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重构

2019-03-15 08:21朱凯迪朱昭丛席玉宝
关键词:核心理念体育产业体育

朱凯迪, 朱昭丛, 席玉宝

(1.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4)

引 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部门随着历史进程也不断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比照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我国体育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滞留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其主要表现为,产业整体规模有限、内部结构失衡、核心产业的波及效应不明显,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复杂多变,但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不甚明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属于新兴和弱质产业,急需精心培育和正确引导。而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体育产业面临着新形势的严峻考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健康中国”战略新举措,以及经济新常态所展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都深刻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变革。在此大背景下,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体系,以期为客观判断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切实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1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体育产业的核心理念处于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体系的中心位置,不同的核心发展理念造就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方向、结构和作用。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积累了值得借鉴的丰富经验。

1.1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主要类型

不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究竟是把体育产业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产业,还是当做一般商业产业来对待上[1]。换句话说,重视体育产业社会价值属性的国家,其产业发展会更多关注全社会的公益需要和国民福利诉求,反之,更加重视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属性的国家,其产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促进产业自身的成长和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当然,由于社会和经济价值属性在体育产业中共生并存,因此这种关注倾向必然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由此推论,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公益本位侧重型;二是,商业本位侧重型。

观察欧美和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尽管各国体育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但总体上对于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各国都有相对清晰和稳定的认知。因此,各国也都拥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核心理念。其中既有公益本位侧重型理念的国家,例如强调为国民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公共福利的日本,为国民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机会的英国等[2];也有商业本位侧重型理念的国家,例如旨在提高本国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升体育竞技表演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美国,以及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悉心培育的意大利等。本文将以日本和美国分别作为两种理念类型的典型案例加以具体剖析。

1.2 公益本位侧重型:日本的国民福利供给理念

及至2008年,日本体育产业规模已达1135亿美元,与美国、欧共体并居世界3大体育产业市场之列[3]。不过与欧美产业结构不同的是,日本的体育竞技表演业并不发达,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体育健身休闲业,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也往往更加偏向于后者,例如1987年颁布的《综合休闲用地发展法》(亦称《度假区法》),1998年出台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简称NPO),以及2000年制定的《21世纪国民健康促进运动》(又称“健康日本21”计划)等相关政策。出现这种情况的本源是因为日本体育产业发展所一直秉承的核心理念,即立足于体育的公益本位性质,谋求提升全体国民的福利供给水平。围绕这一理念,日本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旨来发展相关产业,以公益性为出发点,进行体育产业规划;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以学校体育教育投入为着力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其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健康水平,实现终身体育社会,提升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尽管近些年来日本学界关于体育产业转型发展的呼声渐高,但从本质上来看,其以公益为本的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短期内依旧不可动摇。

1.3 商业本位侧重型:美国的产业成长优先理念

凭借丰饶物质资源和地缘政治优势,在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下,建国三百多年来美国在强国之路上稳步前进,至二次大战后全面超越欧洲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体育相承美国强国经验,有别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社会改良精神的指导之下走出了独有的产业兴盛道路,截止2008年底,美国体育产业产值规模达4410亿美元,领跑世界各国[4]。不同于日本体育产业发展立足于体育的公益性质,美国从一开始就将体育产业的性质定义为非政府举办的一般商业产业部门。基于此,作为商业产业部门的美国体育产业自然将自身主体产业的成长作为首要任务来对待。其基本框架是以体育竞技表演业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以财税扶持政策助力体育产业快速成长;以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抢占国际市场占有率。通过政府给予新兴产业部门的各项优惠政策,最终使体育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同时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据此乘数效应的影响下,国家的竞技体育得以持续发展,国民福利水平整体提高。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演变历程

我国体育产业实践活动经过40余年的发展,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5]。通过文本分析和政策分析,本研究发现在体育产业成长过程中,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也不断演化变迁。1978年,改革开放推动了体育产业实践活动的展开,这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形成的肇始;及至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勃兴,其发展核心理念随之嬗变;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体育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核心理念动态调整再次迎来拐点[6]。由此可知,随着时代变迁,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呈现出不同特征,主要可以分为模糊发展、随动调整和主动变革三个阶段。

2.1 模糊发展阶段(1978—1992年)

