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应用技能探索

2019-03-17 07:53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育少数民族互联网+

刘 鑫

(西安工业大学 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299)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认知为目的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能够培养出人格更健全、品格更高尚的人才。美育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速度快,资源获取更加便捷,这无疑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应全面审视美育教育应用技能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美育教育应用技能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现实问题,努力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培养出能力更强、素质更高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一)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意识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都生活在偏远山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的速度较慢,物质条件不足,大多数人对教育与知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适应速度较慢,对学习的认知也不充分,专业知识欠缺,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自信心受到打击,有的甚至放弃学业。在我国地方院校中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也比较少,这不仅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心理困惑与障碍,也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能够将学生情感、人格、审美等的教育融汇于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加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增强他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认知,增强专业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二)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爱的能力,建立和谐关系

美育教育即是审美、情感教育,也就是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少数民族成员中的知识分子,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带领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重任。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美育课程主要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完善,将美育教育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展,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学会更多处理问题的方式,用更加开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情,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用爱的智慧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与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责任感,进而为少数民族地区营造祖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能够提升民族素质,为民族地区发展输送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并且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较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想要进步发展,最急需的就是人才,尤其不仅能够与时俱进而且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无疑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数民族美育教育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要适应本民族需要,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更加特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审美与情感素养的要求更为严格。我国各个地方院校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提高其精神境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整体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引领和指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获得极大的改善,国民的追求也不断提升,美育教育对国民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知,美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深入、完善。国家更是将发展美育教育以指导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下来,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为美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做到合理设置高校美育课程,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保障美育教学健康发展。鼓励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充分利用本民族的美育资源,使之运用到美育教学过程中。这些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与指导。

(二)少数民族地区美育资源丰富多样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丰富多样,这些文化资源无疑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山峦、河流、森林、生物等资源丰富多彩,为民族地区美育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美育资源。此外,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多种多样的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传统,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少数民族美育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审美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者努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高校教育资源提供强力支撑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平台,具有初等、中等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资源,高校除了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办学规模等硬件资源优厚外,高校的软件资源也极具优越性。高校拥有课程知识、图书馆藏、网络知识资源等,是一个强大的知识场地,为大学生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具有美育教育实践所必需的环境。此外,高校资源具有很广泛的共享性,对外交流频繁,能够实现与社会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这些都为大学生美育教育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育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党的政策方针指导与引领下,美育教育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美育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美育教育的内涵的认识仍然不足,对美育工作的具体做法不明确,比如将美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相混淆,事实上美育教育的范围比艺术教育更广泛。同时,对高校美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内容设置认识模糊,许多做法游离于美育课程体系之外,无法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另外,美育教育工作者常常将美育教育理解为一门课程,而不是将其当作教学目标,认为开展美育工作就是上好“美育课”,美育不应该是教师的一项技术而应该是一种能力,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包含美育教育的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美育的素养。美育教育工作应该是以全方位的可感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这是美育教育的科学内涵。

(二)美育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大多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为教师利用书本教材照本宣科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然而美育教育不能用抽象的逻辑说教和被动的知识灌输达到美育的效果;相反,其需要以生动形象的模式激发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美育教学授课途径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声音甚至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活泼,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这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三)美育教育资源挖掘不足

美育教育过程中,对什么属于美育资源的这一问题,始终认识不足。在高校美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将高精尖的艺术教育内容纳入美育内容中,然而事实上美育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不仅仅是高精尖的艺术元素,更多的是贴近身边的美育资源,我们周边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美育资源,比如山川等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可以是美育教育的资源。目前美育教育就缺乏对本土的美育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本土文化认知缺乏,这与美育教育的普及性是背道而驰的。

(四)美育教育环境建设不够完善

对于高校进行美育教育不仅需要像校园环境、场地规模、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的硬件环境,还需要校园风气、校园秩序、师生关系、文化活动、美育资源等软件环境,两种环境的建设对于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缺一不可的。由于美育教育是不可量化的、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复杂工程,并且效果并不显著,导致许多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不舍得投入,开展美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环境都无法得以满足,这就直接制约了美育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美育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力量、活动经费与场地、活动资源等都严重不足。

四、“互联网+”时代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应用技能的具体路径

(一)依托互联网积极改进美育教学模式

为了使高校少数民族美育课程更有针对性,改变原有教学方式比完善教学内容更加重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改进美育教学模式,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课堂互动,改变过去单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美育教育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课堂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资料与大家分享,同时可以将多媒体资料带出课堂,方便学生自主交流与学习,以更加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其中享受美感、理解审美。其次,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美育课课下互动。美育实践是美育教育的基础与实现途径,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审美感受的交流茶话会、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为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审美创造更多的途径与渠道。最后,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拓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微博、博客,更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与学生沟通;院校可以建立美育课程微信群、课程论坛,将课程资源统一上传,方便学生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二)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创新美育实践模式

美育资源是提升美育应用技能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如何充分挖掘、整合美育资源是美育实践的关键所在。美育资源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有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文化美等等,也包括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等多种方式,整合各类美育资源是美育实践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美育模式的基础。美育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美育资源、美育场地、美育经费等资源是其不可或缺的条件。互联网时代,可以运用网络更充分地挖掘属于美育的资源,改变单一的美育资源模式。创新美育实践模式的前提仍然是整合美育资源,“互联网+”的新时代为创新美育实践模式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美育媒介,打破以往主要依靠课堂进行美育教育的传统模式,可以利用现代的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美育场地的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此外,创新美育教育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丰富的网络资源,采用座谈会、茶话会、访问、参观的方式加强美育交流学习,加强美育实践,拓展美育实践途径;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与创造力,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真实体验到审美带来的快乐与成就。

(三)建立互联网美育交流学习平台

我国进入互联网信息化的新时代,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科技,构建分享平台,分享美育资源与成果,这是提升美育教育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获取资源更为便捷,美育实践应与时俱进,提升美育教育应用技能,这是实现美育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高校美育教育可利用网络手段,整合各类美育资源,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分享审美体验与美育成果,分享更多的美育资源,传播优秀的事迹与正能量,使大学生充分发现身边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网络美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密切。美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新媒体,建立美育网站、课程微博、客户端、美育交流微信群、虚拟社区等平台,共享资源,交流成果,使美育教育的成果扩大化,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美学的感染,增加美育主体的交流自由度,激发大学生参与美育实践的积极性。

五、结语

美育教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其他门类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应用技能也需要创新与发展,提升美育教育应用技能变得更为紧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实践整体来看,虽然当下美育实践存在问题,但是互联网的发展确实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应用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条件,因此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美育教育应用技能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美育少数民族互联网+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