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瑾,张永军
(合肥学院 1.艺术设计系; 2.管理系, 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一般是指自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地方性、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1]。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日前首次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一大批新大学应运而生……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已实实在在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到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已广泛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对196个地级市及计划单列市的覆盖,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但是,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在学生工作上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也逐渐浮出水面。
新建本科院校运行20多年来,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上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在内部机构设置、体制机制建设上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已经接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学生工作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运转功能正常
我国高校在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学校党委行政组成的领导层,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领导全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第二个层次是由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组成的管理层,它的主要职责是按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三个层次是执行层,它主要是由学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和各个院系学生工作队伍(分管党组织副书记、学工办、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标配,在具体管理方式上各校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以学工部(学生处)直接领导各院系学生工作队伍对全校学生工作实行直接管理;有的学校则以院系对本单位学工队伍进行直接管理,学工部(学生处)、团委等进行业务指导。
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2008年,为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与竞争力,14所本科院校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又称之为“安徽省行知联盟”。14所本科院校中除了安徽科技学院外,其余13所高校皆为新建本科院校。到2018年,该联盟成员增加至20所。通过对联盟内所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机构网页查询可得出:各校在学校层面有分管校领导;业务指导上有负责学生工作的学生处、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大学生成长中心;院系有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管理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机构、分管学生工作的党组织副书记或团组织书记。管理方式多数属于院系直管本单位辅导员,学生处实行业务指导;个别学校二级院系实行团委负责制度,不设专门的学生和工作机构。
1.1.2 学校管理机制符合规定,目标明确,认真落实工作
以一份某新建本科高校特殊个案学生工作报告为例:
关于××××级×专业LY同学的情况报告
学生处:
我系X班学生LY,男,身高1米67,体重180斤。在宿舍生活中,同学反映其比较懒散,卫生习惯很差,作息习惯很糟,早上睡觉,中午起床后一直打游戏到晚上12点,经常旷课。宿舍断网后经常通宵看电视剧,一天基本只吃一顿饭,什么时候感觉饿了什么时候去吃饭,而且有抽烟习惯,烟头随地乱扔,同学劝阻也没有作用,宿舍多次在卫生检查中发现有烟头。该生平时很少与班上同学及同宿舍同学沟通,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情绪比较低落。辅导员S多次与其进行沟通,他告诉辅导员说自己有抑郁症,有时整夜不能睡觉。针对这个问题,辅导员与其家人进行了联系,其家人表示不知道有这种情况。针对他不上课打游戏的问题,辅导员进行了谈话劝导,也没有什么效果。辅导员就此事向系里作了汇报,系分管领导拟请该生来办公室沟通,并联系了大学生成长中心,请该同学前往接受咨询服务,该生都拒绝了。系党总支副书记J专门到该生宿舍了解了情况,并向学生处分管领导、管理科、宿舍管理员分别做了汇报和协调,请求协同关注该生情况。
12月25日下午,在辅导员兼系大学生成长联络员S老师的陪同下,LY来到大学生成长中心与有关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约谈。该老师表示,该生目前情况属可控范围,要密切关注、加强引导和监督。
鉴于以上情况,经系学工会议研究决定,一是立即联系其家长来校会商沟通。(其母亲已于12月28日即今天早晨来校,系总支副书记J就该生的情况与其家长进行了详细沟通,其家长表示今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交流,督促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同时,家长对学校所采取的对策和建议表示了支持和感谢);二是安排该生同寝室学生密切关注其情况,并及时报告;三是要求辅导员加强思想工作和监护;四是上报院学生处,请示指导意见。
特此报告。
××××年12月28日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事件发生后,该校各部门均能按岗位职责发挥功能作用,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LY无论是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行为表现都与正常状态的同学有所区别。该生九月份入学,报告形成时间是12月底。期间,院系辅导员和学工办、分管领导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说明学工队伍发现和处理问题比较及时;同时,学生向辅导员反映自己有抑郁症后,辅导员能做到及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向上级即时汇报。院系分管领导也及时与大学生成长中心(心理健康工作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并主动找学生交流,进行对策。据了解,该校不仅成立了校级大学生成长中心,在系部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在学生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同时还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制度。设立了全天候的处级干部总值班制度和辅导员在学生公寓24小时值班制度。可见,该校在学生管理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上都较为完善,各部门功能发挥符合岗位设计要求。
据了解,学生LY目前因无法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已经按规定程序办理了休学手续。从学校安全稳定和学生人身安全方面来说,该校学生工作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但是,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说,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没有实现教育目标的。纵观高校学生工作,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根据搜狐网教育栏目统计数据,2017年国内北大、清华、复旦、上交等16所名牌大学,总退(休)学率5.3%,5.5万名本科生中接近3000人未能正常毕业[3]。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接近3%,每年退学人数约50万[3]。新建本科院校没有独立的统计数据,但从数量上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点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休退学率绝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研究。由此推断,LY的情况不是个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中的多发现象。通过对LY同学的报告分析,可以发现在类似的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生工作中表现出以下的共性问题。
