方的运用白虎汤在《伤寒论》中主治阳明里热,还用于太阳病变证,三阳合病,厥阴病变证等属“里有热”者。该方以白虎为名,盖因“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金秋之令,可急退炎夏之热。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里,白虎汤的使用见于3条条文。(1)第7条: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2)第22条: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3)第40条:太阴伏暑,脉洪大,渴甚,汗多者,用白虎法。上述3条条文中均提到脉洪、渴甚、大汗,此三项同时出现常见于实热之象。第7条条文中“太阴温病,脉浮洪”表明邪在肺经气分,“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则表明热盛津伤,用白虎汤可清热出表,保津液不失。第22条条文白虎汤主治暑温,第40条条文白虎汤主治伏暑,二者均为暑邪致病,前者为当令即发,后者则为“过夏而发”,本质均为暑热在上焦气分,且见“脉洪大,渴甚,汗多”,故均用白虎汤方清其暑热。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里,吴瑭明确了白虎汤为辛凉重剂,避免世人因“伤寒”之名而误用该方;总结出白虎汤四大症“大热、脉洪、渴甚、大汗”,较《伤寒论》里的白虎汤证更简单明了;并首次提出了白虎四大禁忌症“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不渴者、汗不出者”,进一步规范了白虎汤的应用,对《伤寒论》白虎汤证进行了补充。可见吴瑭并非照搬使用白虎汤方,而是在仲景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运用心得。

1.3栀子豉汤方与瓜蒂散方的运用栀子豉汤由栀子和香豆豉两味药组成。在《伤寒论》里,主要用于症见“虚烦不得眠”及“心中懊恼”者。成无己在注释中认为栀子豉汤病机为邪热客于胸中:“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2]。但也有后世医家认为栀子豉汤证为邪热涉及阳明或热在少阳[3-4]。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里,吴瑭使用栀子豉汤治疗热邪郁于上焦膈中“心烦懊恼”者,与《伤寒论》第一注解人成无己见解一致。上焦篇第13条: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恼,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焦证,栀子豉汤主之。“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说明温病之邪已不全在肺卫,“无中焦证”强调了病邪尚未到达中焦。“寸脉盛,心烦懊恼,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表明热邪郁于上焦膈中,故用栀子豉汤因势利导、泄热除烦。

上焦篇第14条:太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呕者,无中焦证,瓜蒂散主之。此条文较第13条栀子豉汤证热邪更盛,且有痰涎壅滞胸中,为实热之邪。因其病位在上焦膈中,故急用瓜蒂散,行其酸苦涌吐之功,因势利导,使痰热之邪急从上而去。《伤寒论》瓜蒂散原方为瓜蒂、赤小豆、香豉,吴瑭去香豉加山栀子增其苦寒之性,使清热之力更甚。由此亦可见吴瑭治疗上焦之热邪时灵活运用因势利导之法辨证遣方。

2《温病条辨》中焦篇

2.1大小承气汤方的运用在《伤寒论》中,仲景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症,也用其“急下存阴”防止痉、治厥变证。《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条: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第6条: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第1条条文中“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为一派实热之象;“但恶热,不恶寒”,表明热邪已不在上焦;“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表明热邪在里,诸症合并出现属中焦里实热证,故用大承气汤通胃腑、泄里热。第6条条文主要强调真热假寒证的辨别,此处实为热极而厥,“目赤、小便赤、腹满坚、喜凉饮”均表明里实热证,不能见厥而误以为寒证。

小承气汤在《伤寒论》中治疗以“痞、满、实”为主症的阳明腑实轻证,其证较大承气汤证轻,以“痞、满”为主,“燥、实”为次,故更重其行气之力。《温病条辨》中焦篇第3条: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第4条: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第9条: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第3条条文乃承接中焦篇第1条条文而述,“阳明温病”指首条所列阳明证而言,但症较其微,故以小承气汤通腑和胃即可。第4条条文中见“汗多”,是津液耗伤但未竭的标志,此时用小承气汤急下存阴,可使病愈。第9条条文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表明病位不在心包之络,为阳明腑实,故用承气法,又因“下利谵语”为胃实肠虚,故取大黄濡胃之效,去芒硝润肠之功,用小承气而不用大承气。

在大小承气汤的使用方面,吴瑭与仲景如出一辙,均用来治疗中焦里实热证。吴瑭在《温病条辨》按云:“承气者,承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非有一毫私智穿凿于其间也,故汤名承气[1]64”。从吴瑭对承气之名的解释中亦可看出,其运用大小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的思想与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汤的思想是一致的。

2.2小柴胡汤方的运用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首方剂,它不仅是六经病中少阳病的代表方剂,还见于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及厥阴病篇,主治“表邪未解、正气不足”而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者[5]。《温病条辨》中焦篇第84条:少阳疟如伤寒证者,小柴胡汤主之。条文中“少阳疟如伤寒证者”,系指与《伤寒论》少阳病篇中“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证相似,“胁下硬满”表明已见里实,但“往来寒热,脉沉紧”乃寒重热轻的表现,故遵循古法,仍用小柴胡汤治之。中焦篇第96条: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中虚伏邪,加减小柴胡汤主之。疟疾之邪多犯经络,痢疾之邪多侵脏腑,邪犯经络脏腑,由浅入深,致中气虚弱,内陷发展为痢疾,此时应用逆流挽舟之法,使邪由下至上,从深出浅,故用加减小柴胡汤升提,使病邪由里达外。在小柴胡汤的运用上,吴瑭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84条中仅取其和解少阳之功,虽不及《伤寒论》使用之广泛,但从第96条条文仍可看出,吴瑭实已掌握了小柴胡汤证治“表邪未解、正气不足”的本质。

