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尚梓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水域面积广阔,近些年来积极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成立生态建设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水利局、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在原有的“五水共治”总方针之下,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生态美丽河道、治理渔业养殖尾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总结南浔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联动机制;经验总结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72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3- 0180- 03
1 研究背景
1.1 理论背景
1.1.1 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和谐”
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 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永远的支撑。 仅仅把水生态文明理解为“保护水生态”是不全面的,我国倡导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和谐。
1.1.2 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1.2 南浔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简介
南浔是2003年1月成立的湖州市市辖区,下辖南浔、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善琏、旧馆、千金、石淙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53.6万人,区域面积为716平方公里。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50.02亿元。
南浔区位于浙江的最北部,濒临太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全区只有几座海拔不到百米的小山,山林面积只有约133.3公顷,整体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漾塘密布。
全区共有河道2 248条,总长2 110公里;漾荡615处,13.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合计93.2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3.2%(不包括鱼塘和不在水利普查范围内的坑塘沟渠等),是湖州市水域面积占比最高的一个县区。
1.3 南浔区水生态建设成效
近年來,南浔区越来越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2014年全省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以来,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的力度越来越大,水晶晶的南浔正在重现。
总体成效有:
完成河湖清淤906万立方米,完成目标886万立方米的102%;完成“三河”治理338.4公里,完成目标任务220公里的154%;建成省级优秀生态示范河道3条;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4年的58%提高到2016年的75%。
2 研究目的
2.1 理论层面
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在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的今天,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2 实践层面
总结经验,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浙江湖州南浔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南浔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破立结合,深入推进“四无五违”企业清理、燃煤小锅炉淘汰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将通过对南浔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对调研资料进行总结及建模分析,从而总结其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
3 研究内容:部门联动机制
经过前期文献资料的搜集、实地调研,发现浙江湖州南浔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见图1)。部门联动机制是指区生态建设指挥部作为总领导机构,发挥牵头、调动、督查的作用;区水利局、区环保局、区发改委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南浔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3.1 区生态建设指挥部
生态建设指挥部主要起着牵头、调动、督查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1)成立“水生环境整治”小组,由区领导小组直接支持直接领导,提出“五水共治”概念。南浔区“五水共治”实施,首先是年初制定方针,确定责任书,确定项目实施计划,责任到人;其次是由区政府对乡镇进行每月考核、每季度上墙,对进度较慢者或治理不好者进行约谈,年度进行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以此激励全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2)2014年至2015年,开展“清三河”行动;2016年开始重点治理水污染;2017年开始治理小微水体,即剿灭劣五类水体;2018年,开展源头治理,重点目标是创建“零直排区”。
(3)在具体乡镇等地区负责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牵头、调动、督察作用。其中主要以系统谋划为主,制定总体行动方案,指挥各个部门,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的治理乱象,尽可能提高治理效率。
3.2 区水利局
区水利局在水生态建设中发挥着建设河道护岸、建设农田水利的作用。水利局在这方面的工作分为两大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一方面包括维区整治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闸站的方式,达到防洪排涝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基部标准化,就是建立排涝站,达到外观、功能、安全性统一的标准。非工程措施包括河道建设和农村河道生态建设,总结生态护岸的标准,即“三洁四点五性”。
3.3 区环保局
区环保局在水生态建设中起着监管和督查作用。近些年来,在区生态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如下工作。
3.3.1 阳光工程
实施“阳光工程”,即通过文件的形式,规定园区内外新建立的工企业,只能有排水、排污两个管道。
3.3.2 刷卡排污
“刷卡排污”就是工厂或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需要,在一年的特定时期到环保局提出排污量的申请,环保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批准。若一年内,排污量控制在申请的范围内,则不会对工厂进行惩罚;反之,若达到申请的排污量,仍需要排污,则必须向环保局支付一定的罚款,而这种罚款数目一般较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能够控制住其排污总量。
3.3.3 监管工业园区
主抓与生态相关的工业园区的监管工作,具体措施落实在监管上。一般地,将工业企业放置于集中的园区,这样既方便监管又可以避免个别中小企业偷排。首先会逐个排查,对水生态和其他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根据其实际情况尽量将其安排进入工业园区;对于另外一小部分工企业,会敦促他们购置污水净化装置,实现达標排放。而对于其中一些无法满足要求或者不积极配合有关指示整改的,对其进行淘汰处理。
3.4 区发改委
发改委作为主管经济的部门,在水生态建设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发改委主要的工作是: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审批考核,取得了显著成效。
3.4.1 出台政策
工业经济“双千”工程,工业强区26条,对设备额的投资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扩大投入;低小散企业淘汰掉之后,对企业主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
3.4.2 制定规划
根据十三五规划,制定子行业规划,制定明确的要求。
3.4.3 审批考核
对基层乡镇的考核,对企业整治有一个进度要求,比如对“四无五违”企业一个月要淘汰多少家,考核的结果面向全区通报,反向促进乡镇政府工作的积极性。项目准入方面,对项目严格控制,不达标的直接砍掉。
4 经验总结
4.1 “两山”重要思想是重要的指导方针
南浔区坚持把“两山”思想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政府各个部门思想统一,全力以赴,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实践证明,“两山”重要思想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遵循,使我们更加准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4.2 注重部门联动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根本保证
南浔区成立生态建设指挥部,在具体乡镇等地区负责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牵头、调动、督查作用。其中主要以系统谋划为主,制定总体行动方案,实行部门联动机制,指挥各个部门,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的治理乱象,尽可能提高治理效率。
4.3 工程项目建设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主要依托
探索实践中,南浔区充分认识到,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工程主导、水岸共抓、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必须以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为支撑。 要以重构水系的气魄,大力推进河道水系连通工程,建立“引排通畅、丰枯调剂、资源互补、活水循环”的现代化生态水网。南浔区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工程建设,水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4.4 强化多元投入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公益性或准公益性质,为落实资金保障,南浔区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和分级负责的投入机制。南浔区主要从加强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支持、用好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落实资金保障。
4.5 公众全面参与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生动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南浔区通过加大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公众的水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惜水、节水、科学用水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氛围,公众参与成为推动南浔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1-6.
[2]钱三熊.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J].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特刊,2017(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