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道 雕塑之道
——西班牙皮苏埃尔加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神思

2019-03-15 05:02舒兴川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雕塑家艺术创作西班牙

舒兴川

人赤条条来到自然之间,吾等皆是源于自然之生命。物质的积淀,文化的衍生,使得我们在改造自然中变得复杂与浮躁,在构建幸福生活中变得自大与贪婪。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我们素来尊重自然,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提出了“逍遥”之境。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庄子在《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①

天地之“大美”即是“道”。“道”是天地的本体。圣人“观于天地”也就是观“道”。当代美学家叶朗先生认为这是一种“静观”②。天地之间人们思想追寻大美之时犹如鱼儿畅游,鲲鹏展翅,逍遥游走于世间。魏晋时期的文人与画家热爱自然,在士大夫中间人物品藻大为盛行,成为一种风气,他们将人本身的风姿、风采、风韵与自然比拟。我们看《世说新语》中关于人物品藻的记载: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容止》)③

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倡导卧游之山水,“万趣融于神思”,从而达到“怡身”“畅神”的效果,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地与吾等同。无独有偶,同一时期的大画家王微率真地吟道:

望秋云,神飞扬,

临春风,思浩荡;

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

岂能仿佛之哉!④

蓦然回首,吾等猛然发现,当下生活富足的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伤害自然,在利用自然之美的时候,我们在破坏自然;在使用科技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在透支自然。这也让我想到了当代艺术家尚杨先生二十余年来创作的综合绘画作品——“董其昌计划”系列、“坏山水”系列、“剩山图”系列等,“山水坏了”意指风景与人心的这些改变均不可逆转,也没有撤销键。这是知识分子面对当代社会严峻事实的不安和忧虑,艺术是反思与批判的武器之一。在我看来,反思与批判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在批判中建构新知,在反思中建立良知,在忧思中建设公众的感知。何以建构?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应该用文化来影响公众,用艺术来沁润市民。微风细雨,是最美好的滋养。

2018年夏,西班牙塞尔维拉德,美丽的皮苏埃尔加河畔,迎来了一个独特的、极富浪漫气息的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以笔者数十年来参加国际雕塑创作营的体悟来看,本次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具有许多开创性的模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一,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皮苏埃尔加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灵魂”源自于很中国的理念“和合之道”,提出此核心主题的是久负盛名的雕塑家、清华大学教授许正龙先生,可以说,这是在西班牙第一个东方主义的雕塑公园;其二,“和合之道”不涉及文本及语汇的过度阐释,当地政府在创作营中几乎不提供任何购买的材料供艺术家创作使用,中西艺术家必须巧妙地利用市政仓库的“废弃”材料,将“废弃”的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艺术的巧思转化为具有灵魂的公共雕塑作品;其三,中西艺术家们皆遵循不强求、不勉强、不破坏一草一木的理念与自然相融,以“仁和为人、契合做事”之精神与市民对话及相处,在整个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中,艺术家始终保持全天候与当地市民对话的开放姿态,接受公众不间断“访问”,其乐融融。

皮苏埃尔加河畔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迈开步伐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我们创作的艺术就会给予人们诸多惊喜,甚至是惊艳。西班牙艺术家胡安·福恩特(Juan Fuente)在堆积了厚厚尘土的农具材料中发现了锈蚀得快要消失的镰刀形状铁皮,在二十年前的乡村酒吧玩具中寻得了足球桌游人物造型……胡安以陶艺家的细腻反复琢磨,艰苦劳作,创作了轻灵中带有喜悦的“燕子”,它散播着力量与和谐。

胡安·福恩特 渴望

雕塑家正龙先生看似漫不经心,但是当触碰到各种“废弃”材料之时,目光如炬,神采飞扬。他迅速地从巨大的仓库中淘到了数十年前的“朽木”犁头,动情地抚摸着这带着耕种温度的材料,微笑着端详着这具有几分沧桑气质的木材,游心于型。经过先生的精心构造,我们看到了令人过目不忘的《唐吉诃德的马》。一枚树枝,两把锄头,在先生的妙手改造中,《物的宿命》这一诗意的作品即流露出几分超脱秀逸、卓尔不群。同时,先生也以老式的城市路灯、塞尔维拉德之椅、“穿透黑暗”的望远镜和哲学家的眼镜创作了《缪斯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思想家的乐园。置身其间,观者可以反思科学、艺术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许正龙《唐吉诃德的马》和《物的宿命》

