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用语“没说的”的句法语义分析
——兼论与“没的说”的比较

2019-03-15 09:39韩笑
语文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夸赞省略句法

○ 韩笑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没说的”作为三音节短语,和“X说”结构的“没的说”互为同素异序词。[1]77对“没说的”和“没的说”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4篇文章:王晓辉(2018[2]21-24、2017[3]34-35)、亓文香(2014)[4]78-79主要是从构式角度研究“X没说的”和“X没的说”,对其句法、语义、语用的分析尚不全面,亓文香一文是会议摘要,缺少具体的例句分析。储思潜(2017)主要是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没的说”,与“没说的”的对比分析较不充分。[5]1-20因此,对“没说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的。本文通过对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到的120条“没说的”和114条“没的说”的例句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效果三个方面对“没说的”进行分析,并比较“没说的”和“没的说”的异同之处。

一、“没说的”的句法特征

(一)位置分布

“没说的”的句法位置有三种:句首、句中、句尾。例如:

(1)“没说的,这孩子我要亲自教导他。”

(李晓明《平原枪声》)

(2)你在部队是团职干部,回乡这么干,没说的,鸡蛋你只管拉。(1994年报刊精选)

(3)大伙儿的事,我应当出力,没说的。

(《现代汉语词典》)

上述例句中,“没说的”分别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作独立成分,可省略,不影响句子的语义表达。

(二)变体形式

“没说的”的变体形式主要有“没啥说的”“没什么说的”,例如:

(4)“没啥说的。就是为保护森林草原才当森警的。”①

(5)“关键时候领导没忘了我们,我们没啥说的,准能搞好。”

(6)“没关系,谁叫咱做了朋友哩,没什么说的。”

(梁斌《红旗谱》)

以上变体形式在句中的位置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者句尾,作为独立的插入语成分。从“没啥说的”“没什么说的”发展到“没说的”,短语的结构更加紧密,逐渐固定,有向词汇化发展的趋势。

二、“没说的”的语法意义

“没说的”的语法意义可分为三类:

(一)夸赞肯定

“没说的”可用于表达言者对事或人的肯定和夸奖,含有“毋庸置疑”之意。例如:

(7)此处服务员、管理员们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周到细致的服务质量使我感到诧异:谁说庐山旅游设施的软件不行?这样的服务才叫没说的。

此例中,“没说的”表达了言者对庐山旅游业服务的称赞和肯定,通过“彬彬有礼”“周到细致”两个词可以看出庐山的旅游服务是很好的,是毋庸置疑的。

(二)接受同意

“没说的”也可以用于表达对一种观点或行为的认同和接受。根据言者的主观意愿,可以把接受同意的情况分为两类:

1.主动接受。言者使用“没的说”表达自己主观乐意接受某事或某观点,含“毫无怨言”之意。例如:

(8)新规划的公路,要通过他家祖坟,老人说:“没说的,修路致富,祖先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

(1994年报刊精选)

此例中,“没说的”表现出老人对“新规划的公路要通过他家祖坟”这件事的主动接受。老人认为“修路致富,祖先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因此他没有任何怨言,愿意主动接受。

2.被动接受。言者使用“没的说”表达自己被动被迫接受某事或某观点,含“无可奈何”之意。例如:

(9)苏金荣见大势已去,假笑着对马英说:“兄弟们没有意见,我更没说的,我苏某生平是主张行善的,放吧。”

(李晓明《平原枪声》)

此例中,通过“大势已去”和“假笑”可以看出言者主观上并不想放人,只是因为兄弟们绝大多数的意见,而使用“没说的”表示被迫选择同意接受。

3.反对拒绝。“没说的”还可以用来表示反对或拒绝某事或某观点,含有“不要废话”之意。例如:

(10)螃蟹脸反催他说:“我看别在这儿耽搁啦,咱们小孩拉屎——挪动挪动吧! ”蓝毛听着不顺耳:“私凭文书官凭印,没说的,拿出证件来看看!”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此例中,蓝毛听螃蟹脸说话不顺耳且认为“私凭文书官凭印”,使用“没的说”表示对螃蟹脸没有证件还想挪动的反对和拒绝。

三、“没说的”的语用效果

“没说的”的语用效果可分为三类:

(一)增强语气

“没说的”在语言表达中有时并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省略,不影响句子的语义。使用“没说的”是为了增强夸赞肯定时的语气或表达接受同意时的决心。如:

(11)听徐大夫叙述了20年赡养老人的经过,这位司机流泪了:“老哥,没说的,我用车把你送回家去。”

此例中,“没说的”可以省略,不影响句义的表达。言者使用“没说的”是为了表达对徐大夫20年赡养老人的敬佩和感动之情,增强对徐大夫的夸赞和肯定。

(二)缓和转折

“没说的”有时用在转折词前先肯定一件事,之后再表达否定的观点,用于缓和转折。在对话中使用“没说的”是出于礼貌原则,为了照顾听话者的面子和感受。如:

(12)“小姐,我买的这套西服,无论面料、做工和质量,都没说的,可拿回家,爱人说这颜色使我显得老气,我不想要了,能退货吗?”

