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化白瓷雕塑中线条的艺术特色

2019-03-16 03:30刘浩
艺术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造型线条装饰

摘 要:德化白瓷雕塑以洁白纯净,如凝脂冻雪著称于世。瓷质滑腻无暇,坚致洁白,釉层凝厚,隽永典雅,造型温雅流畅,通体仅以白釉进行装饰,与瓷胎浑然一体,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在德化白瓷雕塑创作中,线条的运用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物的形态动势和衣纹处理方面,对线条的概括提炼、归纳总结的最终结果直接决定了整个雕塑创作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德化白瓷雕塑中线条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指导白瓷雕塑的创作。

关键词:德化白瓷雕塑;线条;造型;装饰

1 德化白瓷雕塑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其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白瓷为主,有少女白、象牙白、猪油白等美称,其中瓷塑最为著名。明代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中说:“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塑像工艺精湛,形态美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延续至今。同时,德化瓷作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对外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与茶叶、丝绸一道享誉世界,史称“中国白”。

德化地处闽南地区,其文化环境为德化陶瓷的生长壮大提供了不竭的养分,展现出无限活力。德化白瓷雕塑以写实为主,兼具装饰性,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又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各有侧重。作品生动雅致,具有典型的造像模式,程式化较强。在中国白瓷雕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体系最为完善,对雕塑艺术的研究也最为深入,是具有最高艺术成就的白瓷产区,创造了无数精妙绝伦的白瓷雕塑艺术品,其中的许多技法、形式等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指导、借鉴价值。德化白瓷雕塑题材以仿生瓷和人物造像为主,其中神佛类题材在人物造像中所占比重极大,属德化白瓷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而神佛类题材造像的盛行与闽南地区佛教兴盛有关,因闽南地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代中国属蛮夷之地,正统的儒家思想无法企及。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渴望超自然的力量,佛教“无常”“因果相续”“善恶相报”等佛学的精义在精神上给予人们慰藉,进而深入影响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观音、佛陀等的崇拜是世俗中生活状态、风土人情的寄托,是对安定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而有了泉州自古“泉南佛国”的称号。因为民间崇拜的兴旺造就了神佛类造像在本地区的兴盛,进而成为德化瓷塑的主要表现题材。德化瓷塑使用的矿土成瓷温度较低,约1200℃,同时也可进行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不变形坍塌。在素坯雕刻时,其具备极强的韧性,能够制作丰富的服饰褶皱与较大幅度的动态姿势,线条灵活光洁,因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化程度高,瓷胎素白洁净,柔和细腻,与景德镇瓷泥、宜兴紫砂泥、淄博黑陶区别较大。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德化白瓷塑造出的各式佛像,营造出纯净温柔、悠远静谧的圣洁美感,契合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是中国瓷塑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德化白瓷雕塑线条的审美特性

线条的使用是中国雕塑由来已久的审美传统,始终伴随着雕塑风格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我国早期的壁画、象形文字、仿生陶罐、青铜器、石雕等均使用了大量的线条进行装饰,在风格上既有自然朴素、热烈奔放的线条使用,也有缥缈俊逸、挺拔畅快的艺术风格。在一些墓室品中,线条装饰则表现出了静穆庄严、恢宏大气的力量感。德化白瓷瓷塑在雕塑语言上延续了线条在造型和装饰上的重要性,德化白瓷雕塑以纯粹的雕塑形态结合精绝的陶瓷材料质感美而著称于世,以其玉石般的天然和朴素的形态展现出自身的情感诉求与审美理想。雕塑造型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运用,发掘线条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深入考究造型轮廓线的灵动空间,营造出行云流水的感觉;装饰上,因仅施白釉,所以釉色表现样式较单一。但德化地区白釉种类颇多,如玉白、象牙白、孩儿红等,通过釉色与线条风格样式的融合,相得益彰。雕塑的造型美感具有明显的脉络传承,虽形式感、表现样式、审美特点不断变化和发展,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造像传统。