该阶段以体育产业作为独立产业部门开始经营活动为主要标志。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仅仅只是社会发展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并没有被认定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因此也就不存在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社会改革正式启动,体育产业作为独立产业部门的发展时期也随之到来。在改革开放初期,与万千新生事物一样,尚在襁褓之中的体育产业也遭遇了迷茫与无序的发展困惑。在这个阶段,学界关于体育产业概念的争论尚且旷日持久,所谓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更是无从谈起。在没有核心理念的指引之下,尽管体育产业发展也实现了体育场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和竞技体育的部分社会化,但成果甚微。

总体来说,本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核心理念缺失状态。其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发展内容没有清晰框架、发展目标没有科学规划,整体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模糊发展时期。

2.2 随动调整阶段(1992—2014年)

该阶段以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变革发展为主要标志。1992年国家体委召开“中山会议”,并发布了《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定》,第二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又确立了“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发展方针。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时代洪流下,在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体育产业走上了变革发展的快速通道。竞技体育职业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体育竞赛市场逐步开放、体育基金会和体育彩票的运营等都展示了这一阶段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结合实际思考可知,此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动因并非是体育作为新兴产业部门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财政无法负担日渐增长的体育事业运营经费,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对于体育更加多元化的需求。长此以往,这种随波逐流、只应付现实需求而毫无远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一言以蔽之,本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核心理念错位状态。其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性质判断有误、发展内容被动跟随市场经济改革而微调、发展目标短视无远见,整体上处于被动变革的调整时期。

2.3 主动变革阶段(2015年至今)

该阶段以“46号文”的颁布,体育产业进入新发展时期为起始标志。“46号文”颁布伊始的2015年,业界就有声音将该年称之为“体育产业元年”,尽管这个说法还值得学界商榷,但该政策的出台使得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政策的指引之下,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体育内部的改革,同时也关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民生工程的全面落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解读“46号文”时就曾指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发展背景下,体育不但为国争光、为民谋福,还可以为国增利[7]。自此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地位才真正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以及经济新常态的特征等外部环境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迎来“高铁时代”的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因此如若继续随动调整,亦步亦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全面、深入和动态地主动变革迫在眉睫。总结前两个发展阶段的经验,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缺失或错位是掣肘发展的根源,因此,在新时代新挑战来临之际,主动求变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体系尤为重要。

3 我国体育产业的性质判断和发展环境

前面已经讨论过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性,同时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还是我国体育产业自身发展演变历程的内在需求,都揭示了新时代构建核心理念的紧迫性。厘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使命与特征,也就是正确判断我国体育产业的性质和全面分析现今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大环境。

3.1 我国体育产业的性质判断

由前文可知,美日两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尽管有所差异,但共性是对于体育产业的性质判断都很清晰。在两国准确定位产业性质和地位之后,沿着这一发展逻辑形成了核心理念,从而指引整个产业发展向前推进,换句话说,产业的性质对核心理念建构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构建体系之前,我们需要正确判断我国体育产业的性质[8]。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曾指出: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进入市场部分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集合体[9]。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既是体育事业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产业部门之一,它理应兼具事业的社会价值属性和产业的经济价值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既要追求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一次产出”,也要重视开发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二次产出”。由此可见,体育事业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实践形式,新时期体育的发展并没有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两者割裂,而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这一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上达成统一。

3.2 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

2015年以来,受“46号文”等相关政策出台的影响,体育产业自身发展发生重大转变,同时外部环境也变动不居,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经济新常态所展现出来的阶段特征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指明方向。从2016年开始启动的“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决胜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体育改革不断深化,政策红利逐渐释放的机遇,体育产业不仅有成为下一个经济超预期增长行业的可能,更是肩负着经济社会转型催化剂和助推器的历史重任。二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开辟新途。“健康中国”战略从大健康、大卫生视角出发,着重强调了体育在国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为医疗卫生业的现实困境找寻到发展动力,同时,也为体育与医疗、卫生和健康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三是,经济新常态形成的新需求为体育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契机。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于我国此前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来说的,它是变革,也是转型。这种形态所展现出来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特点恰恰与体育产业转型发展不谋而合,由此经济社会产生的新需求更是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多元融合和竞争力强化提供了新动力。

4 建构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体系

对我国体育产业性质的判断和对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认知,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重构奠定了客观的基础。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发展核心理念建构的既有范式,从中心思想、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标着手尝试勾勒出我国体育产业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核心理念体系构架。