(市场报1994年)

此例中,“没说的”用来肯定西服的面料、做工和质量,然后再提出问题是颜色显人老气。言者使用“没说的”是为了缓和转折,在退货过程中尽可能照顾销售员的感受。

(三)引出行为

“没说的”在句中有时用来衔接行为产生的诱因和要实行的行为,通过表达“无须多说,直接行动”的意思引出行为。如:

(13)巴三虎说:“杀人的偿命,借债的还钱。没说的,上碉堡去!”

(马峰《吕梁英雄传》)

“没说的”之前交代坏人杀人的诱因,之后引出巴山虎要采取的行动是上碉堡打坏人,“没说的”起到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

四、“没说的”与“没的说”的异同及原因

“没说的”与“没的说”互为同素异序词,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一)“没说的”与“没的说”的共性

1.句法特征。“没的说”与“没说的”一样,都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例如:

(14)没的说,按价值规律办事。

(15)论教书育人,这没的说,熟门熟路,游刃有余。

(16)“服了,服了,没的说。”

(1994年报刊精选)

2. 语法意义。“没的说”与“没说的”一样,都可以表示夸赞肯定、接受同意(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和反对拒绝,可以与“没说的”互换,语义不变。如:

(17)“韩国箭手实力强,没的说。”中国箭手林桑发出由衷的赞叹。

(新华社2004年)

此例中,“没的说”表达了言者对韩国箭手实力的夸赞肯定,从“由衷的赞叹”一词可以看出言者认为韩国选手的实力强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和“没说的”互换。

(18)老大娘倒没的说,一口答应了春儿在大城里演戏。

(孙犁《风云初记》)

此例中,“没的说”表现出老大娘对“春儿在大城里演戏”这件事的主动接受。从“一口答应了”可以看出老大娘没有任何犹豫和推辞,可以和“没说的”互换。

(19)陈太太:“我要不答应,你又不容我不答应,没的说,只好答应了。”

(《清朝秘史》)

此例中,“没的说”表现出陈太太的被动接受。通过“只好”一词看出言者主观上并不想答应,因为“你又不容我不答应”只好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可以和“没说的”互换。

(20)“接吻除了野蛮人可以在晴天白日之下作,文明人是不作的,纵然作,也在黑影里。现在这两个野蛮化的男女,居然如此,你说,我没的说!”

(老舍《老张的哲学》)

此例中,“没的说”表示对“男女在青天白日下接吻”这件事的反对和不能接受,因为言者认为文明人是不会在大白天做这种事的,可以和“没说的”互换。

3.语用效果。“没的说”与“没说的”一样,都具有增强语气和缓和转折的作用。如:

(21)“掏心窝子说,共产党也不易,换了别的党,还没这两下了呢。我拥护共产党,没的说。”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此例中,“没的说”是为了表达对共产党的夸赞拥护之情,通过“换了别的党,还没这两下了呢”可以看出言者对共产党由衷的肯定和称赞。

(22)这个舞蹈家是艺术圈出来的清白人,跳舞是没的说,知道好歹,赚钱可就两眼一抹黑,蒙了灯。

(王朔《浮出海面》)

此例中,“没的说”用来肯定舞蹈家的舞蹈功底很好,然后再提出他不会赚钱的问题。言者使用“没说的”是为了缓和转折,使表达显得更加委婉。

(二)“没说的”与“没的说”的差异

1. 产生年代。“没说的”最早出现于清朝,古代汉语例句共2句,例如:

(23)平儿道:“二奶奶倒没说的,只是那淫妇治的我,他又偏拿我凑趣,况还有我们那糊涂爷倒打我。”

(《红楼梦》)

“没说的”发展到现代汉语才被广泛使用,例句共118条。而“没的说”最早出现于明朝,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广泛,例句共69条,现代汉语例句共45条。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没说的”使用频率较高,在古代汉语中“没的说”使用频率较高。“没的说”最早出现于明朝,经过清朝、民国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从“没的说”的本义“没有什么话可说”到不只是“没的”+“说”意义的简单相加的词汇化②过程。在明代,“没的说”主要表示“没的”与“说”意义的简单相加,即“没有什么话可说”,例如:

(24)西门庆被伯爵说的他恁地好处,到没的说了。

(《金瓶梅》)

此例中,“没的说”表示“没有什么话可说”,有实际语义,不能省略。

明代还有2条“没的说”表示夸赞肯定的例句,1条表示反对拒绝的例句,例如:

(25)二人道:“大官人没的说,小人平昔受恩甚多。”

(《金瓶梅》)

此例中,“没的说”表示言者对听者的夸赞,具有实际语义,不能省略。

(26)“休说两架铜鼓,只一架屏凤,五十两银子还没处寻去。”西门庆道:“不知他明日赎不赎。”伯爵道:“没的说,赎甚么?下坡车儿营生,及到三年过来,七本八利相等。”

(《金瓶梅》)

此例中,“没的说”表示伯爵对“赎铜鼓和屏风”这件事的反对和拒绝。

从明代发展到清代,“没的说”除了表示没话可说、夸赞肯定和反对拒绝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主动的接受同意。例如:

