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大数据的信息时代让教学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由原来单一的教室、黑板转变为多样的网络、信息化学习情景,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传统的课堂也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效的改善了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而随着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理念,重视培养创业创新型信息化人才,才能真正走向胜利的舞台,这也是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1]。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然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学生的必然要求。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条件,因此构建合理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通过重构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MOOC、翻转课堂、在线云课堂和微课程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深入改革,并促成优质教学策略的形成,最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大数据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和软件媒体从庞大的各类信息中获取有效、有价值信息指标的综合能力,泛指具有信息收集与统计、分析、预判和处理的功能系统。海量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正是这种对大数据的分析与认知能力,人类才逐步从智能走向智慧。教育大数据包含了个体样板、课程建设数据、学校教育数据、区域以及全国教育数据,庞大的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将为教育研究与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1.2.1 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良好的信息化能力
尽管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但是部分高职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课堂仍旧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完成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信息化能力,难以实现对素材的获取、编辑以及创新,无法制作出精美的ppt课件、微课、动画视频等等,从而无法建成在线云课程,也只是将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室转移到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教室中,教学模式没有变革,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2.2 课程评价标准单一化、模式化
目前的教学活动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任务驱动模式,而教师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课程的最终考核也常采用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考核,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不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缺乏个性化、多元化,过于依赖主观经验进行判断评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1.2.3 需提高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用性
尽管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加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但由于软硬件的维护难、管理难等诸多问题,学校已有的信息化中心实用性仍不够;已经开通的MOOC、在线课程、精品共享课程使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学生线上线下有效的自我学习,难以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对已有硬件(包括服务器、路由器、多媒体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媒体素材、技能教学微视频、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材、试题库等,积极推动专业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云教材和数字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信息化环境。
2.2.1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
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对教师信息教学观念的培养,如果教师没法从内心上认同现代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就无法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可通过信息化会议研讨、优秀信息化案例共享、信息化获奖奖品分析与学习、优秀教师信息化理念分享、信息化课堂案例展示等多种手段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只有当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愿意学习信息化技术,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2.2 多种渠道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检索、收集、制作等仅仅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基础信息能力,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能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在线云课堂改善教学效果则是目前教师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这需要为教师安排专门的培训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班、网络培训班、教学基本信息化能力培训课堂、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与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比赛等各类师资培训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微课程制作能力。
2.2.3 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机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机制。考核机制可以按照每个学期开展进行,并给于奖励与支持政策,考核内容可以依据在线课程的建设、在线云课堂的运用效果、课程的过程动态使用、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以及参加校级、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定,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不断促进教师提升现代化信息教学能力。
创建先进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及时上传足量的微课资源、视频课程、教学动画、教学仿真模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网络课程,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和形式的丰富程度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信息化网站、在线云课程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自主上网收集或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4]。
全面开展在线云课堂教学。第一阶段:利用在线云班课网络平台发布预习通知,教师发布线上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观看教学辅导视频后,通过自我学习与资料查询,提交个人的学习成果,完成第一阶段的预习。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成果与在线讨论,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第二阶段:利用在线资源开展知识讲解与在线任务的发布,通过任务驱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第三阶段:通过在线云课堂后台管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学生能看到自己的实时成绩排名,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我约束性和积极性[5]。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教师发布的资源进行自我分析与研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与任务到课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教,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难点与问题所在,并根据这些问题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最终改善了教学效果。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个性化教学服务,是高职院校培养信息化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