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悦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漫长历史中,中国文学与文化对沿线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日本为最。日本江户时代后期与清朝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在此期间,清诗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步流行,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十分欣赏清诗的代表诗人袁枚。本文拟通过对袁枚《随园诗话》与广濑淡窗《淡窗诗话》的比较研究,探讨广濑淡窗对于《随园诗话》的接受情况并借此管窥清诗对于日本汉诗的影响。
关键词:袁枚;广濑淡窗;清诗;影响
一、引言
蔡镇楚在《域外诗话珍本丛书》序言中指出,“日本诗话是中国与日本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日两国古典诗学、文学批评和诗歌美学的宝贵遗产,它的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日本诗话自其发轫之初便一直积极效仿学习中国诗话,这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果与表现。袁枚的《随园诗话》与广濑淡窗的《淡窗诗话》颇有相似之处,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其作为中日文化与诗学交流的个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本文拟通过对袁枚《随园诗话》与广濑淡窗《淡窗诗话》的比较研究,探讨广濑淡窗对于《随园诗话》的接受情况并借此管窥清诗对于日本汉诗的影响。
二、清诗及诗话在日本的传播
清朝时,中日贸易往来频繁,加强了两国的文化交流,江户时代(1603—1849)后期,清诗大量传至日本,成就了日本诗话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日本诗话飞速发展,出版刊行了众多诗话著作,产生的诗话数量约占《日本诗话丛书》收录总数的四分之三,仅仅以“诗话”作为书名的就有近60种,“是整个日本诗话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日本诗人广濑淡窗大力推崇清诗,曾将清诗与晚唐诗并论,“晚唐诗与清人诗于学诗者最具速效”,充分肯定了清诗的价值,他认为“清诗新于立意,巧于用事,读之令人生趣向。”淡窗坦言,他作七言绝句之前,必定先阅读清诗,“七言绝句,清人极长。必有新意趣。读之使人发意趣。予每作七绝,必先披阅清人诗一卷为例。”可见广濑淡窗对清诗的热爱,也可看出清诗在日本传播广泛。
三、袁枚及“性灵说”在日本的传播
袁枚(1712—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是乾嘉诗坛的代表诗人,他一生著作丰富,涉猎广泛,倡导“性灵说”,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反对主张复古与诗教的格调说,批评主张义理与文理的肌理说,认为诗歌的本质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枚晚年所著的《随园诗话》是性灵派的代表著作,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不仅在国内享有赞誉,而且闻名海外。
姚鼐于《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中说袁枚“名越海邦”,邱炜萲《五百石洞天挥麈》也道:“浙江钱塘袁简斋先生枚,《随园全集》及身而傳,风行海内外,久而弥显。”这里的“海邦”、“海外”,就是指袁枚的诗学著作已传至日本与朝鲜。
据日本学者松村昂1998年未刊稿《袁枚〈随园诗话〉在日本的影响》统计,从1791—1859年,袁枚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小仓山房文钞》《小仓山房尺牍》《随园三十种》都陆续传入日本。乾隆五十五年的随园刻本是目前我们看到的《随园诗话》正编的最早版本,而据《商舶载来书目》记载,宽政三年便有《随园诗话》传入日本。可见,《随园诗话》在中国出版后一年之内就传入了日本,其速度不可谓之不快。
袁枚及其代表诗学著作《随园诗话》传到日本后,对日本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日本汉诗人都十分推崇《随园诗话》。市河宽斋在《随园诗钞凡例》中指出:“《随园诗话》行于此邦几二十年,诗家宝重,不啻拱璧。”田能村竹田在《竹田庄诗话》中也描写了众人读《随园诗话》的情景:“近辇下子弟竞尚《随园诗话》,一时讽诵,靡然成风,书肆价直为之顿贵,至抄每卷中全篇收载者而刊布焉。”广濑淡窗在《淡窗诗话》中也说:“有学清诗者,皆师袁子才。”可见当时袁枚及其著作《随园诗话》已经得到了日本诗坛的肯定和喜爱,并成为部分日本诗人心目中的清诗代表诗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
四、广濑淡窗对袁枚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接受情况
袁枚认为诗要抒写性灵,“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袁枚主张诗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要写出自己的本性,表达真实情感,“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也要有新意,有自然的趣味,不仿照前人,同时他也反对在诗中大量用典。袁枚认为,真情是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也是诗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只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才能成就诗的主要审美功能,“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诗者,人之性情也”,没有写出真性情,而靠拟古、盲从堆垛起来的诗篇在袁枚看来是不具有审美价值的。
日本诗人广濑淡窗有一首《论诗赠小关长卿、中岛子玉》:
歌诗写情性,实随风俗移。风稚非一体,古今固多歧。……格调务摹仿,性灵却蔽亏。里擎自谓美,本非倾国姿。……鸡口与牛后,趋舍君自知。我亦丈夫也,李杜彼为谁。谁明六义要,以起一时衰。(俞越《东流诗选》卷17)
