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英辨治小儿喉乳头状瘤经验

2019-03-17 17:29温雪怡李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云英鸡内金僵蚕

温雪怡(李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喉乳头状瘤是一种来自上皮组织的真性良性肿瘤,由多层鳞状上皮及其下的结缔组织向表面呈乳头状突出生长,一般未浸润基底组织,可单发或多发[1]。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生在儿童的乳头状瘤常为多发性,生长较快,易复发[2]。西医对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认为喉乳头状瘤的发病与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喉部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目前,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喉乳头状瘤与生殖道尖锐湿疣是发生在两个特定解剖部位的同一源性疾病[3]。西医治疗喉乳头状瘤主要是在喉镜下彻底切除瘤组织,对小儿喉乳头状瘤除手术治疗外还可配合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免疫疗法。由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等特性,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复发[4]。中医药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具有一定优势,可在术后有效控制并发症,并可减少本病的复发。李云英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云英教授从事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载,学验颇丰;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见效快,复发少,疗效卓著。现将其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喉乳头状瘤可归属中医学“喉瘤”范畴,临床以声音嘶哑或失音、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喉瘤”之名,始见于《疮疡经验全书·第一卷》:“喉瘤生于喉间两傍,或单或双,形如圆眼大,血丝相裹如瘤,故名之。此症肺经受热,多语损气,或怒中高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酽酒,或多啖炙煿之物,犯之即痛”。此后清代较多中医著作(代表性著作如《重楼玉钥》)对喉瘤的形态、病因病机等有相似的描述。然中医古籍中并非全然描述喉乳头状瘤为喉瘤,此病描述亦可散见于声音嘶哑等篇章。

李云英教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柔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虽成,然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诱发本病。由于喉乳头状瘤患儿正气不足,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故而水停成湿,津聚成痰,血滞成瘀,致气滞、痰湿、瘀血结聚喉部而成病。声带属筋,为肝之余,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在情志方面,患儿多表现为暴躁倾向,所欲不遂,则哭闹不止,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的表现。在饮食方面,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摄取动物蛋白量远远大于植物蛋白,饮食不节则损伤脾胃,故小儿生理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说法。患儿幼时即发病,说明患儿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尤其是有“伏邪”存在的可能。“伏邪”的存在可能是因母体湿热邪毒传于胎儿,以致湿毒之邪长期滞留患儿体内,每当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则邪毒外发,结于喉窍而发病。从气血阴阳角度出发,“声由气发”,气虚则无力鼓动声户发音,可见患儿存在气虚,且主要为肺脾气虚[5]。

总之,李云英教授认为,小儿喉乳头状瘤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特征以脏腑亏损、气虚为本,尤其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聚为标。

2 辨证论治

小儿喉乳头状瘤常为多发性,生长较快,表现为声嘶进行性加重,甚至失声,可发生喉阻塞;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见肿瘤呈苍白、淡红或暗红色,表面不平,呈乳头状增生,基底甚广[6],可发生于声带、室带、喉室等处,亦可蔓延到声门下区或气管、支气管,形成呼吸道乳头状瘤病[7]。

李云英教授认为,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主要因脾胃虚弱,痰凝与邪毒结在体内作祟而致,故本病论治之要,须首辨虚实,辨病求因,以明其治。临床治疗以健脾化痰、散结解毒为基本治则,可佐以疏肝理气、活血祛瘀之法。患儿素体脾虚,加之地域条件,如出生并长期生活于岭南湿地,或母胎携带或受外界邪毒的侵袭,致脾运失健,痰湿内生,困结于喉窍而成肿块,肿块堵塞声户则声嘶失音。

李云英教授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常用药物有玄参、浙贝母、桔梗、茯苓、白术、太子参、黄芪、鳖甲、风栗壳、陈皮、法半夏、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僵蚕、咸竹蜂、板蓝根、甘草等,纳差可加鸡内金、谷芽,咳嗽可加紫菀、杏仁。

