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工程,其防渗设施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只有科学合理选择防渗设施,提高防渗设施施工质量,才能提升水闸防渗防水技术水平,有效地提高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主要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得到广泛应用。水闸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闸门开启时,可以实现冲沙、排涝、泄洪,对潮水、洪水进行阻挡及抬高水位的作用。
水闸按闸室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开敞式、胸墙式和涵洞式;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冲沙闸、排水闸、挡潮闸、分洪闸等类型,具体内容见表1。
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通常来说水闸大多修建在土基和岩基上的沿岸泄洪道,平原水闸大部分是修建在土基上。由于水闸修建位置的特殊性,水闸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要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
当水闸关门挡水时,闸室要承受上下游水位差所产生的水平推力,在这种水平推力作用下闸室有可能向下游滑动。因此闸室的设计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
(2)要有消能防冲措施
当水闸开门泄水时,闸室的总净宽度须保证能通过设计流量。闸的孔径,需按使用要求、闸门形式及工程投资等因素选定。由于过闸水流形态复杂,流速较大,两岸及河床易遭水流冲刷,较大的水流冲击力会形成土基的破坏,要按照一定的使用标准采取有效的消能防冲措施。
(3)要防沉陷
水闸特别是平原水闸的地基多为较松软的土基,具有承载能力小、压缩性大的特点,在水闸自重与外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沉陷或不均匀沉陷现象,从而形成闸室或翼墙的倾斜和下沉、闸门中底板断裂、止水作业破坏,甚至引起结构断裂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塑性破坏。因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避免出现水闸沉陷。
当水闸上、下游存在水位差时,由于水闸地基土壤是透水的,在水头作用下,水流会通过土的孔隙向下游流动,产生渗透。水从上游沿闸基和绕过两岸连接建筑物向下游渗透,产生渗透压力,对闸基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的稳定不利。渗流对土的颗粒也产生动水压力,尤其是对建于土基上的水闸,渗透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将发生渗透变形,会危及工程安全。
渗透变形主要是由土的性质、土的几何条件内因及水流的条件外因决定的。内因决定渗透变形出现的形式,外因决定能否产生渗透变形。渗透变形一般可分为流土、管涌、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土等。渗透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不可预见,而一旦发现,又难以补救,可导致水闸工程的损毁,因此要通过研究水闸的渗透,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水闸不受破坏。
水闸的防渗设施主要有铺盖、板桩和齿墙。
铺盖有黏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在小型水闸中也有采用浆砌石的。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推广应用,亦有采用土工膜防渗的。
(1)黏性土铺盖
为了保证黏性土铺盖碾压施工质量,要严格控制黏性土的含水量,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一般为25~30cm。黏性土铺盖的平面尺寸无论多大,都不分缝,分段施工的交接处应取缓于1∶3的缓坡,以利于结合防渗。表面铺设的干砌石、浆砌块石或混凝土保护层与黏性土铺盖之间,应铺设中粗砂类的过渡层。
(2)沥青混凝土铺盖
沥青混凝土铺盖是用沥青、砂、砾石、矿物粉按一定的配合比例,加热拌和,分层铺筑压实,沥青混凝土铺盖的厚度一般为5~10 cm,通常选用60#石油沥青。沥青混凝土铺盖的柔性虽不如黏性铺盖,但有一定的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也可兼作双向挡水闸的上游护坦之用。沥青混凝土铺盖像黏土铺盖一样,中间不分缝,分层铺筑和压实,各层的铺筑缝须错开。铺盖与闸室或翼墙底板混凝土的连接处,铺盖厚度应适当加厚。
表1 水闸分类表
(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铺盖
混凝土铺盖长度一般采用3~5倍的上下游水位差,但不宜超过20cm。因长度超过20cm后,为了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就要分块并设置永久缝及止水。同理,闸室较宽的情况下,也需设置纵向(顺水流方向)伸缩缝。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在地基土质较好时,缝距不宜超过15~20cm,土质中等时,不宜超过10~15cm,土质较差时不宜超过8~12cm。为了减轻翼墙及墙后填土对铺盖不利的影响,靠近翼墙的铺盖,缝距宜采用小值。铺盖边缘与周边建筑物之间接触处亦需设置沉降缝,并设增厚齿墙,缝内设置止水。
板桩的种类按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板桩、木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等。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和新型材料的使用,近年来较常采用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的铅直土工膜的水泥搅拌桩做铅直防渗墙。
目前较多使用钢筋混凝土板桩,它可以打入各种土基。钢筋混凝土板桩一般采用矩形断面,其厚度及宽度主要根据防渗要求和打桩设备条件确定。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最小厚度和宽度均不宜小于20cm,一般采用C20~C25混凝土制作。
为确保板桩的防渗效果,钢筋混凝土板桩拼接面设有凹槽,在板桩就位后,采用水泥砂浆灌入凹槽内。桩尖做成单侧的斜面。板桩的上下段连接处为榫铆,可与板桩一起预制。
齿墙主要起阻滑作用,同时可增加地下轮廓线的防渗长度。一般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做成,深度一般为0.50~1.00m,为浅齿墙。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般采用深齿墙:①水闸在闸室底板后面紧接斜坡段,并与原河道连接时,在与斜坡连接处的底板下游侧采用深齿墙(墙深大于1.50m),主要是防止斜坡段冲坏后危及闸室安全,保护闸基土不被破坏;②当闸基透水层较浅时,可用深齿墙截断透水层,齿墙底部深入不透水层0.50~1.00m。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防渗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危及到水闸的安全。因此要注重水闸防渗,采取有效的防渗设施和技术,防止水闸渗透变形现象的发生,保证水闸的安全,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