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子峰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美丽乡村建设是长远的话题,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抓手[1]。而浙江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在长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有效的经验。可以说,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湖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优势、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助力湖州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模范与样板,并同时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效借鉴,笔者在广泛基层调研基础上,形成该文。
近些年来,湖州按照浙江省委要求,率先实践,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与时俱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农村环境大幅度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度提升。可以说,美丽乡村现在已经成为湖州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取得以下成绩:①形成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的态势,实现了产业兴旺。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6.0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21.72亿元,年均增长6.3%;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3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35.12亿元,年均增长6.6%;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②形成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生活富裕。全市农村居民收入从2005年的人均纯收入7 288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8 999元,高于全省4 04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11∶1缩小至2017年的1.72∶1;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均等化,走在全省前列。③形成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的态势,实现了生态宜居。目前,湖州市已实现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区全覆盖,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率89.6%;以安吉县为主起草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国家标准;湖州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国字号荣誉称号。十多年来,湖州坚持真刀真枪的干,真金白银的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逐步走向更高水平。
1.1坚持“两山”理念引领近年来,湖州把美丽湖州作为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把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作为老百姓的最大实惠,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千万老百姓的自觉行动。湖州极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经营跨越,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 2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4.3%,乡村旅游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28.1%。
1.2坚持制度创新2016年湖州颁布了《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今年将制定颁布《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从立法层面保障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安吉县为主起草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上升为国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规范标准。湖州落实美丽乡村示范县区、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四级联创”机制,各部门、各条线精心设计载体,同时开展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等建设。
1.3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推进机制,充分尊重、调动广大农民和各方面资源参与创建的积极性[2],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关键小事”抓起,解决了农村长期存在的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充分肯定、积极支持。“共建共享”现在已经成为湖州推动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
1.4坚持体现特色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做到差异化,避免千村一面,又要能体现湖州江南清丽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书画之乡等独具魅力的区域特点。在设计上邀请业内专家、行内高手统筹设计,使湖州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产生得了经济效益。以农村民居建设为例,湖州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因地制宜、因史制宜的办法,“充分考虑村镇不同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保护”[3]。
1.5坚持全域整治湖州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抓住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美丽县域等建设载体,大力推进拆破拆旧、治脏治乱、绿化美化、设施完善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村域整体环境面貌。目前,安吉县被评为全省首批“无违建县”,德清县、吴兴区通过“基本无违建县区”验收。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比例全省最高,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居全省前列。
2.1美丽乡村创建区域不平衡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比例远低于三县,安吉、德清、长兴已经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吴兴、南浔二区至2017年底创建比例分别为79.5%、67.3%。一些已创村没有做到自然村整治全覆盖。仅美丽乡村建设而言,湖州离“全域美丽”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2部分乡村创建特色不突出一些村庄在创建上模仿城市建公园、建大楼,变得城不城、村不村,无法体现湖州江南乡村特色和文化传承特点。不少村庄一户多宅、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村落萧条、形态较差。不少农民新村疏于设计,布局单板,韵味缺乏,配套不足。此外,东部水乡通村道路等级较低。
2.3美丽产业兴农效果不理想湖州许多村庄在策划定位、产品规划、项目招引、经营模式、新兴业态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么谋划不够、要么脱离实际,真正通过美村兴业、实现村强民富的村还不够多。一些地方虽然引进了乡村精品度假酒店等项目,但与村民仅为土地占用关系,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有限。
2.4村级管理与经营人才缺乏湖州村级组织经营人才缺乏、信息渠道狭窄、建立合适的经营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难度较大。部分村支书缺乏乡村经济经营知识,不能有效领导村民致富。村民中有管理与经营能力的人才不足,导致发展缺乏动力。
湖州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很多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对于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需坚持执行下去,地方性规划做得也不错,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自不必多说。为了助力未来更好开展工作,把优势充分发挥,把短板补齐,在未来工作中,要坚持以“乡村十美”为抓手,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人才振兴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上一层楼,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取得质的进步与突破,努力使湖州成为乡村振兴的全国标杆。
3.1以“乡村十美”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十美”是指美丽县区、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公路、美丽景观线、美丽心灵。湖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既要注重宏观规划,又要落实落细落小,争取把“美丽乡村建设”做到极致。①做到全域美丽。所谓“全域美丽”就是三县两区的城区、乡镇、村庄、庭院、河湖、公路、田园、园区、景观线都要做到干净、整洁、绿色、生态,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县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面子,要按照全国最美县城、最绿县城、最适宜人类居住与生活的现代化都市去精心打造;乡镇、村庄、庭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里子,是建设的关键,要做好细节工作,经得起人到处看,建议按照绿色生态、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等方面去建设,使生活在乡村的人也能信息敏锐、与时代同步,使城镇能到达的基本服务乡镇也能达到。②做到农民心灵美丽。所谓“农民心灵美丽”,既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新风[4],又要通过社会教育和大众媒体引领,使广大农民心灵朴实、着装整洁、话语与行为文明、乐善好施,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③做到高水平建设。县城建设、乡镇建设、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一定要站在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高度去研究、规划,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风尚,经得起时代、人民、实践的检验,不急功近利,不搞形象工程、不做低水平重复建设。④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在水、大气、土壤、垃圾处理、生态补偿、离任审计、官员生态指标考核等关键的方面和领域狠下工夫[5],力争关键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准,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3.2以产业兴旺为基础,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美丽乡村不仅需要外在美,还要美在发展[6]。而要实现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就必须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7]。可以充分利用湖州深处长三角腹地、临沪接杭的得天独厚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①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②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③提升生态旅游质量。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8]。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
3.3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科学技术是最大生产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只能是人,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全面改变农村之面貌,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9]。①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要站在战略高度,大力培育和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的各类人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创业能手、生产利润大户、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等。②要用好人才,把人才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市区、县区人才库,爱惜人才,为他们在地方生活、工作、创业提供全方位便利。对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加以提拔重用。对国内外专家、高层次人才要引进好、利用好,要善于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转化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制度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建议:①增强县区主体责任。美丽乡村建设务要以县区为单位,增强县区在规划制定、方案实施、监督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权,给以县区、乡镇、村庄在乡村建设人、财、物等方面更多支配权力。②目标任务一定要落实到具体个人[10]。县区在目标任务上要责任到具体单位的个人,要有实施的具体方案和实现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要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作为年度考核、职务升迁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对出色完成目标任务的个人增加绩效并给以荣誉奖励;对完成目标任务不力的要整改,主要负责人要担责。③勇于开展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只要有利于乡村振兴,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都可以搞试点,大胆去闯、大胆去试。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政策文件要进行调整。要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创建问题,善于把引进社会资本与美丽乡村创建有机结合,在政府统筹计划、安排的基础上,全力实现全域环境美丽、全域经济富裕、全域百姓幸福之目标。
结合湖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及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对全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如下建议:①实现产业兴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富农惠农强农相结合,追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美丽乡村变成“金山银山”,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缩减城乡差距。②善于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举措形成制度性文件,并向全市推广。③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民共建共享,充分调动每一个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创建的主体。④以“乡村十美”建设为抓手,实现从县城到乡村、从外在到心灵的全面美丽,增强乡村的颜值和吸引力。⑤建立人才库,善于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以高质量的科技和管理水平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⑥加强制度创新,强化县区主体责任意识,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