以上常用药物中,玄参、浙贝母化痰利咽散结聚;桔梗清热解毒利咽喉;茯苓、白术肺脾双补;太子参、黄芪健脾益气,太子参又称孩儿参,尤其适用于小儿,黄芪又可增强免疫功能;鳖甲、风栗壳软坚散结,风栗壳还可清热化痰;陈皮、法半夏理气化痰散结;猫爪草加强散结之功;白花蛇舌草解毒散结抑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增强免疫功能;僵蚕、咸竹蜂同为虫类药,散结化痰之力佳,咸竹蜂软坚散结之力更胜一筹;板蓝根解毒利咽,其抗病毒之效可针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之功。纳差者,加鸡内金、谷芽健脾和胃;咳嗽明显者可加紫菀、杏仁以化痰止咳。

3 病案举例

患儿梁某,女,5岁,因“声嘶反复1年余”为主诉于2016年6月27日就诊。患儿家属代述既往有喉乳头状瘤4次手术史。刻下症见声嘶,讲话费力,无咽喉部异物感,无咳嗽咯痰,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纳差,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脓点;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增生。频闪喉镜检查提示双侧声带可见乳头状新生物隆起,表面欠光滑,左侧侵犯室带,双声带活动可,闭合欠佳。中医诊断:喉瘤(脾虚痰湿,邪毒困结于喉);西医诊断:喉乳头状瘤(术后)。治疗方法:健脾化痰,散结解毒。中药处方:猫爪草8 g,玄参7 g,鳖甲8 g(先煎),浙贝母7 g,甘草4 g,桔梗7 g,陈皮4 g,法半夏6 g,鸡内金7 g,茯苓8 g。共处方14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2016年7月11日二诊:患儿声嘶改善,讲话稍费力。中药处方:茯苓8 g,僵蚕6 g,猫爪草8 g,桔梗7 g,太子参8 g,鸡内金8 g,甘草4 g,陈皮3 g,风栗壳7 g,白术7 g,白花蛇舌草7 g。共处方21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2016年8月1日三诊:患儿声嘶症状明显减轻,喉镜检查提示喉乳头状瘤较前缩小。中药处方:僵蚕8 g,猫爪草10 g,咸竹蜂0.5 g,法半夏8 g,鸡内金10 g,陈皮5 g,甘草4 g,板蓝根10 g,鳖甲10 g(先煎),浙贝母8 g,黄芪10 g,茯苓10 g。共处方21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之后以三诊方随症加减调整,前后服用24个月,密切随访,定期复查喉镜,患儿声嘶症状明显改善,无呼吸及吞咽不畅,未再次手术。

按:该病案患儿年幼即发病,既往于当地医院多次行手术切除,首诊见喉镜下双声带乳头状新生物隆起,西医诊断为小儿喉乳头状瘤。其治则当标本兼治,以健脾化痰、散结解毒为法[8]。所处组方散结之力强,采用消肿散结、化痰散结、理气散结、解毒散结、软坚散结等中药联用。所处组方的药物中,猫爪草散结消肿,浙贝母、玄参化痰散结,陈皮、法夏理气散结,鳖甲软坚散结,桔梗祛痰利咽喉,茯苓健脾益气,鸡内金健脾和胃,甘草调中;二诊以僵蚕加强化痰散结之力,白花蛇舌草进一步解毒散结以抑瘤;三诊加黄芪健脾益气,易僵蚕为咸竹蜂软坚散结;组方以10味至12味药为宜,药味少,药量少,组方轻清宣上,疗效显著。

从病因病机来看,小儿喉乳头状瘤临床多表现为虚、痰、毒胶结,故治疗总以健脾化痰、散结解毒为法。同时患儿应注意生活调护,避免发声过度,减少说话,少食或忌食辛辣煎炸饮食。李云英教授认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具有较多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手段,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治疗的成本。

猜你喜欢
云英鸡内金僵蚕
消化不良试试鸡内金粥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你从人民中来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石门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曾云英 心中有杆秤
生麦芽鸡内金茶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