由上可见,广濑淡窗在诗中强调了诗歌要抒发“情性”,这与袁枚的性灵说一致,诗中还用了“性灵”这个词,可见广濑淡窗赞同并且学习了袁枚的性灵说。“我亦丈夫也,李杜彼为谁”更看出广濑淡窗有与李杜等著名大诗人争锋的勇气,这一点也和袁枚性灵说的个性论的主张十分契合,袁枚强调诗人须具有个性,创作须有独创性,敢和李杜争锋的广濑淡窗正是其作为诗人的个性的写照。
广濑淡窗的诗学观点中也有很多与性灵说相近的地方。他在《淡窗诗话》中提出“诗文之道,文以述意为主,诗以性情为主”“诗是述性情的……诗出自情,而不好诗者是因为其人天性寡情,使其学诗就是为了通过学诗而自然生情。”广濑淡窗强调诗要抒写诗人的个性,表达真情实感,这个标准和袁枚的“性灵说”一致,淡窗还说过:“语语自肝胆出,非寻常雕章绩句者所及。”“语语自肺腑流出,不暇华饰,臣子至情,宜如是。”广濑淡窗也不赞同用大量典故或华丽辞藻来写诗,此主张也取自袁枚。由此可见,清诗的传入与流行对日本汉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汉诗创作的方方面面。
当然,日本诗坛受袁枚“性靈说”影响的诗人远不止广濑淡窗一位,还有中岛宗隐、筱崎小竹、铃木松塘等,菊池五山还曾仿《随园诗话》分条编次,或述评,或记事,或采诗之编纂体制而广收同时代各阶层诗歌作品成《五山堂诗话》。如其第六卷中所言:
诗者,情所由发,苟无所兴,则一月可不作;境致一到,一日累几篇,亦不为多。若必以诗为课,则妖阏性灵,桎梏才情,粗率牵强之弊亦随生焉。
菊池五山同样强调“性灵”,反对“以诗为课”,认为诗来源于“情”,若无此情,一个月一篇未写也无妨,而刻意写诗的行为,是“妖阙性灵,桎梏才情”,也写不出好诗来。显然,这也是受袁枚“性灵说”的影响。
五、结语
日本汉诗在明治以前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奈良·平安时代,这是日本汉诗的发轫、演进期;第二阶段为五山时代,这是日本汉诗的嬗变、蝉蜕期;第三阶段为江户时代,是日本汉诗的成熟、繁荣期。江户时代的汉诗不论在作者、作品数量还是在创作水平、文学意识上都超出前两个时代,池田胤编辑的《日本诗话丛书》收录了59种江户时期诗话,《日本诗集》选录了江户时期的数千首诗,友野霞舟所编纂的《熙朝诗荟》更是选辑了江户时期1467家诗14318首,可见江户时期是日本汉诗的全盛时期。而通过上文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出,袁枚作为清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广濑淡窗甚至是整个日本诗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性灵说”闻名日本,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日本汉诗的发展,促进了江户时代日本汉诗的繁荣。
其实,中国和日本在“一带一路”的漫长历史中从未停止过文化交流,清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回溯历史,自隋唐以来,中华文化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日本也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始终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让中日两国更加亲近,在“一带一路”的大力驱动下,中日两国更应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最终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书(1—7卷)影印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蔡镇楚.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J].文学评论,1992.05.
[3]蔡镇楚.诗话之学与古代文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4.01.
[4]刘芳亮.袁枚与日本江户汉文学——以与广濑淡窗诗论的比较为中心[J].晋阳学刊,2008.03.
[5]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
[6]李鹏.性灵派与江户后期汉诗诗坛——以袁枚、赵翼诗歌及诗话在日本的传播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2.
[7](日)松下忠、(中)袁枚“性灵说”的特色——主张“性灵的性情”[J].文艺理论研究,1981.02.
[8]王英志.性灵派之袁、赵对日本诗坛的影响[J].江淮论坛,1997.02.
[9]王英志.清乾嘉时期日朝对袁枚诗学的批评[J].文艺研究,2008.12.
[10]王英志.袁枚于乾嘉诗坛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11]毛明娟.江户时期的日本诗话对清代诗歌的接受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3.06
[12]袁枚.随园诗话[M].王英志校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13]袁枚全集[M].王英志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第六册
[14]谭雯.日本诗话的中国情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5]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6](日)池田胤.日本诗话丛书(第十卷).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卷六)[M].日本:株式会社凤出版社,昭和47年(1973).
[17](日)松下忠.江户时期的诗风诗论·兼论明清三大诗论及其影响[M].(中)范建明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18]袁枚.随园诗话[M].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9](日)中村幸彦.近世文学论集[C].日本:岩波书店,1996.
[20](日)长汲规矩也.和刻本汉诗集成(补篇第4辑)[H].日本:汲古书院,1987.
[21]姚鼐.《惜抱轩诗文集》之《文集》卷一三[M].海古籍出版社,1992页.
[22](日)大庭修江户时代的唐船持渡书研究[M].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