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河
制造业号称“工业之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如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又到来了,“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生事物不断出现,许多国家都开始振兴自己的制造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应对机械化时代将要变革为智能化时代的挑战。当今的技术变革局势,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人才培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2025”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大局,这主要包括: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面对国际形势,“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是用十年时间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二是到2035年使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中等水平,三是到2049年时,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人才培养上,我国制造业要求建立核心人才队伍:一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对照“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专业结构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不相符;过于强调动手能力,理论课程过于淡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后劲不足。这些难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大调整的情况下,为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应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重点领域建设。
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把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入实践中,着力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与素质。
2.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加强重点领域建设。比如拓展机器人技术专业方向。随着智能工厂的出现及深入,机器人产业在搬运、焊接、装配、加工、涂装及清洁生产等方面将日益普及,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可以依托应用专业,拓展机器人技术方向,培养机器人操作、编程、调试和维修方面的人才。
实训与实操,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水平的关系力量。鉴于资金的有限,许多学校实习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采取以下手段进行解决。联合企业力量,加强实习硬件建设。既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通过企业捐赠等形式改善实习硬件;也可通过让企业提供实习基地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硬件设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对学生起到积极正向的导向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评价内容以职业素养为主。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体现在考核标准上,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又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具备职业礼仪等素质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
2.评价手段科学化。在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除常规考核外,还要注重过程差异评价,以大数据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考察。
3.评价主体社会化。传统学校教育的教学及学生评价主要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所完成的。这种评价较为单一,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代的教学体系中,要引进企业等社会化力量进入评价体系,通过将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引入评价体系来进行设置。
要加大办学方式的创新,将日常教学与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办学模式。
1.通过对外交流学习,促进教学策略的更新。可以聘请校内外名师开展名师讲堂的形式,给学校老师传递新知识、交流新技能;还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及企业学习培训,通过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获取职教改革的新理念。
2.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师生的技术水平。通过承办和参与技能大赛,教师及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行业前沿对于人才的需求,以考代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教师的职业素养。
3.提供社会化服务,打造办学成果。开展社会培训,通过技术咨询和社会化服务,了解社会需求,发挥学校的技术、师资、设备等优势,锻炼师资队伍,获取社会回馈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检验办学成果。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到202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有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大产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有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天装备等大部分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与世界强国差距明显缩短的行业有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所以面向“中国制造2025”,职教改革不可不未雨绸缪,及早培育自己特征明显、效益突出、声誉较高的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办学水平和特点,打造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此,就要形成“中国制造2025”导向下的职教改革策略,适应市场紧急需求,轻松实现充分就业;提升专业素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以质取胜;“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转变,符合国家战略需求,职业前程远大。(该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编号:ZJB17174,结项证书编号:豫教〈2018〉18856号;作者单位: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