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辉
(安徽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课内外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中央及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实施办法。因此,高校应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并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学思结合和亲身感悟,增强“四个自信”。安徽科技学院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模式,实现了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兼具方向性和全员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分,并“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
可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已愈加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亦十分明确。至于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可能因地而异、因校而异,但不论实践具体形式怎样,都要体现初衷,通过高参与度、高情景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热点难点等社会现象的能力,真正要求做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通过积极摸索,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向性与原则性,体现其主动性与实践性,凸显其整体性和实效性。
小学期制是在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期的连续期间,与春季和秋季学期组成“两长加一短”的形式,并以此为周期安排教学任务。小学期制兴起于欧美国家高校,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诸多世界名校普遍采用的学期制度。比较适宜小学期开展的课程有三类:一是拓展性的课程,是在具有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课程,如《数学史》《物理学史》等;二是通识性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习了解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小学期课程来亲身体会,实现学思践悟的系统化;三是特色课程,如带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开展小学期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社会经济文化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包含七个主要环节:一是制定活动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并会同各院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相关问题,开展集体宣讲和详细解答。二是确定指导老师。学生在规定期间内,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选择指导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专任或兼职教师担当,指导老师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三是组建实践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团队自主组合,团队成员4~6人。四是确定实践选题。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学院和专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与指导老师商定社会实践选题。五是开展实践策划。实践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策划社会实践活动细节及相关问题,强调集体意识同时进行合理分工,厘清实践思路。六是实践具体过程。学生按照策划和要求,认真开展实践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七是实践总结考核。指导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诸如实践团队的组建、实践选题的设计、实践过程的准备、实践具体过程、实践中期后期总结以及实践报告撰写与修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组织实践考核组对每个实践团队的实践过程和总结材料进行考核评阅。
2.3.1 方向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同样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主题和实践选题设计上,要体现方向性和原则性,把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如近几年的主题设计紧密联系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重要思想确定实践选题,把握时代脉动,密切社会现实,主旨明确,针对性强。学生通过实践调研、统计分析、独立思考及比较鉴别,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感获融汇于心,将符合教育教学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
2.3.2 全员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两个主要难题,其一是以点代面,组织少数学生开展实践,大多数学生却无暇顾及;其二是在学期间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时间难以集中。而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全员参与,时间灵活,可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基于两点思考:一是有时间保障,从学生入校至毕业前的任何一个暑假或寒假都可以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二是团队机制,人人参与,既强调集体意识又要合理分工,既有统一策划又要各负其责,既突出自主开展实践又有指导老师的过程指导与考核。做到全员参与是真正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不断增强其实效性的基础。
2.3.3 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缘于其灵活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每年的实践选题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团队成员兴趣相投,可以自由组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排除隔阂,更便于也易于交流研讨。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对自己关注的社会热点或难点问题开展实践调研,自然会将个人在理论学习中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在社会实践中的感想感悟融会贯通,由观念意识到亲身体悟再到自觉践行,最终上升为自信与捍卫,这可以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根本体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经过近五年的不断探索而渐趋完善。但正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与设计初衷存在差距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3.1.1 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原因人人皆知。另外,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多、课堂纪律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声音也是常伴左右。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有必要开展,是否需要单独开展,如何开展等问题更是难以统一,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只不过是形式新颖而已,这是其一。 其二,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跟着团队混混、搭个便车获得学分就万事大吉的学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其内心深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同样抵触的。其三,指导老师对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和态度亦至关重要,绝大多数老师能够认真指导学生开展小学期制实践活动,但是极少数老师过于看重的是指导的学生数和工作量等现象不能完全排除。当然,对于每年指导若干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来说,要做到对每个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难度确实很大。
3.1.2 常态化问题 “常态化指事物趋向平衡稳定的状态,从而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和持续运行下去。”[4]从知网搜索相关文章可以看出,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但能做到长期坚持实现常态化的却寥寥无几,阶段性、临时性和偶然性特点较为突出,这显然会影响进而削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社会实践模式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认为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没有必要常态化开展;由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数量达不到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师生比例要求,难以实现常态化;另有诸如安全问题、经费问题、考核机制问题等都是左右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的因素。因此,如何做到在坚持中完善,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教学常态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2.1 提高认识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础上,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同等对待,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提升作用,积极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适宜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及学生所在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积极引导,做好宣传解读,严格实践过程考核。同时要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肯定并体现教师的付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积极发动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实践指导,减轻教师指导压力,更好开展督促检查。
3.2.2 常态化的多维路径 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夯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的思想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模式的顶层设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经费投入、师生安全保障、考核机制完善等方面,做到部门联动,多维谋划,整合资源,优化模式,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学期制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