2.3泻心汤方的运用在《伤寒论》里,有5首“泻心汤”。这5首“泻心汤”分别为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其中的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互结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误下后内热壅盛之痞,附子泻心汤治邪热有余而卫阳不足之痞,生姜泻心汤治水热互结之痞,甘草泻心汤治胃虚不和之痞。《温病条辨》中焦篇第74条提到:湿甚为热,疟邪痞结心下,舌白口渴,烦躁自利,初身痛,继则心下亦痛,泻心汤主之;第90条:滞下湿热内蕴,中焦痞结,神识昏乱,泻心汤主之。此两处用“泻心汤”,吴瑭仅提到方法见前,未列出具体方药,但从其症状具有神识改变来看,方法应为中焦篇之湿温开篇条文中提到的人参泻心汤加白芍汤:人参、干姜、黄连、黄芩、枳实、生白芍。此两条条文均为中焦里虚,湿热内陷,痞结中焦,故用苦辛寒之法通降,兼用人参护里阳,白芍护里阴,祛湿热而不伤中焦,故痞除也。吴瑭认为:“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为辛开苦降法治疗中焦湿温奠定了基础。5首“泻心汤”乃仲景为治痞而设,吴瑭亦用此来治湿温之邪所致之痞,但其加强论述了“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并在5首“泻心汤”基础上辨证加减,对《伤寒论》5首“泻心汤”理法方药进行了补充,应验了《温病条辨》乃“羽翼伤寒”之说。

3《温病条辨》下焦篇

3.1炙甘草汤方的运用炙甘草汤因其能复结代之脉,故又名复脉汤,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本意为感伤寒后,心阴阳俱虚,用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6]。《温病条辨》中,吴瑭使用的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原方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白芍,以减补阳之力,加养阴之功,达到治疗阳亢阴竭之温病的目的。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1条: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第3条: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第4条: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以外不解者,宜复脉法。第5条: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第6条: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第7条: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与复脉汤。第8条: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上述7条条文中第1条与第8条可谓复脉汤法的总纲。温热之邪于中焦逗留日久,多有伤阴,“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表明邪热少而虚热多,故用加减复脉汤补充耗损的津液,使阴液得以恢复,阳气得以保留。热邪深入下焦,不是损伤少阴肾经,就是损伤厥阴肝经,且厥阴肝木必须依赖少阴肾水的滋养,二者乙癸同源,都可采用复脉汤滋阴坚阴。从这两条条文中可知,加减复脉汤为治疗热邪伤阴的总方。其中第3、4、5、6、7条条文均为温病已伤阴液的不同表现,病异证同,故均用复脉汤复其津液。

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的开篇中,吴瑭就解释了加减复脉汤与炙甘草汤的关系:“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1]118。温热之邪致病,易化燥伤阴,故吴瑭取炙甘草汤滋阴之效,去其补阳之力,化裁而用,足见其用方之灵活,遵古法而不拘泥于用古方。

3.2黄连阿胶汤方的运用黄连阿胶汤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者,心、肾二脏也。此处少阴病,指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主要病机的疾病[7]。故在《伤寒论》中,黄连阿胶汤主治少阴病“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虚烦不得眠者。《温病条辨》下焦篇第11条: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温病,多用下焦篇开篇中的复脉法,然而此条文中“真阴欲竭,壮火复炽”,说明该温病阴液已亏,实热之邪仍在,故不宜再用复脉法治疗。“心中烦”因心阳独亢于上,扰乱心神,故烦杂不安;“不得卧”为阴虚不受阳纳,阴阳各为其道,不相交互,故辗转不寐。黄连阿胶汤中黄芩与黄连合用,外泻壮火、内坚真阴;芍药辅佐阿胶,滋养阴液、抵御亢阳;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居中调和,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内安中焦,使阳不亢,阴得养;全方合用使真阴得以滋养,壮火得以熄灭,阴阳得以相抱。由此可见,在黄连阿胶汤的运用上,吴瑭与仲景的用法不谋而合。

3.3桃花汤方的运用在《伤寒论》中,桃花汤主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及“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此乃肾阳虚衰所致的少阴寒化下利证。故仲景用赤石脂涩肠止泻,干姜温阳散寒,粳米补中扶正,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涩肠止泻之功。《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2条:温病脉,法当数,今反不数而濡小者,热撤里虚也。里虚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第67条:下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桃花汤主之。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8],其脉多为数脉,第22条条文中脉“今反不数而濡小”说明热邪已退,但正气不足;腹泻、便脓血等症状表明此时下焦虚寒,故用桃花汤甘温固涩。第67条条文中“下痢无度”实质为肾阳亏虚,不能固涩;“脉微细,肢厥”是阳气欲脱的表现,此时应涩肠止泻,温里回阳,痢止则阴液得以保存,阴存则阳气得以保留,故用桃花汤急涩下焦。桃花汤在《温病条辨》中所治之病为热撤后下焦虚寒所致的下利无度,在《伤寒论》中所治之病为脾肾阳虚所致的少阴寒化下利证。二者虽表述不同,但病机均为下焦虚寒,故所用治法亦同。由此可知,吴瑭与仲景在桃花汤的用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以上分析可知,吴瑭《温病条辨》的三焦篇对《伤寒论》经方的使用有其独到之处。吴瑭运用经方遵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方,治病用方不局限于伤寒与温病的门派之限,值得中医后学者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复脉白虎少阴
为何说西瓜是『天然白虎汤』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10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药通报(2020年1期)2020-01-13 07:00:27
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胺碘酮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白虎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54
复脉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Cx43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
环球中医药(2014年9期)2014-04-02 00:45:53
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47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