西班牙艺术家毕波(Pipo)质朴得就像塞尔韦拉德山区的农夫,他善于表达“物语”,乐于利用“物态”,艺术家用看似萧条的木材和暗红色中带有几分生命温度的生锈铁皮创作了“关联”这一作品,融入水岸之美。中国雕塑家杨明游荡在市政仓库与皮苏埃尔加街头,最后他果断地将注意力投射在几段巨大的PVC管子上了。当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艺术家中间的时候,他才微笑着告诉大家:“我要请每一个人在管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杨明用他独到的钻孔方式将公众的情感记忆记录到了巴塞那的时空中。西班牙艺术家琼·帕罗马尔(Jone Palomar)是一个工具收藏者,他的旅行车里随时带着大家所需要的“各种工具”,他用石头和废弃螺纹钢讲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作品《脆弱的和谐》隐喻了自然和谐的脆弱,他希望自己创造的树给予生命的预警,折射出了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的忧思。中国雕塑家舒兴川驾车翻越比利牛斯山脉的山川河流,在西班牙金属艺术家何塞·哈维尔(José Javier Castrillo)的帮助下,搜集到了带有时间温度的废弃金属材料和机械零件,使丢弃的材料释放出带有东方哲学意蕴的梦幻般的作品《飘——皮苏埃尔加的记忆》。正如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不断重复的一句格言——世界的真正奥秘存在于可见之处,而非不可见之处。何塞·哈维尔是一位祖传的“铁匠”,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父亲,因为父亲教会了他爱自然,教会了他锻造优雅的金属艺术,教会了他思考艺术的价值,因此他选择了留在比利牛斯山脉脚下的村庄,在这里,父亲与他一起建立了自在而又匠心独运的工作室。何塞热爱这片土地,他认为土地给予了我们一切,而我们却亏欠了它,因此他创作了诗意的《牛耕男孩云特罗》。这是对土地的深深眷念。中国雕塑家孟祥轲是孟子七十五代后人,可谓文脉正统,同时他也是一位“借景”生情的高手,他的作品《风景》巧妙地赋予了两扇不知道被“遗弃”了多少年的木门以新的生命,祥轲让它们轻盈地迈入了皮苏埃尔加河畔,绵延的山川及秋水伊人皆诗意如画,一双超现实般的老旧高筒皮靴向风景中迈着永恒的步伐,给孩子们带来阵阵的欢声笑语。

索拉伊达·阿帕里西奥·巴尔莫里(Zoraida Aparicio Balmori)像清教徒一般,她作品简洁而单纯,黑色是她永远的爱。艺术家以哲学家的理性塑造了一个“双螺旋”,引导我们走向“存在于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联”。吴笠安对当代的“物”情有独钟,他善于观察和利用在西班牙见到的一切“物”的形态,从路边的路标、路牌到学校的课桌,从青青河畔的小船到老旧的灯泡无所不包。诚然,恋物是笠安的浓浓情愫。因此,他创作了《可能与不可能》《神圣与世俗》这样具有非线性逻辑的作品。

来自中国景德镇的张晓杰是一位举重若轻的艺术家,他传承了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基因与手艺,在陶瓷艺术领域勇于探索与突围,成绩斐然。他创作的作品《视觉传达》仅仅想将石头斑驳的痕迹轻柔地做出改变,他认为自然之美隐藏在肌理之中,将历史与现代割裂,他要做的是用色泽创造出那若隐若现的幻影,还有一平如砥的幽蓝湖水……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于龙玲博士钟情于中西文化交流,身兼CCACO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的她亦事必躬亲。从国际艺术家们的艺术构想与表达西语翻译到为皮苏埃尔加当地政府起草文书公告,从奥维耶多(Oviedo)市跨文化交流到为艺术家们在忙得不可开交的“巴塞那·和合之道”雕塑公园安装作品之际送来亲自烹调的蔬菜沙拉和牛排,一切游刃有余……在这里,我们亦结识了睿智而博学的西班牙原驻瑞士文化参赞洛伦佐(Lorenzo Rodriguez)先生、风趣幽默的马德里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安吉尔(Angel Alvarez)先生、优雅而善良的顶级自然插画家马塔(Marta Chirino)女士、皮苏埃尔加市长Kika女士……他(她)们在这里都只有一个共同身份——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服务者和文化使者。更加难以忘怀的是,西班牙当代国宝级艺术大师、雕塑家马丁·奇里诺(Martin Chirino)先生住院之际仍然不忘嘱咐女儿马塔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支持,当正龙先生带领中国艺术家在医院看望马丁先生之时,95岁的艺术家兴趣盎然地与大家畅谈“雕塑与时间”“东方与西方”等话题,原本计划一个十五分钟的看望,在依依不舍的聊天中延长到了近四十分钟,正如正龙先生反复告诉我们:来自远方的朋友会给马丁先生带来新的期待,他会健康长寿。是的,“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在西班牙北部,另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西班牙当代雕塑家埃米尼奥(Herminio Álvarez)默默地影响着大家。他谦虚,温文尔雅,正如他精研近三十年的重力和磁场极简主义作品一样,友善而胸怀大爱。

艺术家辛苦工作与交流

雕塑家埃米尼奥工作室的新闻见面会

巴塞那“和合之道”国际雕塑公园启幕

时间铭记了这段美好的戊戌之夏,在文化反思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走向了一种“和合”文化的自觉,可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⑤。

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⑦,这就是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吾等个体生命只是天地万物之“沧海一粟”。欲修复自然与生态,必先修复文化和精神。以自然之道及诗意之境构建的城市与乡村是我们学会倾听自然最好的开始。尊重自然,善待当代世间万物,重建一种对天地和生命的信仰,或许是我们摆脱“环境危机”“生态危机”最好的方式。追本溯源,借古开今,我们践行着和自然之道,合艺术之道。如同泰戈尔诗中那闪动的“眸子”,在我看来是人与自然融合交汇最美的瞬间: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

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

我的心放光,开花,

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

你的脸上。

心灵没有国界,艺术无问西东,以心相交是“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本真,以情相融是中西艺术家的纯真。我们爱自然,更应呵护自然。雕塑之道,自然之道。

注释:

①《古典新义·庄子》第二册,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85页。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3页。

③《世说新语》崔朝庆、叶绍钧、刘艺校,崇文书局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61页。

④同②,第82页。

⑤《周易》的《贲卦·彖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⑥《老子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注本,楼宇烈校,中华书局,008年版,第11页。

⑦同上,第25页。

猜你喜欢
雕塑家艺术创作西班牙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雕塑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