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为民,贺金梅
(1.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2.安徽财经大学 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新时代呼唤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1]。双语教学在国内是一个新事物,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首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双语教学。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指出“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5%~10%”[1],2004年把双语教学“作为高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个观测点”[2],2007年鼓励国外学者和专家、留学人员回国用英语授课,2008~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403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
其次,双语教学进入新的阶段。一是双语教学的相关文章增加;二是教学方法由“合作式”到“语码转换”,再到“对分课堂”研究;三是双语教学成立了全国性研讨组织;四是国家政策支持留学人员回流。
总体上看,双语教学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一是高质量文章少;二是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三是经验介绍多,系统理论研究少;四是对双语教学主体研究少;五是重视程度不够。[3-4]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访谈,实证研究中部地区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研究发现,英语水平是教学关键,学生素质与学习态度是学习关键,非英语环境下学生专业知识衔接更重要,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复杂。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就问卷设计与对策建议展开论述。
问卷调查涉及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与环节,调查问题为不定项选择。问卷调查对象为2017级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合作班大学二年级学生,全班学生数33人,参与问卷调研21人,回收21份。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教”起主导作用。“教”的质量取决于教学水平与教学态度,亦即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确实有重要影响,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因此论文重点调查教师综合素质。
1.双语教学师资匮乏。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英语专业教师都不愿从事双语教学。因为,专业课教师英语运用能力差,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薄弱。[4]所以,双语教学师资没有稳定来源,师资匮乏,中部地区高校情况尤甚。
2.教师综合素质制约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像使用母语一样使用第二语言”。但是,英语口语能力不佳是国内非语言类专业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通病,专业素质不高又是英语专业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弱项[4]。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双语教师英语口语能力。
第一,教师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全程英语教学”的水平,口语能力影响学习兴趣。一是没有达到“全程英语”与“自由切换”的水平。“教师课堂英语使用程度”调查显示,90.476%的学生选择“一段英语,一段汉语”,没有人选择“全程英语”。“教师英、汉两种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调查显示,28.571%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61.905%的学生认为“能用两种语言解释专业词汇”。二是教师口语能力影响学习兴趣。调查显示,61.905%的学生认为“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19.048%的学生认为“老师英语水平差”是“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14.286%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能力欠缺,没有兴趣”是“双语学习障碍”。相关研究指出,学生没有兴趣也可能是心理因素[5]。
第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双语教学需要。调查显示,9.524%的学生认为应该“聘请外教”。但是研究发现,“外教”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双语教学需要[5],最好的方案是聘请外国专家上课。
第三,“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与“提升教学质量”冲突。“双语学习的目的”调查显示,95.238% 的学生希望“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但是非英语环境下,专业知识空缺、双语教学课时偏少、教师兼任以及还不能“自由运用两种语言”授课的条件下,大学二年级学生能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和基本原理,已经难能可贵,想“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双语教学只有54课时,而母语教学的西方经济学最少是54课时。兼任教师穷于教授规定内容,遑论提高教学质量。无法兼顾“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与“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一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薄弱环节”调查显示,52.381%的学生选择“加强教、学互动”。二是教学管理不到位。调查显示,47.619%的学生选择“加强课堂管理与课后作业训练”。“翘课原因”调查显示,23.810% 学生选择“老师不管理,翘课成本低”。
1.对双语教学认识有偏差。一是对双语教学内涵认识有偏差。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是运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应该是哪种模式”调查显示,85.714%的学生选择“英汉对照(即英汉各占50%)”。二是对双语教学目的定位有偏差。“双语教学的目的”调查显示,95.238%的学生选择“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但是这对于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定位不准确。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缺课现象严重。缺课现象严重,仅有63.636%的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尽管“经常翘课”为零,但是有翘课现象。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你上课是否问过问题”的调查显示,只有14.286%的学生选择“问题很多,没有机会问”,一半以上的学生被动、低效、无目的学习。二是学习习惯差。预习习惯没有保持。对“你课前预习吗”调查显示,没有人选择“一直预习”,71.429%的学生选择“有时预习”,28.571% 的学生选择“从不预习”。复习习惯丧失。对“你课后复习吗”调查显示,4.762%的学生选择“坚持复习”,71.429%的学生选择“有时复习”,23.810% 的学生选择“从不复习”。近四分之三没有养成记笔记习惯。对“你上课记笔记吗”的调查显示,28.571%的学生选择“一直记笔记”,66.667%的学生选择“有时记笔记”,4.762%的学生选择“从不记笔记”。不预习、不复习、大多数学生不记笔记,怎么会有高质量的教学?