2.1 造型性

在德化白瓷雕塑中,线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造型的表现手法方面,强调造型主体的纯粹性,突出线的表现力,考究线的阴阳、虚实,其突出特点就是把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进而形成有别于其他白瓷雕塑的风格特色。线作为衣纹分解而来的最基本形式,在德化白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则是以大小、粗细、厚薄等形态不一致的泥条呈现,在主观上对衣纹走势、形态进行归纳、提炼,删繁就簡,形成整体划一、疏密有致的衣纹形态,以更好地满足创作者的造型和形态要求。人物衣纹裙带时而疏密有致、绵密重叠,时而圆转逸动、明秀流畅。所塑造的人物衣带既有“曹衣出水”的节奏与韵律,又有“吴带当风”的盈盈若舞,具明显的造型特色。所以说,对衣纹的艺术处理,可理解为在抽象概念下对线的造型功能的运用,之后整合人物形态、大小、比例、结构、块面的关系,使其独立又统一地共存于一个雕塑整体之中,从而展现出衣纹的不同量感和质地,或轻薄,或松软,或浑厚等。在形态的塑造上,简洁明快、流畅细腻、优美典雅,探究人体动态变化所造成的必然和偶然的形态结果,以及人物动态与线条、衣纹处理的关系,推敲关节运动带来的衣纹形态变化。德化白瓷雕塑形成了动态精巧、形神兼备、衣纹洗练、线条逸动的造型样式。

何朝宗是德化白瓷雕塑领域杰出的匠人,其艺术作品代表了德化白瓷雕塑的最高成就,是一个将德化白瓷推向时代巅峰的伟大雕塑家。其将古代白描线条的绘画风格融入陶瓷雕塑的装饰之中,其佛教造像形态饱满、线条考究,人物神态睿智传神,饱含神的典雅肃穆,是古代东方审美特征的典型代表,后人赞之为“何来观音”。《渡海观音》作为其传世作品,智慧静谧、素朴雅致、娴静悠然,给人一种非人间的柔静与温和,亲切又不失威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图1)。

2.2 装饰性

《考工记》中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理念,其中,“材有美”讲的就是材料在工艺作品中的地位特征。材料的形态特征是雕塑作品的载体,也是展现其美感的重要手段。而为保持白瓷的纯洁本质,线条成了德化白瓷雕塑唯一的装饰展现手段。正如在白瓷雕塑的装饰表现领域,通过线条疏密、体量、白釉的融合,各种因素辩证关系的调和,从而展现衣纹褶皱的美感,最终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从传世德化瓷塑来看,不同的题材与材质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如达摩形象中,线条雄浑沉重、圆中带方,展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质(图2);观音形象则线条圆润饱满、衣袂逸动,肃穆中略带几分温柔。德化白瓷因胎体致密、透光性好,整体晶莹剔透,将追求玉器质感的完美性发展到历史巅峰。通过线条将白瓷材料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更突出了线条在表现其装饰风格上的作用。德化白瓷雕塑中所塑造的各类佛像因为线条形态的装饰性与白釉自身的属性显得更加纯洁,平添了几分应具的神圣感。随着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德化白瓷不断丰富造像传统、发掘材料特性、革新工艺技法、不断调整审美方向,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装饰风格和地域特征。

3 德化白瓷雕塑的传承与发展

德化白瓷雕塑线条的艺术表现在当代审美多元化的驱动下更为丰富多样,部分艺术家仍然立足于传统,以何朝宗式观音技法与审美,融合时代背景或个人喜好进行再创作,另一部分艺术家开始进行“线”的内涵表现与探索,多种线条的自由组合运用,或含蓄或夸张,对德化传统瓷塑艺术进行重构,激发人们的审美思维,如苏献忠的《映像》系列与《……》,可以看到他的瓷塑中线条的艺术表现,既有对传统造像抽象化的形体概括,又兼具德化瓷塑追求“以线写神”的含蓄美感,线条在这里是传统精神的牵引与延展(图3);也有通过线条表现强调材质特性,运用隐喻式的藝术语言强调当代性和艺术感知的碰撞,线条在这里成了雕塑体块与材质特性的表达(图4)。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德化白瓷雕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既要延续其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又要推陈出新,融合新思想、新内容、新题材。在保留材料特性、工艺技法的同时,又要不断开发材料性能、革新技法;在反映民风民俗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雕塑形式,紧跟时代步伐;在延续传统的前提下,融合新思想,增强雕塑的文化感染力,彰显华夏文化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从根本上提升德化白瓷雕塑的艺术魅力,延续和升华德化白瓷雕塑的文化内涵,推动德化陶瓷的产业转型,促进德化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山东:齐鲁书社,2000.

[2]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

[3] 黄春淮.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4] 陈建中,陈冬珑.德化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5] 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M].北京:花艺出版社,2000.

[6] 林星炬.略谈德化陶瓷雕塑造型的形与神[J].艺术科技,2015(10).

[7] 林明智.现代文化理念下的传统陶瓷雕塑技艺探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07).

作者简介:刘浩(1990—),男,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陶艺与雕塑。

猜你喜欢
造型线条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