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钻仪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果,表现为一种历史遗存,是可以被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红色资源由于其意识形态突出、分布广泛和易于开发等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其独特的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从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中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显露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为更好实现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明了方向。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相契合的关系范围,主体在价值的产生和实现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实现的核心要素,“需要是指导人的生存发展对外部世界及自身活动的依赖性表现。[1]”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基本认知是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的基础,而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基本认知,取决于主体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2]主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开发利用程度、宣传力度等,决定了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基本认知及情感认同程度,从而决定着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者作为主体之一,对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学校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学校是教学的主导,学校要开展教育活动需要以教学资源为基础,若学校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高,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得教师间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共享等等措施,能够大大提升教师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力,大大提升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影响着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如果其自身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对国家、对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日常教学中自觉地将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感觉到革命情怀。此外,若教师的教学知识能力较高,通过筛选、整合红色资源作为课程资源,通过语言艺术、沟通艺术把红色资源蕴含的人生信仰、价值追求等思想传播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红色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知识能力水平影响着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3]他们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影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思想引导和品格塑造。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强的活动,把教育信息传播到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载体,表现为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所呈现出来的问题。红色资源蕴含着革命精神、革命历史,蕴含着众多感人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时代号召力,通过红色资源,特别是通过“红色故事”,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丰富教学方法,使内容和方法都贴近青少年,从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虽然作为教育的对象,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受教育者首先要提升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提升个人知识水平,使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人。受教育者在认识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同时也是被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和价值追求的内容,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利用红色资源提升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受教育者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影响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知、情、信、意、行五个因素均他律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在红色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对理解红色资源有着重要影响,这种认知并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认识,而是对红色资源的的理性认识,特别是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等。受教育者要有相对应的理性知识结构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对红色资源的情感认同,影响着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如果受教育者对红色资源有着深刻的情感认同,他们乐于认识和了解红色资源,进而乐于自觉地接受红色资源所呈现的教育内容。如果受教育对红色资源缺乏情感认同,他们就是远离红色资源,甚至排斥红色资源,影响了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实现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主体根据其需要,对客体进行识别、评价,最终进行“选择”,而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进行选择,其本质是对客体属性的一种价值判断,如果这种属性是满足主体的需要,则其生成的价值就在,如果这种属性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或者很小的满足主体的需要,则其生成的价值就小甚至是无价值。因此,客体的属性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不仅仅是停留在“基本认知”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内在属性有“理性认识”,因此,红色资源作为客体要素,要挖掘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提升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理性认识,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核心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鲜明的政治指向性,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价值,首先是其“政治指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是否一致及一致的程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指向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共产党领导及人民主体思想,而红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遗存,具有革命性、创新性及人民性。因此,深刻地挖掘红色资源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挖掘中国共产党史、挖掘人民在革命历史中的作用等,使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大大提高,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其承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等内容不能很好地呈现挖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当中,将大大削弱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4]。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落后的思维定势,创新教育内容,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因此,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其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才能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思想。由于其历史较久远,红色资源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因此,要大力发掘其时代的内容、创新的内容,使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让受教育者产生共鸣、才能让受教育者受到感染,提高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美”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结合“美”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美育的艺术审美、性情陶冶和人文素质提升作用,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马克思认为,美不仅与事物的形式有关,也与事物的性质、内容有关,美应该是形式和内容二者有机的辩证的统一”。红色资源不仅仅蕴含了不怕艰辛、价值追求、改革创新等内容美,还蕴含着红色遗存的陈列之美、自然环境之美、建筑设计之美等,这内容和形式之美,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美感,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自觉地锤练自己的意志、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操,自觉地感受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追求[5]。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红色资源美的呈现程度,影响着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态度,从而影响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
红色资源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如何实现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从主客体的关系中探寻价值的生成及实现,以价值论为基础,在主客体关系中探寻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我们更一步了解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外部特征,为我们进一步探寻如何实现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重要的指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