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电影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2019-03-16 03:30姜禹西
艺术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寒冬应对策略资本

摘 要:2018年对于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是“难熬”的一年。资本浪潮的退去,高压内容的监管、政策的不断加码,一系列的变化让内陆地区影视上市公司亏损总额高达数百亿元,整个市场遭遇“寒冬”。

关键词:资本“寒冬”;电影企业;应对策略

1 陷入资本“寒冬”

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从此拉开了影视行业投资热潮;2014年是影视行业投融资的爆发期,大量的资本涌入业内,影视公司上市量猛增;2016年,“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促使影视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投融资行业紧密融合在一起。

2018年6月,随着影视行业被曝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多家影视公司被查出为避税而注册在霍尔果斯,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以及多屏时代的到来,其他娱乐方式分流抢占市场份额,使行业热钱纷纷逃离,电影公司在资本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资本“寒冬”的影响

行业乱象导致“寒冬”来临,但其实是电影行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时期之后迈向新阶段的蜕变阵痛。资本的退去为制片方、电影人带来了双重影响:行业寒冬导致项目融资困难;但为重视内容创作、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匠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待泡沫退去,市场重新洗牌,电影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热钱退出,融资困难,各大公司以往囤压的超级IP(知识产权)受影响,项目放缓。自2015年开始,IP改编势头崛起,根据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系列改编的电影、网剧、电视剧等均获得了良好的收益;2016年热钱涌入行业,IP被过度神化,版权费水涨船高,大量制作公司开始花重金储存IP。曾经一段高峰时期,很多公司为了迅速实现收益,买一部小说的IP只为其作品名字在网络上有较高的热度,根本无暇顾及小说的文学性、思想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意义。目前,“IP神话”褪色,业内相关人员应作出调整与反思。

热钱退出,内容创作回归理性,为扎实创作作品的匠人提供了机遇。近年来,观众对好内容的欣赏力与鉴别力逐渐提高,在观众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真正的诚意之作将会被留下。提升作品的质量,进行深度市场调研,抓住观众需求,讲好故事,和观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达到在情感上的互助、共鸣,不仅会呈现出良好的市场表现,还有可能打造出爆款。

3 电影企业的应对策略

3.1 深耕内容,提升品质

电影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大量资本的涌入,催生了一些无暇考虑内容品质,一味地为了实现快速收益而制作出的“快餐式”的电影产品。

电影属于精神产品,肩负着传播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与政治功能的重大责任,所以,在题材方面不可天马行空或是按照个人喜好来挑选,而是要综合评估该作品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文学艺术性以及政治思想性,要弘扬美好的品德和精神,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得到心灵的净化或激励,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市场角度来看,2018—2019年是电影市场靠口碑完胜流量创造高票房的一个转折点。例如,2018年改编自陆勇真实故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通过一个不法药商的经历转变,重点关注了社会现实,其作品内涵深刻、富有思想性,直击心灵,引发大众共鸣。该作品不仅在豆瓣平台上评分高达9.6分,而且还引爆内地电影市场,收获了31亿元高票房。再如,香港影片《无双》,讲述了犯罪天才“画家”与造假天才李问双剑合璧,联手造出超级伪钞的故事,该作品内容扎实、制作精良且演技过硬,整部电影都体现出了工匠精神,最终获得12.7亿元的票房。从这些影片的市场反应来看,表现出了电影产品整体质量的重要性。

因此,“寒冬”的到来,制片公司不应再去追求“流量明星效应”“超强人气IP”等,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好内容、好故事上,相比风险愈来愈高的“大制作”,以工匠精神打造的“小而美”精品更容易获得大的发展空间。也只有具有工匠精神潜心打磨内容的公司,才能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3.2 严格执行电影市场规范的相关政策

文化市场在通过政府规范引导、各方协同治理以及行业的自律后,明显地改善了环境的浮躁之风。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这使电影产品要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同时也为未来电影产品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创作上,应该深入挖掘中国傳统文化资源,多表现中国人民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赋予电影产品更深、更广的传播价值。201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行业协会曾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其中就有提到“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遏制天价片酬政策的推出,有效遏制了明星片酬过高的现象。此外,加强税收管理政策。针对“阴阳合同”这一现象,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了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的工作。对自纠自查并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的从业人员免于行政处罚,不与罚款;对于个别拒不纠正的影视从业人员开展重点检查,并进行严肃处理。行业的税收问题已经侵害到产业的健康,更是人民群众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税收政策的实施刻不容缓。

根据以上推行的种种政策,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做的是严格执行政府所规范的相关政策,加强自身的自律行为;为观众提供有深度的精神产品;为行业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

3.3 打造企业的品牌化战略

面对当下的环境,电影企业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弄明白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核心的电影产品有哪些、目标观众是谁,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和同类型的企业相比之下具有哪些优势。明确了市场定位之后,再去进行具体的战略实施会较为稳妥。其次,电影市场资源的整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对导演、编剧、摄影师、化妆师等拍摄主创人员的资源整合,使资源重复利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风险;二是连续出品制作同一类型的风格影片,逐渐形成企业统一风格,加深观众对该企业的印象,树立品牌形象,得到市场认同;三是与知名编剧、导演、演员签约或对其工作室进行投资,将这些成熟的知名品牌与企业建立起一个“捆绑式”的关系,从而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再者,企业若想保持生机,还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签约新艺人,发掘具有潜力的导演、编剧等核心资源。最后,加强中外合拍片业务合作,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从合拍片的作品表现来看,内地与香港的合拍仍是业务主流,中美合拍的作品也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2018年中美合拍的影片《巨齿鲨》市场表现非常不错,全球票房超过5亿美元,成为中外合拍片的范本。相比合拍片《环太平洋2》和《金蝉脱壳2》来看,影片《巨齿鲨》在内容方面较为用心,它找到了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与主题,用共通性的故事去感染全球的观众,所以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可见,明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资源整合、国际业务的开拓对电影企业品牌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系统的电影工业化制片流程

在项目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从业人员逐渐意识到影片制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制作匠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以最少的成本呈现出高质量产品的问题上。

电影产品虽具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产品本身来说,应该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产品的生产可以从项目策划阶段、融资阶段、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工作以及最后的资金回笼阶段等,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应将各个环节视作一个整体来运营管理。

而在我国电影的制作环节中,因演员档期调整,剧本修改、拍摄环境等因素,经常出现超时超支的现象,为其原定上映的时间埋下隐患。而国内电影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是,要如何选演员、如何有效组织成员高效拍摄,如何选剧本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势在必行。

面对2018—2019年行业的调整期,揭示了旧的病症,却也昭示着新的契机。影视行业必会放慢增速,使行业回归理性发展,进入“内容为王”的精耕细作时代。总之,相信经过资本“寒冬”的历练,2020年的中国电影将会有所收获,今后的发展之路将会走得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 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 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 2019.

[3] 巩继程.影视制片项目管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姜禹西(199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研究方向:制片管理。

猜你喜欢
寒冬应对策略资本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