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
摘 要:群众文化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文化工作的常态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意识到了树立品牌意识及开展品牌活动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相混淆的不良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明确群众文化工作重点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主要缺点的基础上,就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的区别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树立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及常态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具体策略,意图提升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品牌活动
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就是亲密团结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新常态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致力于品牌建设,希望在树立群众文化工作者品牌意识的基础上,推动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与文化价值。因此,从明确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与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的区别着手,为相关群众文化工作指明方向,对提升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常态下的品牌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众文化工作重点
当前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制胜法宝,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都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支持。作为国家前途的重要担当,必须将其融合在群众文化中,充分发挥其对广大群众、对整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重要影响力。第二,传统文化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责任,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实现文化复兴的重要环节。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将传统文化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做好对普通群众的文化常识的普及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对青少年群体传统文化的引导工作。第三,家庭文化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评选并表彰文明家庭,引领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优秀的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年轻一代人,使其具备诚信、仁爱等纯正而宝贵的传统美德。群众文化工作,以家庭文化为抓手,将优秀的家庭教育、家风建设进行延续和传递,对构建幸福家庭和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主要缺点
就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状态来看,文化活动建设日益活跃,并由现在的层次逐渐向更高的层次跃进,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发展过程还要持续较长时间且发展进程较为缓慢。而影响文化活动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众文化活动的零散性与区域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活动开展的局限性,当前绝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由群众自发组建的,具有较强随意性,在活动结束之后也自消自灭,难以产生持续影响。第二,当前的大多数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导致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发性,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然,群众文化活动逐渐趋于形式化[1]。第三,群众文化活动属于群体的活动,活动组织过程中,受到组建方、参与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活动往往是简便易行、因陋就简,活动内容也多以大众性节目为主,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价值普遍不高。第四,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与休闲化,而忽视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年复一年的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但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不够,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千篇一律,活动吸引力与影响力逐渐降低。
三、对比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
在论述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与品牌活动的区别之前,应事先明确一下群众文化常态化工作与品牌活动之间的区别,即常态化活动是工作任务,而品牌活动是工作计划。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随着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认真落实群众文化常态化工作任务,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最佳途径。而为了能够保障这一工作任务能够圆满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从有效计划、组织品牌活动着手。
进一步针对上述群众文化工作重点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缺点,借助当前新常态发展环境与品牌化发展理念,树立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同时促进品牌文化活动的常态开展。在此之前,对比群众文化常态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明确两者的区别,有利于指引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本质区别
对于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来说,其针对对象是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在新常态环境之下,不仅要做到群众文化工作的常态化建设,还要在实际工作中融入品牌意识,从群众文化活动开发的角度,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艺术特色、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则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具备一定的常态化发展意识于品牌意识的基础上,将品牌文化活动有效落实到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当中,更好地满足大众对文化活动与艺术活动的需求,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由于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与品牌活动的常態化开展本质区别——针对目标群体不同,所以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树立并有效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科学制定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策略,让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逐渐实现常态化。
(二)本身内容与形式不同
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是思想状态领域的一种概念,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在群众文化常态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牌意识,指的是运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等进行文化创新,形成具有时代气息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的思路和想法,并能够以此为主要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2]。而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指的是文化活动实践,拥有具体的工作开展计划,明确的活动目标,在不断进行活动创新的基础上,将品牌活动落实到常态工作当中,是现实层面的一种概念。
由于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与品牌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本身内容与形式不同,所以在群众文化工作常态化发展进程中,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品牌意识;其次,还应该具备组建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能力;最后,借助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开展,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服务价值。
四、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的强化策略
既然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的树立,针对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那么强化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就应该从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角度着手,精兵强将。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针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化常态工作、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化建设等的相关培训活动,且培训活动应该采用理论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形式,以达到强化群众文化工作者常态化工作品牌意识,提升品牌活动建设能力的效果。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群众文化的常态工作,还是群众文化品牌建设,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让群众文化工作者更多的接触、利用数字化服务,从而逐步形成数字化思维。当前,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被列入文化馆评估升级的必备条件,而信息宣传与扩散作用,能够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可以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实践工作当中逐步增强自身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
五、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策略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首先,有效成立相关文化机构,如文艺中心或艺术培训班等,提高群众参与相关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适当借鉴较为成功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形式和内容,以满足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开展对质量与数量的更高需求。例如,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在建立群众文化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当地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融入了粤曲、醒狮等特色元素,在活动当中,实现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3]。再如,青岛曾举办过“文化点亮生活”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活动当中的“五王”才艺大赛,不仅铸造了一个创新文化品牌的良好胎体,系列活动形式也实现了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目标。整场群众文化盛会,有4万多名群众参与,参赛节目达4300余个,据统计,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20多万人次;活动的网络关注与点击人次,达到了598万人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青岛地区岛城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做到了为青岛这座名城增光添彩。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群众文化常态工作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的区别,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常态环境下的持续创新与发展。通过相关分析,针对性提出树立群众文化常态工作品牌意识及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常态开展的策略,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新形势下,应该不断尝试将群众文化工作常态化与品牌化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蘇枬汎.群文活动中业余合唱团男性群体研究——以广州市中老年业余合唱团为例[J].黄河之声,2018(08):102-103.
[2]惠晖.探究建立公共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148+150.
[3]余辉辉.公共文化服务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