4.1 中心思想:平衡充分发展,满足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10],这一最新论断决定了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既不同于商业本位侧重型的美国式理念,也有异于公益本位侧重型的日本式理念,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的理念类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多层次的需求,新时代人民对体育的需求既包括基本层面的身心健康需求,也包括境界层面的精神愉悦需求,表现为乐活自在的生活方式变革,更重要的是重任在肩,使命有我的新时代精神催人奋进,人民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更加迫切,这在体育中表现为对进取心的需求。想要满足人民“健康、快乐和进取心”的体育需求就需要平衡充分发展的体育产业。平衡充分发展的体育产业需要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快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部体育产业的共生协同,发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增长极和辐射作用,强化中、西部体育产业的承接发展能力,实施依托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二是,缩小城乡体育产业发展差距,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浪潮,大力发展乡镇体育产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体育产业的精准扶贫,用好特色小镇平台,实现体育引流的产业融合机制。三是,强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先发展竞技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以核心业态的勃兴带动产业充分发展。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推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理念的中心思想就是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重视平衡体育的社会价值属性和经济价值属性,着力增强国民身心健康,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

4.2 基本框架:综合协同治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政府、社会和市场联动;同时,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它既包含商业性体育产业部门,也有公益性体育产业和部分公益产业部门。因此,核心理念的基本框架应该是多层面的综合协同治理,而并非只有单一、孤立和片面的内容。新时代体育产业实施综合协同治理,关键是发展核心理念上的系统耦合与功能互补,坚持发挥“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撬动、激活和引导社会与市场力量的参与。尤其关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商业性、公益性和部分公益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综合协同治理要发挥政府、社团、企业和公民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以及财政投入、产业基金、社会投资和体育消费多元动能的转换。最后,要加强体育产业领域的法治规范,对单纯利益驱使的规制,确保全民体育的公益性体育产业和部分公益产业部门能够持续运转与发展。

在上述基础上,核心理念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构建:一是从商业性体育产业部门来说,优先发展以竞技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主的核心产业,进而带动体育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的整体提升;争取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税收优惠和职业体育发展反垄断豁免等政策,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满足多样性和高质量的体育需求[11]。二是从公益性体育产业来说,社会价值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政府仍需向国民持续供给基本的公益性体育产品,实现体育产业的最高价值目标。包括无偿供给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产品和优惠政策补贴的企业公益产品。三是从部分公益产业部门来说,在协同治理时要把握好度,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保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理权益,也要保证公益性产品的部分能够实现有效供给。

4.3 主要目标:增进社会福祉,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产业

想要增强国民身心健康、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地满足国民追求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的体育需求,就要明确产业发展努力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这也是核心理念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要想深入贯彻这一发展思想,未来体育产业的核心发展理念就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以增进社会福祉为主要目标,以打造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幸福产业为己任,坚持不懈努力实现最高价值目标,竭力满足国民幸福诉求。

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顺应人从生存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幸福诉求。首先,要确保社会最基本体育产品、服务的供给,继续发挥我国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满足不同层次体育实物产品、服务的需求,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模式实现公益性体育产业的全民覆盖。然后,要切实提升人民的生命质量,借助“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大力促进体育与医疗、卫生、健康和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通过运动干预实现健康关口的前移,以全民健身促进全面健康。最后,要努力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业,在保障全民基本公共体育参与的基础上,以市场化运作开拓新兴运动市场,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元体育参与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竞技表演业,为人民提供不同项目、类型和规模的观赏性体育产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观赏性体育消费需求。

要全面达成新时代幸福产业的发展目标,体育产业还需要加速自身的成长进程,把握时代机遇和政策红利,促进整个产业部分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更加成熟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势能助力公益性体育产业的持续供给。还要不断提升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从我国发展程度相对较好的体育用品业出发,在国际市场上敢于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形成突破口,提高传统优势项目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国际体育市场。

5 结 语

借鉴发达国家先行经验,遵循本土演变历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为核心,既做到产业自身平衡充分的快速成长,也保证作为社会福利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持续增进。建构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最终目的是在引导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不断追寻事业的社会价值属性和产业的经济价值属性的兼容并蓄。唯如此,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才能优质、高效和永续。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体育产业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常见误区及核心理念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