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壮壮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该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难以完全痊愈,被公认为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1]。查安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将其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1.1 脾虚为发病之本,久则及肾 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于中医学“大瘕泄”“久痢”“休息痢”等范畴。其主要病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素体虚弱等因素相互交织,损伤脾胃所致。《古今医鉴》认为泄泻的病因为“脾胃为饮食生冷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指出饮食、暑湿风寒等因素为该病的病因,病邪损伤脾气,中焦运化无权,则脾不升清,清气下陷,而生飧泄。查安生认为,该病缠绵难愈,易损伤正气,病位虽在肠,然其发病之本则为脾虚,脾虚则健运无权,运化不及,水湿内生,停滞肠间,泄泻以成。《景岳全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也认识到该病的发病之本在于脾。疾病在脏腑之间可以相互传变,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主命门之火,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两者互济,肾脏由脾脏运化精微所供养,脾脏需要肾脏的温煦作用,方能健运。《张聿青医案》中形象地描述了两脏的关系:“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这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查安生认为本病迁延日久,始有脾虚,因虚致病,而且长期的泄泻更损脾气,使脾脏愈虚,则运化不及,气血生化不足,后天失养,会致虚者更虚,久者肾脏虚损,而生泄泻。本病的发病及进展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李中梓《医宗必读》云:“痢之为证,多本脾肾……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
1.2 瘀血贯穿疾病始终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初发症状为脓血便、腹痛且部位多固定不移,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溃烂及出血,久病患者可见舌下脉络青紫,舌边瘀斑。查安生认为这些都是瘀血的外在表现,该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故与瘀血密切相关。本病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气血生化不足,易因虚致瘀,活动期湿热、积滞等病邪为有形之邪,阻碍气血运行,易因实致瘀,形成气滞血瘀,故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为有形之邪,且长期存在,则影响新血生成,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影响肠络的濡养,易发生肠黏膜溃烂,且不利于受损肠络的修复,造成该病难愈。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腹肚作泻,久不愈者,必瘀血为本”,也明确指出了瘀血与该病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这也佐证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
1.3 湿邪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查安生认为湿邪作为一种病邪,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且易与其他病邪相合致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素体脾气亏虚,健运无权,水湿内生,且日久不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累过甚及感受外邪,损及脾气,使脾不能正常受纳,脾不散精,输布失调,则生水湿,下注于肠间,发为泄泻。清代沈金鏊《杂病源流犀浊·泄泻源流》云:“湿胜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而未有不源于湿者也。”也明确指出湿邪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湿邪郁久易化热,热邪也可生湿,两者相互转化,正如《宣明方论》所述:“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滞而生水湿。”湿热相博,郁蒸于肠间,阻碍气机,导致气滞血凝,肠络失养,血败肉腐,与肠络相合,形成脓血,可见脓血便。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指出湿邪为致病因素:“诸泻痢皆属于湿,湿热甚于肠胃之内……以致气液不得宣通而成”。湿热为患,其性黏腻不爽,留恋难去,滞于脏腑经络之间,日渐损伤正气,正气不足,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合,引起发病。如朱肱《类证活人书》云:“休息痢,经年不愈……致湿热之邪留于冲任之间。”也指出了该病缠绵难愈的特点为湿热留恋所致。
2.1 发作期辨以六淫 查安生认为该期以邪实为要,应以六淫辨证,且感邪与节气相关。多因感受风、寒、湿、暑、火等外邪所致,外邪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合发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将其病因归于火邪所致。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滞下》论及“风停于肤腠后,乘虚入客胃肠,或下瘀血……湿毒下如豆羹汁,皆外所因也”,指出风邪致病。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论及“夏秋热暑湿三气交蒸,互结之热……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提出外感邪气相蒸致痢。查安生认为该期以外感六淫之邪而发,其中湿、热相合最为多见,外感邪气夹湿,蕴于肠间,与肠中积滞互结,三焦宣通不畅,气血阻滞,与湿热搏结,化为脓血。在治疗上当以宣通祛邪为主,但应顾护脾胃之本,健运脾胃以扶正,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为治疗本病的关键[3]。该期则以疏解外邪、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选择药物上查安生常说“用药如用兵”,需详细了解药物功效并灵活运用,方能药证相合,效果明显。查安生喜用对药,如地锦草、马齿苋,二者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赤芍、白芍合用,一则凉血活血,一则养血止痛,两药相配,一散一敛,补泻并施,可达到凉血养血,化瘀止痛之效。木香、枳壳,合用调气行滞;对于初起之患而见表证者,查安生取芳化宣通之法,习用藿香、佩兰、苏叶,因其气芳香可疏表化湿,味辛可宣畅气机,故可祛除由表及内病邪,表解则内邪自解。在祛邪时多佐以健脾之药,常用炒白术、炒谷芽顾护脾胃,以防祛邪寒凉之品伤胃之弊。
