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相裕亭小说:传统叙事艺术的“现代转换”

2019-03-15 12:50李惊涛
金山 2019年2期
关键词:盐河康家旧事

李惊涛

中国沿海城市连云港,自古盛产淮盐,经由京杭大运河北上南下西行,唤醒百姓味蕾,成就“舌尖上的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说精品系列”推出相裕亭的《盐河旧事》,不啻为读书界送上一杯精美的淮盐,让阅读瞬间滋味曼妙,活色生香。相裕亭的小说虽然型微,却有令人不舍的魅力。这一方面缘于他对汉语小说叙述技巧的悟道;另一方面,也得力于他对传统叙事方式所作的“现代转换”。

事实上,三十年前我编《连云港文学》时,就曾于来稿中发现他的小说语言筋道,韵味特殊;后来认识了,读了他更多小说,更是爱不释手。我和同事张文宝编了他不少小说,甚至一次编发多篇,如系列小说《小林乡长到连山》;还时常会忍不住写信给他,说起编后感。

记得他有篇写泛政治年代农村放电影不许“四类分子”观看的故事,说有个地主的后代忍不住,貌似躲在远处一个废弃的猪圈里偷窥影幕的反面。即便如此,还是被巡逻的民兵们发现了,将其抓到村部狠揍了一顿。之后,村里再放电影时,村干部们干脆将村子里的“四类分子”全部关押起来,待电影散场以后,再放他们回家。小说的结尾,作者对村干部的那种做法,用了四个字来绾结:“效果很好!”那种近乎黑色的冷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又备感酸楚,回味悠长。

当然,给我冲击更大的是他后来在《盐河人家》里写的《天路》。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天路》堪称惊艳,感觉作家在表达善良与悲悯情怀的同时,显现了一种惊人的浪漫与创造性想象。小说中“我”的小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姨娘,在妾位辞世;宗族家规认为她身份卑微,死后不得走正门入殓。而“我”的小叔叔(妾所生)恰是孝子,为让逝者达成遗愿,用毛竹凌门出院搭建了一条“天路”,让小奶奶的棺椁越过正门,横空而出,其场面感天动地。我为相裕亭创造了这样的场面泪目;这种集慈悲和浪漫于一体的想象,不属于现实,只能属于作家的艺术灵魂,令人掩卷难忘。

相裕亭的《盐河旧事》,收入近期创作的52篇作品,均为作家微型小说佳作,正好可以作为作家叙事艺术的研究样本。在我的视域里,中国小说有两个传统,即话本小说和笔记小说。微型小说如果归脉,当为后者,因为属于文人写作。其源,可溯至先秦;其流,当蔚于魏晋。盛唐以降,蒲松龄是集大成者,应无异议。然则,相裕亭不囿于传统叙事技法,矢志于“现代转换”,三十年笔耕不辍,终于为当代微型小说界树立了地标。

《盐河旧事》表明,相裕亭对当代微型小说作了格局上的重要突破。他收入小说集的每篇作品,虽然相对独立,但在不同的“盐河旧事”中,人物与情节却互融互通,构成“互文”现象,共同演绎犹如《清明上河图》般的“浮世绘”。如吴三才、杨鸿泰、沈万吉、谢成武这些头面人物,钱三爷、张黑七、沈大少、杨大这些江湖狠角儿,还有太太、姨太、丫环、管家和女佣们,以及那些干船贼、做厨子、当吃客的,摸鱼、赶海、套鸟、斗羊的,经常游走于各篇小说中。他们人人有案可稽,个个有迹可循,举手投足性格鲜明,言行举止互相呼应。这样的脉络,这样的格局,就不是一般意义的“微型小说”所能拥有,而是相裕亭以清末民初的世代转换为平台,用创造性想象打造浑然天成的世界。它突破了微型小说单一的时空局限性,使作品之间具备了随机组合的可能性,从而构成了全新的小说景观,这是相裕亭的“现代转换”对当代微型小说的贡献之一。

