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良 刘露露
摘 要:金融扶贫作为重要的扶贫方式,拥有精准程度高、分析覆盖面广、资金使用程度高等特征,可以拓宽扶贫融资渠道,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本文针对当前评估体系的缺陷,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重构金融扶贫评估体系,深度的分析了当前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将影响因素进行维度划分和指标归类,并充分地利用SPSS软件分析技术、平衡记分卡等分析方式对金融扶贫绩效进行了精确地归因分析,对金融扶贫进行了阐释与评估。
关键词:金融扶贫;绩效评估;SPSS分析技术;归因分析;平衡记分卡
我国目前的扶贫政策研究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表明,金融扶贫是当下扶贫攻坚的最重要有效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但在调研中发现现行的金融扶贫的模式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金融扶贫的受益人不明确、资金的出借和回收不对等问题。本文对金融扶贫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论述,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准确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目前金融扶贫政策的完善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扶贫的政策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产业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电商平台 + 金融”扶贫、国际金融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扶贫组织参与金融扶贫这其中模式,并且这七种模式都是相应的扶贫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区别于以往金融扶贫的要点也是在于精准,而精准应体现在资助对象的精确识别和精准帮扶以及对精准扶贫成效的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的聚合效应。金融的聚合效应表现为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各个金融机构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储蓄、债券、股权投资、理财、基金等多种途径,把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资金迅速聚合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储备,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到不同的领域,从而为扶贫攻坚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制定区域性的金融政策来实现扶贫资金的融通,如利用扶贫项目收益权抵押贷款,将项目未来可能的收益提前兑现,或者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把农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
2.金融的配置效应。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资金要素相对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更为灵活和关键,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起着引导其他要素流动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这也是金融被称为“活水”的原因。利用金融的资源配置效应,为精准扶贫工作引来大量活水资金的同时,还可以优化其他产业资本在贫困地区的配置结构,有助于培育和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3.金融的乘数杠杆效应。由于货币信用的存在,杠杆效应和乘数效应使金融活动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被成倍地放大。金融产业扶贫杠杆撬动乘数效应的发挥, 能合力打造政府搭台、银行帮扶、企业操作、农户收益的互动共赢的新格局。金融机构的精准扶贫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要求,在大的政策背景和规范框架下,遵循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贷款的对象和项目,为贫困户的扶贫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提供资金扶持。
4.金融的风险转化效应。贫困地区资源匮乏,产业链条不完整,信息传递滞后以及相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扶贫贷款的成本高、风险大,金融主体的参与,尤其是政策性金融主体的参与,能够很好的发挥金融的风险转化效应,为转移和化解贫困地区风险、帮助贫困地区稳定脱贫贡献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本身的风险化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精准扶贫的政策优势,有效缓解资金的利用风险,并通过金融同业之间的保险合作,形成风险分散与责任共担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引导社会资金稳定地流入贫困地区。
构建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模式在我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扶贫政策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建设不完善,工作缺少约束力。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有关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相关法律,使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工作在开展上缺少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同时,我国金融扶贫信息公开公示程度不够,缺乏有效地社会监督。金融扶贫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不够透明化,被扶贫对象以及社会大众对金融扶贫绩效审计的监督因此不够有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扶贫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金融扶贫绩效审计的作用发挥。因此,必须坚持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对金融扶贫工作及金融扶贫绩效审计工作的监督,增加工作约束力,将扶贫对象的监督机制纳入体系中来。
2.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专项统计监测制度。目前,就扶贫来说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戶远比实际的贫困人口少得多。国家统计局采用了抽样的统计方法对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数量进行估算,并未进行彻底普查,这也造成长期以来我国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不确定,扶贫工作存在许多盲点,扶贫对象靠基层干部凭经验判断造成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效果不佳,大部分真正贫困的农户没有得到精准帮扶,客观上影响了金融扶贫绩效。
3.缺乏科学的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同上文所述一致,科学有效地绩效监督机制是实现农村金融扶贫准确高效运行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由来已久,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与各地扶贫特点相结合、与扶贫目标相适应的扶贫管理理论。究其原因,我国贫困基数大、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金融扶贫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金融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
本文对于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参考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给出的“扶贫项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金融扶贫的主要特点,从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管理绩效、生态绩效四个维度入手。
1.社会绩效。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社会绩效维度主要立足于金融扶贫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水平,包括地区提供必需的金金产品和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支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促进贫固地区优化资源配置等内容。在本节中,社会绩具体由贫国人口减少率、贫困地区人均存贷款增量占人均 GDP 比重的增加贫地区农户贷款增长率、贫困地区享受有关社会保障增长率等 9 项指标。
2.经济绩效。经济绩效维度主要立足于金融扶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平,包括贫人口物质财富的增长情况、贫困人口的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贫困地区产业和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等内容。评价的标准是金融扶贫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是否经高效,是否以较少的金融投入成本取得了更好的减贫脱贫绩效。为此,本节金融扶贫经济绩效的主要指标包括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 8 项指标。
3.管理績效。管理绩效维度主要立足于扶贫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扶贫信贷资金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包括扶贫信贷资金瞄准度是否精确、使用是否高效、有无规问题以及扶贫对象的主观感知等内容。
4.生态绩效 生态维度立足于金融扶贫是否促进了贫图地区生态的保护和改善,主要包括食增收水平、生态环境改善水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在此维度中本节选择了基本农田面积增长率、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增长率、水土流失面减少率等 7项指标。
依据相应的指标以及指标的定义,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本文通过对20项观测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置信空间为0.01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模型的计量分析结果表现出量表数据的显著性特征较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直观清晰的分析出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即数据中的样本相关数据大致呈现出正向的变化(样本数据:68,214,142,76;R2:0.327,0.415,0.771,0.836;经调整后的R2 0.311,0.424,0.765,0.798;F值:3.684,5.658,7.413,8.687),进而可以得出在扶贫的过程中每一项政策都是扶贫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因素,作为扶贫的执行者,应该在政策中落实各项指标,以其中的每一项因素促进扶贫过程的全面进展。
三、金融扶贫政策展望
本文借鉴金融促进贫困减缓等理论,分析了我国金融扶贫绩效审计面临的主要困境,基于此,利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金融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初步进行探索,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应大力推动金融扶贫的机制创新,完善顶层设计。首先应从金融扶贫对象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应由央行牵头负责建立全口径的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各扶贫金融机构建立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以最大限度减少因金融扶贫统计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第二,应明确金融扶贫主体,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明确央行和银监、证监、保监等金融监管主体,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等金融服务供给主体,以及互联网金融和各类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在金融扶贫中扮演的角色,各司其责,相辅相成。
第三,完善金融扶贫手段,确认好“怎么扶”。针对融资难、风险化解难、结算难、贫困人口缺乏金融知识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第四,精准到位扶贫绩效审计,解决好“如何管”的问题。建立金融扶贫绩效科学长效的审计评价机制,提高扶贫对象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性,促进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成果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乾宇.我国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3,16.
[3]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4]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侯世英,宋良荣.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7,4.
[7]雷老闲.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8]李宝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金融扶贫及其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9]刘新波.中国农村减贫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10]刘旭涛.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罗晨.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
[12]彭磊.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财经大学,2013.
[13]邱凛.公共机构绩效审计标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14]宋常,吴少华.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J].审计研究,2004,6.
[15]王美霞.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