1.2.1 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有待加强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已经超过13万[4]。201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753.59万人[5]辅导员与学生的生师比达到了1∶211,基本符合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但是在这个统计口径中,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因此,实际一线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远高于这个数字。很多新建本科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队伍与学生人数正常比例在1∶300左右,个别甚至达到了1∶400。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有些院校不得不从新进专任教师中遴选一些来临时顶岗。这增加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1.2.2 学校学业预警不够及时,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2017《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指出,“同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相比,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总体状况仍存在不少令人担忧之处。例如,大班上课现象仍比较普遍……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评价的多元性和信效度还需要提高等”[2]。
据了解,上述案例中的学生LY大一年级总共修得31学分。大二学年第一学期获得8.5学分。严重的旷课和挂科情况应该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但实际上管理部门获得信息是通过辅导员的报告和教学办提供的成绩单,没有任课教师的相关报告。说明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疏漏。任课教师没有及时反映学生上课及出勤情况。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老师知道他的情况,不想管;二是老师对于学生出勤情况没有及时掌握。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提高。
1.2.3 学校各部门协同作为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从报告中可以发现,各部门针对该生情况都立足本职做了工作,尽到了自己的岗位所规定的职责。但是,主管部门、大学生成长中心、该生所在院系没有组织过专门会议会商研究其问题,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也没有制定专业的工作计划。工作做了很多,但基本上属于被动式应对,各自为政,因此其效果难如人意也是意料之中。从学校层面来说,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缺乏强有力的协同。
1.2.4 家庭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严重不足
据了解,学生LY第一次在辅导员陪同去大学生成长中心进行心理咨询时,中心相关老师判断该生的情况是可控的,还比较乐观。辅导员也把这些情况与其父母及时进行了沟通。但该生父母来学校沟通时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其家庭情况,该生自己也没有说,掩盖了家庭方面的真实情况,导致学校无法科学研判其状况,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根据后期对该生的跟踪调查得知: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其家庭多次发生重大情况——父母离婚、复婚、再离婚、争财产、父亲再婚、母亲谈了新朋友、父母在孩子面前相互攻击等等,严重打击了该生的精神和意志,阻碍了该生的心理康复。对于学校要求家长来校配合工作,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和不作为。当前国内的普遍问题是,家庭对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过度重视,对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严重不足,导致孩子在小学至中学阶段所形成和积累的各种问题在大学阶段集中爆发。但此时再来处理这些问题显然是滞后了。LY家庭方面的所做所为是该生最后精神崩溃,信心倒塌的主要原因。
客观上来说,家庭原因是导致LY最后休学的主要原因,但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理念和学生工作体制机制不能满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能满足新旧时代交替的转型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强调行政指令,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为命令服从模式,思想工作是灌输接受模式。对学生的需要和个人意志缺乏考量和尊重,对学生意见采集与吸纳缺乏有效渠道,服务职能建设不够充分。在具体工作中,将学生作为“群体”而非“个体”看待,习惯于“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形成,高校早已打破了“象牙塔”的壁垒,有形的围墙已不能阻隔学生通过无孔不入的各类媒体了解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三观”,灌输——接受式的思想工作模式完全不适应当前的学生工作实际。
新建本科高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二类是师范类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三类是前两种合并升格为本科[6]。合并重组是这类学校的普遍特征。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部管理水平不一、风格不一、人员协作不畅的情况,以致学校规章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够理想。
部门协同薄弱、令出多门、效率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线学生工作任务繁重、重复劳动,被动应付,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参见西华大学杨燕蓉的文章《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网上近日广泛传播的《中南大学:辅导员2019年工作计划》[7]把辅导员工作职责分为九大块,按12个月罗列具体工作58项。其中,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类24项,涉及管理类32项,涉及服务类仅18项。可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占据了学生工作的主要部分,而“一刀切”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又会怎样呢。
因此,要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要创新理念、创新方法。
为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渠道,对学生个体的特性予以充分尊重,才能有效实现“三贴近”。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能有效地填补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工作的这块短板,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融入高校学生工作,有利于问题的化解。各高校都应该重视和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并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通过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实现立德树人的大目标。
学生工作牵涉到学校各部门,不能仅靠一支队伍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协调中心,发挥强力作用,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成立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中心,专门协调、指导、管理全校各院系特殊学生事务,确保每一个特殊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及时的关注和帮扶。新建本科院校在这方面普遍滞后。
高校学生工作是综合性系统工程,高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项工作的效果都或多或少影响到育人的效果。所以,衡量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能只看是否安全稳定,只看是否有序运行,更要看是否建立健全了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彻。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涵盖5省市10所高校和30个试点院系;2019年1月3日,又紧接着公布了第二批,增加了3个省15所高校和42个试点院系,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也可见形势的紧迫性。
真正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确保辅导员引得来、留得住、稳下心、有奔头,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出优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