《盐河旧事》表明,相裕亭“现代转换”的贡献之二是,让笔下人物获至了当代意识应有的高度,不仅成为人性渊薮的观照物,还打通了他们与民族心理的岩层,烛照出集体无意识的影子。例如《忙年》,让我油然想起鲁迅先生的《祝福》。祥林嫂被鲁四老爷摧毁精神希冀后,在生存与死亡的双重恐惧中冻馁而死,当然深刻;而相裕亭于不动声色中揭示的吴家大太太的人性冷酷,同样力透纸背。田嫂在春节前夕被吴家召去忙年,她竭尽全力,不求工钱,只盼吴家能赏点年货过年,因为瘸腿丈夫和豁嘴小闺女还在家里忍饥挨饿。临了,她只被赏了一把干枣。这让她无脸面对家中的丈夫和孩子,羞愤投井白尽。由于作家是在人性最柔弱的地方着力,所以阅读的代人感更强。同样死于除夕,有人可能觉得,比起祥林嫂,田嫂貌似脆弱了些。其实不然,她反而是个烈女子。我们都知道,在乌江边上亭长不是没劝项羽乘船回江东以图再起,是项羽自己放弃的。他说,纵使江东父老不弃,我有何面目与他们再见?!他自刎了。田嫂就是项羽。这里,相裕亭将冷峻与浪漫再次融为一体,写出了贫寒女子田嫂令人动容的性格。无论《史记》中记载的项羽,还是相裕亭在《忙年》中所塑造的田嫂,你都无法否认他们存在的真实性与艺术价值。田嫂死了。按照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叙述的动力消失了,作品也该结束了。但是,相裕亭不然,他又写了一笔:大太太不让家人去看田嫂入殓,并恶狠狠地说了一句:“不识抬举!”致死田嫂的吴家大太太用这四个字,在读者心里又扎一刀。你还会不惊讶于作家的笔力吗?

《盐河旧事》表明,相裕亭的“现代转换”并没抛弃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技法的精髓,而是熔铸了“工匠精神”,用心雕琢成篇,让技巧溶解于生活,就像让水消失于水中。传统小说中的蓄势、悬念、误导和反转,他常使用;误会、巧合、伏笔和照应,他也不拒绝;写形与写神、虚实与对比、叙述与描写,以及正叙、倒叙、插叙、追叙、补叙、轮叙等叙事手法,他运用得更是娴熟。但倘使你将这些技巧离析出来,又会觉得是在胶柱鼓瑟,欲辩忘言。因为作家的目的不是让你看见技法,而是要让你看见那些富有张力的情节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如《威风》中那根头发丝所折射出的大东家心理);那些出人意表的反转对生活的发现(如《妙方》中鱼市巷曹家老婆子在豪宅里扔出的垃圾中,找到了粗茶淡饭外加青菜萝卜汤的药方,竟然治好了“富贵病”);那些揭谜式的布局昭示的生存智慧(如《跑鲜》中家产万贯的汪福,伪装成乡下老农进城跑鲜,给大盐商送些四时八节的青菜瓜果,感化、诱骗着大盐商,以谋求生财之道,《打码头》中东家利用人们的趋财心理,“私下里”埋砂金设套儿赚取劳动力);再如《康家戏匣》丢失后,到了康家第三代康小米这一时期,康家已经穷困潦倒。可拍卖会上,康小米为赎他们康家戏匣,身上仅有800元,他竟然斗胆喊出了3000元的拍卖价。尽管,他那一声呼喊,很快被后面4000元、5000元的叫喊聲所湮没。但是,在康小米看来,他们康家戏匣,在他康小米这一代,总算是又回来,虽说只有“待拍”时那短短的“几秒钟”。这一反常的“占有行为”,让读者感到既凄凉又无奈。

相裕亭在《盐河旧事》对传统叙事艺术所作的“现代转换”,对于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而言,启示是丰富而有益的。归根结蒂,小说叙事艺术正因为作家们的苦心孤诣,才貌似行至水穷处,却是坐看云起时。

猜你喜欢
盐河康家旧事
海西盐河古今谈
农耕旧事十二韵
淮安盐河街道强基固本保平安
城郊旧事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康家石门子岩画调查与研究之二
忆故人
城南旧事
淮北盐河考
秦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