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是职业人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同时也是在工作中驰骋的重要心理基础。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工作状态,如果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偏低,将对护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消极的影响[1]。就目前而言,我国护理行业的基本情况就是:一方面临床护士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很多护生毕业后并未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是选择其他职业或相关职业,或者从事时间不长久,从而导致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很大的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2-3]。因此,了解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培养护生积极、主动、稳固的职业认同感已成为国内护理教育界迫在眉睫的任务。自我教育[4]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而实现其身心自我发展的社会活动。即指个体在自身的智育、体育、德育、劳动和审美情感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从而提高自我职业认同。本研究意在探讨干预性自我教育对护理本科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为在日常护理教育中开展针对性自我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三年级护生160名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1月—2017年7月。按照班级分成两组,1~2班共79名为对照组,其中,女生73名,男生6名,年龄(21.1±1.3)岁;3~4班共81名为干预组,其中,女生77名,男生4名,年龄(21.1±1.1)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日常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均一致,可避免两组护生因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不同所致结果的偏倚。干预组学生,因为是研究者本人担任班主任,所以进行针对性自我教育指导。指导内容包括:医院服务患者的志愿活动、社区义诊、职业相关讲座、团体心理训练、5·12 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活动、护生自强之星评选、护士人文读本阅读、临床护理工作采访以及日常班会专业教育引导等。通过对护生职业行为的体验和养成的自我教育,培养其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信念等。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课前集体发放问卷,学生理解整个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每个条目的含义后,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评定,进行无记名作答。发放量表160份,量表的所有条目均被有效作答,回收有效问卷为100%。
1.2.2 观察指标 采用郝玉芳等编制[4]的护士职业认同问卷,问卷包含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社会说服,共5 个因子,17 个条目,累计贡献率为 58.882%,问卷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827 和0.842。每个条目采用Likert量表 5 级评分法,1=很不符合;2=较不符合;3=介于两者之间;4=较符合;5=很符合,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护理职业越认同。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分别为(55.44±9.50)分和(55.32±9.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分别为(59.99±9.10)分和(53.62±7.71)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大三护生职业认同情况的比较(分,±s)
表1 大三护生职业认同情况的比较(分,±s)
注:*P<0.05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81) 对照组(79) t值 P值 干预组(81) 对照组(79) t值 P值职业自我概念 20.95±4.83 20.97±4.15 0.029 0.977 21.86±4.66 19.96±3.94 2.704 0.008*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 9.33±2.35 9.24±2.42 0.242 0.809 11.96±1.96 10.11±1.56 6.376 0.000*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 10.93±2.71 10.85±2.79 0.181 0.857 11.19±2.61 10.10±2.71 2.518 0.013*职业选择的自主性 6.65±1.42 6.69±1.66 0.144 0.886 7.26±1.51 6.03±2.24 4.015 0.000*社会说服 7.58±1.77 7.57±1.75 0.010 0.992 7.72±1.66 7.42±1.79 1.047 0.297总分 55.44±9.50 55.32±9.25 0.079 0.937 59.99±9.10 53.62±7.71 4.621 0.000*职业认同
查阅资料显示[5-6],低年级护生较高年级对护理职业有较积极的职业概念、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和职业认同。因此,本研究选取大三年级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护生的职业认同情况现状,并进行干预性自我教育,探讨其实践效果。大三学生之前接受的更多是专业基础教育,即职业前景和职业理想的教育,对专业认同较积极,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职业认同总得分分别为(55.44±9.50)分和(55.32±9.25)分。而大三年级开始接触更多的是专业课教育,护生通过课间见习等逐渐增加了与临床接触的机会,越来越了解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可能会与当初理想的工作有差距。现实工作中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是护生们难以应对的。护生会感到无助感,会对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报有了怀疑态度,严重的就是动摇了自己已有的工作信心,对自己开始选择的职业产生了迷茫,职业认同感下降。因此干预后对照组学生(大三学期末调查)的职业认同总得分为(53.62±7.71)分,明显低于大三初期的对照组得分(55.32±9.25)分,而干预后干预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得分为(59.99±9.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初期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分别为(59.99±9.10)分和(53.62±7.71)分,差异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职业认同自我教育模式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仅凭现行课程设置条件下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入有意义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本研究设计自我教育内容包括:指导护生参加参与医院服务患者的志愿活动、社区义诊、职业相关讲座、团体心理训练、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活动、护生自强之星评选、护士人文读本阅读、临床护理工作采访等。通过对护生职业行为的体验和养成的自我教育,培养其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信念等。
护理院校在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应创造条件加强人文护理知识的耳濡目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种社团活动,加强护理本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例如,通过职业相关讲座、团体心理训练、5·12 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活动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护理工作的高尚;还可以通过护理礼仪课程塑造护士优雅的专业形象[8-10],以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在社团有任职的本科生从事护理专业的积极意愿很高,而因调剂到护理专业、年级越高的本科生,从事护理专业的积极意愿越低[11]。有报道[8]指出,在学校社团担任职务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感受更多的人文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是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加强有助于护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研究[11]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护理本科生从事护理专业的积极意愿降低,与周艳[9]的研究结果相同,年级越高的护理本科生,由于逐渐经历临床见习和实习,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委屈、无奈、被迫适应等问题,对他们从事护理专业的意愿有一定消极的影响;但万君等[12]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一年级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得分最低,而四年级得分最高。由此看出,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思想教育、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及专业思想有很大影响,应通过教学改革及相关研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使护理本科生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其专业认同的方法与策略。
研究证实自我教育模式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护生职业态度与信念、解决问题能力、职业价值等有积极影响。护理教育组织者应该重视并积极探索护生自我教育模式,提高其职业认同,稳定护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