2.2 缓解期辨以脏腑 查安生认为此期以肝脾两脏为主,久则及肾,应以脏腑辨证。《景岳全书》也明确记载:“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临床症状可见大便溏泻伴黏液、泻下不爽、肠鸣、时有下腹部隐痛、肛门坠胀、两胁胀满、精神抑郁、纳少等。查安生认为此期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邪浊留恋。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需长期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影响患者情绪,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使病情加重,导致疾病复发[4]。古代医家已认识到情绪因素可以引起泄泻类疾病,如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论及“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查安生指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是全身气血条达之主导,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肝的正常疏泄条达,若情绪失调,影响及肝,肝失疏泄,脾之运化紊乱,代谢失常,病邪中生,下注肠间,则见泄泻等症。治疗上需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立法为抑木扶土、祛除留邪,在疏肝理气用药方面,慎用温燥之品,不忘顾护津液。查安生在药物选择上白芍、甘草共用,取芍药甘草汤之意,白芍可平肝木、养肝阴,与甘草相合,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叶天士指出:酸甘可生津,用酸甘之法可使津液恢复正常,可起补液止泻的作用[5]。对于久泻久痢已见伤阴之体时,查安生每方必用白芍、甘草。在扶土用药上,查安生则选用药性平和之品,如炒白术、苍术联用,共奏燥湿健运之效,健脾之法贵在健运,使脾气行而不滞。加用炒薏苡仁、炒山药、茯苓等清淡之品,具有补而不壅之效,有利于病邪祛除。同时查安生在该期用清化之品,如仙鹤草、炒黄芩、马齿苋,以防病邪留恋。其中仙鹤草药性平和、味涩、兼有补虚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具有止泻、促凝止血、抗炎、抗肿瘤等作用[6]。对于久病及肾,脾肾阳虚的患者,查安生用温化通阳之法,温肾不可急、需缓图、忌峻烈,所选之品如巴戟天、鹿角霜之类,温而不燥之品可以振奋气机,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和病邪的祛除。
2.3 内外兼治和生活调摄 查安生认为内治、外治相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灌肠治疗对于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病变处尤为适合,灌肠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与肠黏膜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病损肠黏膜的修复,可以降低体内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7]。灌肠药物主要为清热燥湿、止血生肌之品,常用黄柏、白头翁、苦参、地榆炭、炒白术、炒谷芽各15 g,炒黄连、白及各10 g,三七3 g,每剂煎取100 mL,保留灌肠。查安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生活调摄对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尤为重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常给予患者生活调摄方面的指导,如向患者普及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告知患者减少诱因的措施,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配合,达到减少复发、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王某,男,38岁,2017年5月10号初诊。主诉反复黏液脓血便5年余。患者5年前出现黏液脓血便,每日5~6次,经电子结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美沙拉秦、激素(不详)等药后,黏液脓血便可缓解,自行停药及饮食不慎后,症状反复发作,平素情绪不定。现患者大便不成形,伴黏液,无便血,每日4~5次,饮食不慎及情绪不定时加重,时有下腹部隐痛不适,肛门坠胀,伴排便不畅,纳少,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泄泻病,辨证为肝郁脾虚、病邪留恋,治以调和肝脾、祛除邪浊之法,方用痛泻要方加减。炒薏苡仁、怀山药、马齿苋、仙鹤草各15 g,炒白术、苍术、醋香附、炮姜各10 g,陈皮、法半夏、杭白芍、柴胡、炒枳壳各9 g,炙甘草、广木香各6 g,炒黄连3 g。7剂,水煎,早晚餐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诉大便基本成形,每日2~3次,少见黏液,下腹部隐痛较治疗前改善,仍有排便不畅,时感肛门坠胀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荷叶、炒谷芽各15 g。7剂,水煎,早晚餐后服,每日1剂。以后遵照原方随证加减,并嘱其生活调摄,服药3个月后诸症消除,随访未见复发。
按 本案患者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因症状反复发作,患者情绪失调,造成精神焦虑、抑郁,形成肝气郁滞,久泻则脾虚,即形成木郁土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调气祛湿。方中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疏肝理气,白术、苍术、山药以健脾固本,薏苡仁、陈皮、法半夏助脾祛湿,仙鹤草、马齿苋、炒黄连可祛留邪,炮姜温中止痛。诸药相合,苦中有辛,温中寓清,涩肠不留邪,调畅气机。二诊加用荷叶、炒谷芽以达到升清化滞之效。该方以疏肝健脾为主,寒温并用,补清相合,标本兼顾,故疗效显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的疑难疾病。查安生结合临床经验,总结本病的病机特点,即以脾虚为发病之本,久则及肾,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湿邪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辨治上以“期”为纲,分期论治,内外合用,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理法方药,并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