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牢固掌握高校思想政教育话语权的思考

2019-03-14 13:33韩校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互联网+

韩校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高校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意义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而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緊抓在手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改变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高校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促进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加之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地深化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本领域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地位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思政教师具有绝对的引导权和控制力,在知识传授和灌输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所有人可以任意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而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强对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迅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而部分老师由于对网络发展规律没有摸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及学生迅速,甚至出现了滞后的情况。另一方面,青年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而也获得了平等表达的机会,诉求表达的意愿也随之强烈,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它的权威性逐渐动摇,进而话语权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高校思想政治育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等社会思潮通过网络渠道进入高校,不断地冲击着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中所谓的自由平等,甚至进入误区,出现了政治信仰动摇,民族文化不自信,意识形态淡薄弱化等现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冲击已经威胁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互联网话语的差异性导致话语权弱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枯燥、严肃,亲和力较差。而互联网语言是人民通过网络进行思想观点表达的新媒介,在特点上表现为不规范性,有个性,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就使得它们较难融合。那么面对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随意亲和的网络语言,青年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后者,这就直接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年龄爱好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网络语言运用上与学生群体产生了鸿沟,无法较好地融入其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了话语沟通的障碍,进一步拉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互联网话语的差异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政”理念尚未形成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掌握不够,缺乏占领网络思政阵地的敏感性。虽然也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教育,但由于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不到位,内容比较生硬、僵化甚至是刻板,没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高度契合,所以导致教育的亲和力新引力不强,吸引力不够,那么学生参与度不高,进而就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往往是发现了网络舆情或者产生了负面影响才会去采取一些的补救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思政”理念没有形成,占领网络思政阵地的敏感意识比较缺乏,这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政”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都重视并且陆续开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媒体建设工作。但是由于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的运营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在审核标准上没有形成标准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和网络语言之间没有找到较好的平衡点,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上的尝试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需要处理的新问题,平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三)高校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政”平台较为缺乏

拥有内容权威影响力大的网络平台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的重要前提。只有确保信息在短时间内被越多的学生受众群体分享传播,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才能谈及话语权的构建。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重量级的平台数量极为有限,网络意见领袖也尚未真正出现。 这就给其他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可乘之机”,青年学生们容易受到此类信息的诱导,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丧失。

三、“互联网+”时代牢固掌握高校思想政教育话语权的策略

(一)转变话语理念,增强师生互动性

面对互联网的影响与冲击,在话语理念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应回归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重置上,要充分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并审慎地对待学生的话语表达,鼓励学生通新媒体平台自由选择参与话题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其合理运用网络话语权,实现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共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掌握学生的内在话语需求,帮助其更有效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话语的互动。

(二)把握学生特点,提升话语亲和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去主动引导影响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受到其他不良信息的诱导。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运用网络语言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僵化老套刻板的语言摒弃,用更加“接地气”更具亲和力的表达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的传授,最大限度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提升媒介素质,强化话语表达力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思政”素质能力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所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质是必然要求。首先要了解掌握网络信息转播规律,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熟練运用各类网络资源。只有不断主动自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学习,参加网络技术的培训,熟悉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才能为与青年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内容的鉴别和筛查能力,对内容发布把好关,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清朗。再次,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表达能力,解决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提升话语的权威性。最后,要注重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培养在学生群体中比较活跃,受同学们欢迎,综合素养高的学生代表,利用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尊重学生表达权利和畅通表达渠道的基础上正面引导网络舆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3]王丹丹 郑泽萍.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挑战及思政话语新出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7).

[4]方季红.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迁与重塑[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5]赵建超.重构网络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互联网+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