3.英语水平不足以进行双语学习。双语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正面效应[4]。调查显示,调查班级的英语水平已经不错。“你的英语水平如何”调查显示,38.095%达到“英语四级”,23.810%达到“英语六级”,47.619%达到“雅思考试”。
但是,这样的英语水平还是不能满足专业英语学习的需要。因为高校双语教学的难度已经超过大学三、四年级专业英语的阅读水平[6-7]。一是英语能力薄弱阻碍双语学习。调查显示,57.143%的学生认为“学生英语水平低”导致听不懂课,71.429%的学生认为“学生英语水平不行”是“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二是表现为词汇量不足与听力薄弱。调查显示,80.952%的学生认为“词汇量跟不上”是“双语学习的最大障碍”,38.095%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英语使用比例”仅为“30%”,38.095%的学生认为“听力不行”阻碍双语学习。
4.课程不配套,学生专业知识欠缺,阻碍双语学习。研究发现,学生课程不配套,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双语教学[8]。调查显示,学生专业知识欠缺,阻碍双语学习。一是专业知识欠缺。对“你以前学习过经济学知识吗”调查显示,80%以上学生选择“零星的经济学知识”与“一点都不知道”。二是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双语学习。调查显示,“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成为“双语学习”中仅次于“英语词汇量不足”的第二大障碍,在“听不懂课的原因”调查中,76.190%的学生选择“学生专业知识不够”,居第一位。
双语教学“费时低效”[3],受英语水平与专业素养限制,大学二年级双语教学效果不好。
1.总体上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双语教学有无必要”调查显示,85.714%的学生选择“有”。“双语教学有哪些好处”调查显示,95.238%的学生选择“扩大专业词汇量”,76.190%的学生选择“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66.667%的学生选择“丰富了经济学基础知识”,47.619%的学生选择“学习国外经济文化知识”。
2.双语教学效果不好。“能否听懂教学内容”调查显示,80.952%的学生选择“英语偶尔能听懂,能听懂汉语”,少数学生选择“完全听懂”。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的问题:第一,从教师层面看,一是师资匮乏,多为兼任教师,英语水平或专业水平有欠缺;二是对双语教学认识有偏差,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第二,从学生层面看,一是学习压力小,学习态度不端正,失去学习动力;二是现有英语水平不足以进行双语学习;三是专业基础知识匮乏。第三,双语教学效果“费时低效”[3]。学校出台政策与措施以支持双语教学,如,选送教师到国外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培训,“以赛促教”。但是,双语教学“费时低效”,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渐没,获得感与期望相去甚远。
1.师资匮乏及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一是人才断档,现有师资结构不能胜任双语教学需要;二是双语教学教师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三是高校师生比偏低,师资紧张。三者共同导致双语教学师资匮乏。
由于上述原因,高校双语教师多为兼任,双语教学教师都无法实现“双语、双文、双能”的情况下,又无法专注于双语教学,何谈提高质量?又怎么能培养“双语、双文、双能”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方法落后与教学管理薄弱的原因。一是教师的认知有偏差。教育部规定“用外语教学的课程占到5%~10%,可以分步到位”。“分步到位”是权宜之计,是因为人才断档,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目标是“外语教学”。可是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却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是通病。首先讲授式教学能满足高校教学需要,因为高校教学特点是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教师主导。其次教学方法落后根源于长期不重视教学。重科研而轻教学,重知识讲授而轻素质提升。最后教研室名存实亡,教研基层组织缺失。双语教学是新事物,其状况更甚。三是无暇顾及课堂管理。语言能力或专业知识有限,要在54课时内系统讲授规定内容,只能穷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课堂管理。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消失的原因。一是没有适应大学环境。与中学不同,大学没有高考压力,远离父母监管,这要求刚刚脱离父母庇护、心理上还是孩子的大学生必须适应大学环境,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二是小目标实现,新的目标没有树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转变成功,有的学生就放松约束,放任自流,加上学习压力又小,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三是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曾经令人憧憬的象牙塔激励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现实与憧憬还是有差距。此外,这还与教师教学水平、课堂管理以及学生的人生规划有关。
2.专业基础知识匮乏的原因是院系课程设置没有通盘考虑。
3.学生英语水平不足以进行双语学习。4年制英语专业的教师要从事双语教学还须花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大学二年级非语言类专业学生进行双语学习,不仅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而且英语水平也不足。一是“听、说、读、写”熟练程度与使用强度不足;二是语言学习环境缺失;三是缺少双语教学实践课。
1.学校重视力度不够。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教师与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都有偏差,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二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师资匮乏,双语教师课酬系数不高,课时偏少,评职称等政策吸引力度不大。
2.缺乏系统性规划。一是双语教学师资发展没有规划;二是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目标与教学目标模糊;三没有评价体系[6]。
学院层面,一是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之间不匹配、不衔接[6];二是以课程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的教法、教学研究匮乏;三是双语学习微观环境缺失。
从学校层面看,要加大宣传,改革现有制度,鼓励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端正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方位支持双语教学。一是领导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6]。
一是落实学校政策;二是协调教师、学院、学生;三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四是组织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改革,转变教学模式;五是创建双语教学的微观环境。
一是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二是研究教学方法;三是精简讲解内容;四是加强教学环节管理。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二是全面提升英语能力;三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四是适度增压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