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
本文以契合城市文脉,优化城市肌理为角度对凤阳县鼓楼步行街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凤阳县鼓楼步行街改造项目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意义,文化传承意义及教育意义。通过对步行街门面的改造,可以极大地提高步行街对游客及潜在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和鼓楼本身形成互补,体现凤阳身为明中都古城的底蕴和气概。在对步行街的改造完成后,鼓楼步行街会成为凤阳的核心风景之一。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门面和鼓楼遥相呼应,历史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给游客强烈的精神冲击感。让人仿若一脚踏破了时空,进入六百多年前的中都。凤阳县鼓楼步行街改造项目是凤阳县旅游文化发展计划中极具战略意义的一项方案,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凤阳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商业街的改造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国外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伦敦的牛津街和东京的银座都是耳熟能详并且比较成功的商业街改造项目。国内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杭州的河坊街、南京夫子庙,黄山的屯溪老街等等都是在原有的街巷基础上改造,而形成新的拥有符合现代使用功能的商业街。商业街只是城市场所空间构成要素的其中一种,国外对商业街的研究比较多,国内的资料通常基本只是点到为止。事实上,商业街做为一种城市现象,尤其是带有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古建筑风格商业街,它为当地的文化,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改造商业街并不仅仅是改造一条街道的问题,它对城市的交通,经济、人文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今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业街更加需要体现地方的人文历史。西方对于商业街改造问题认识比较早,对其改造经验丰富,国内则有些千篇一律,主要还是源于历史问题。
本文从三个方向进行论述:第一,凤阳县鼓楼商业街的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第二,凤阳县鼓楼步行街的改造方法;第三,凤阳县鼓楼步行街改造后的预期效果及预期社会,经济,环境意义。
2.1.1 步行街的位置及人流
凤阳县鼓楼步行街位于凤阳县府城镇,地段十分优越,处于凤阳县中心,毗邻凤阳县政府和安徽科技学院,是凤阳县的商业中心之一。因步行街的南面是凤阳县鼓楼的所在地,鼓楼和步行街有着密切且有机的联系,故称步行街为鼓楼商业街。因为凤阳县规模颇小,基础城市建设比较薄弱,凤阳县鼓楼商业街在公共商业服务上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鼓楼步行街的人流主要由附近高校的学生及凤阳县居民构成,由于步行街毗邻安徽科技学院及凤阳科技学院,所以学生占据着鼓楼步行街人流较大的比例。因为学生是步行商业街商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由此导致步行街的商业店铺类型更偏向于学生喜爱的类型。
2.1.2 步行街现存的问题
鼓楼步行街由于建设时间较为久远,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急需改善。在人所需的多样化空间及特色文化空间的建设上存在明显的缺失。粗糙,缺少人情味的空间使用体验,无法刺激行人进行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交流空间和共享空间的缺乏导致步行街的心理空间体验无法令人满意,在情感空间的建设上明显是失败的。凤阳县步行街明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①步行街建设缺乏整体性
步行街由于建设时间较为久远,整体规划缺乏条理性,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共处于一个空间里,协调性很糟糕。空间整体犹如被胶水硬粘起来的一样,整体感并不能使人满意。由于整体空间不协调,所以步行街的空间序列体验令人堪忧。
②街道尺度混乱
步行街的街道尺度并不统一,在某些区域过于狭窄,交通不便,影响行人的购物娱乐体验;在另一些区域又过于宽敞,整体空间过于空洞和冷漠,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③忽略生态建设
绿化植物的种植缺乏是步行街的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整个步行街的绿化种植十分稀少,步行街的建设只注重无机的人工建筑建设而忽略了有机的自然空间建设,让整个步行街空间太过死板,无法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也无法创造令人愉悦的有机生态环境。
④与城市文脉不相容
凤阳县是国内十分有名的文化历史名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也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成仙之地,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而步行街建设明显没有考虑和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相融合,遗失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在地域性和文化性空间的建设上有着明显的缺陷。
2.2.1 商业街的风格过于混杂
凤阳县鼓楼周围的商业街的建筑风格缺乏完整性,统一性。由于商业街各栋建筑的建成时期不同,导致步行街的建筑风格迥异,缺乏整体规划,甚至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完整度。有的建筑虽然已经相当破旧不堪,甚至已经不能再使用,也没有去修复,浪费了占地面积,对整体规划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站在鼓楼上俯视整个周边环境,建筑给人的感觉杂乱无章,不能让人感受到很深厚的中都文化底蕴,缺乏文化底蕴的延续性。
2.2.2 疏于管理的街道环境