(27)景兰江道:“说的不是,倒罚三杯!”众人道:“这没的说。”当下斟上酒吃着。

(《儒林外史》)

此例中,“没的说”用来表示言者对景兰江说要“倒罚三杯”这一提议的同意和认同,具有实际语义,不能省略。

发展到民国时期,“没的说”不仅表示没话可说、夸赞肯定和主动接受,还可以用来表示被动地接受拒绝。例如:

(28)我要不答应,你又不容我不答应,没的说,只好答应了。

(《清朝秘史》)

此例中,“没的说”表现出言者对答应听者要求的被动接受。“没的说”作为插入语,可以省略,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表1 “没的说”在古代汉语中的语法意义对比(个)

从清朝、明朝再发展到民国时期,“没的说”逐渐具有没话可说、夸赞肯定、主动或被动接受同意和反对拒绝4大类语法意义,结构更加紧凑,位置更加灵活,语义更加丰富,不再只表达“没的”和“说”意义的简单相加,有时还可以作为独立的插入语成分,省略后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在句法上更为独立。“没的说”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开始向词汇化发展。

2.句法特征。“没的说”更多出现在句中,例句共61句,占总例句的53%。“没说的”位于句中例句共48个,占总例句的40%。“没说的”从短语结构上看为动宾短语,由“没(有)”这个动词和“说的”这一名词性“的”字短语组成。而“没的说”从短语结构上看为偏正短语,由“没的”这个定语和“说”这一中心词组成。“没的说”的变体形式为“没得说”,是偏正式的状中短语,例如:

(29)“没得说,解放军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没得说”的例句都可替换为“没的说”,两者语义功能相同。

3. 语法意义。“没的说”还具有一个语法意义:“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例如:

(30)道静没的说了,可是好半天她还愣在地上,愤怒地用力咬着嘴唇。

(杨沫《青春之歌》)

此例中,“没的说”既不表示夸奖肯定、接受同意,也不表示反对拒绝,只是表示道静没有什么话想要说、可以说。

表2 “没说的”与“没的说”的语法意义对比(个)

由上表可知,“没说的”更多用于表达夸赞肯定和接受同意,而“没的说”更多用于表示接受同意和没话可说。且“没说的”可省略的共58句,而“没的说”更多表示实在的语法意义,可省略的情况较少,共26句。“没的说”不能省略的例句如:

(31)“何老师跟咱家没的说,你请不来我请去,街里街坊的有什么。”(魏润身《挠攘》)

此例中,“没的说”表示实际语义,如果省略,句义就不完整,因此不能省略。

4.语用效果。“没的说”没有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且相较于“没说的”常用于夸赞肯定和主动接受的褒义积极语境中,“没的说”出现在贬义消极语境中的频率更高。例如:

(32)他身后来了一阵风,皮鞭像烧红的铁条似的打在背上,他往前一栽,把头碰在桌子上。他不能再控制自己,他像怒了的虎似的大吼了一声:“打!打!我没的说!”

(老舍《四世同堂》)

此例中,“没的说”出现在言者被打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又无力反抗只能大吼一声的消极语境里。

(三)“没说的”与“没的说”差异产生的原因

根据顺序临摹原则③,语义越重要的语素,在词或短语中出现的顺序越早。即“没说的”的语义重点更多在“说的”,“没的说”的语义重点更多在“没的”。因此“没说的”在语用效果中可以用来引出行为,表示从言语落实到行动的过程。而“没的说”因为语义重点更多在“没的”,所以在语法意义中可以用来表示反对拒绝和没话可说,且在语用效果中多出现在否定的、消极的、贬义的语境中。

“没说的”和“没的说”互为同素异序词,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两者的共性是:句法位置上都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在语法意义上都可以表达夸赞肯定、主动或被动接受同意和反对拒绝;在语用效果上都可以用来增强语气、缓和转折。

两者的差异是:在产生年代上,“没说的”最早出现于清朝,发展到现代汉语才被广泛使用,“没的说”最早出现在明朝,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已经开始向词汇化方向发展,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广泛使用。在句法特征上,“没的说”更多出现在句中,“没的说”为偏正短语,“没说的”为动宾短语。在语法意义上,因为“没的说”更多表示实在的语法意义,因此在句中可以省略的情况较少。由于“没说的”的语义重点更多在“说的”,“没的说”更多在“没的”,因此“没的说”在语法意义中还可表示没话可说。在语用效果上,“没的说”不具有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且多出现在否定消极的贬义语境中。

【注释】

①凡没有注明出处的例句皆来自《人民日报》语料库。

②董秀芳(2003)指出:“X说”形式发生词汇化的基本标准是:在句法上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X”和“说”都不能单独被修饰,“X说”整体的意义不是“X”的意义与“说”的意义的简单相加。

③张月(2007)指出:普通话中同素异序词的形成与认知因素有关。人们对词的处理有一个“顺序临摹原则”,即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先后顺序相对应。

猜你喜欢
夸赞省略句法
春天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聪明的男人,不吝啬夸赞妻子
限量夸赞
中间的省略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