由于缺乏管理,凤阳县鼓楼商业街道的地面环境比较脏乱,对整体环境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如今环境卫生的脏乱,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风格、文化氛围的大环境,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才没有去维持周边环境,很多旧街区在改建之后,整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是街区改造的意义所在。其三,商业街区没有景观特色。由于以前单体建筑的建造、对商业街的整体规划等缺乏景观对环境的影响的意识,导致商业街建成后,并没有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商业旅游街区的特色。因此,凤阳县鼓楼商业街区需要重新规划改造,形成具有中都风格的商业街,更加烘托出中都古城的文化底蕴。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改善步行街整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性以及对未来城市在经济,文化方向上发展的预见性。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对商业街区进行完整的改造之后,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既可带动经济多样性的发展,又能让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之中。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发热烈起来,在他们对优良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的前提下,文化物质环境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计划先对凤阳县鼓楼附近的商业街区做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选择其中一条比较合适的商业街进行方案设计,预期建成整体具有明代古建筑风格的旅游文化商业街,与凤阳县的历史文化文脉及鼓楼本身的建筑风格相呼应,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类似的方案设计有位于皖南地区的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屯溪老街,黎阳巷等,形成凤阳县的一片区域特色。通过对凤阳县鼓楼步行街的初步改造,使之能与鼓楼的气质相契合。通过对店铺门面的定制化设计改造,让门面造型基本符合明清时期商铺建筑的造型,使步行街充满历史文化气息。
与此同时,本项目计划对凤阳县鼓楼步行街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如清整街道地面,整体铺设石砖,加强空间对地域文脉的呼应,也改善了步行街的观光体验,大大改善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在步行街内部种植大量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使步行街的内部空间更加亲近自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有机的联系。同时,种植的树木也可以遮挡夏日炽热的阳光,在夏天可以有效的降低步行街内部的整体温度,带给漫步的游客清凉的感受,提升游客的观光体验。
通过改造,可以增大凤阳县在全国的旅游知名度,增加游客访问量,提高旅游经济发展,促使凤阳县向第三产业文化旅游名城方向的转变。
为了统一商业街区商铺的整体视觉效果,并使其与凤阳当地的地域文化脉络相契合,可以统一改造商业街商业店铺的立面,通过对传统文化建筑象征元素符号的概括和提取,以现代施工技术加以利用,使门面造型基本符合明清时期商铺建筑的造型,整合破碎的建筑风格,改善步行街的使用观赏体验。使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使传统的建筑风格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对商业立面的改造还在凤阳县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店铺的改造,可以唤醒人们的对故乡的乡土情怀和源于血脉传承的记忆,有助于凤阳县人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改造后的商业街可以加强凤阳县居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其场所精神,激发地域隐藏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承。
虽然是要改造成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明中都仿古风格,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能建造出与历史传统建筑相似度极高的建筑风格,可以不必拘泥于使用传统材料进行改造。而且新型材料更加节能环保,在防水、保温、节能方面也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建造施工方面也采用新技术,如装配式建筑,节短工期,又不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结构方面,可以沿用古代的榫卯技术,也可以尝试新型结构,既抗拉又抗压,新材料配合新结构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使用新设计手法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过渡较为舒缓,建筑之间虽相互独立但又相互统一。
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城市是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载体。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典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结晶,通过对凤阳县鼓楼商业街的改造,一方面可以深化与扩大对凤阳历史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以文化带动各方面效益的发展。
旧街区改造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是改造项目的核心目的之一,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地位。通过对凤阳花铺廊街的街区改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旧建筑的更新修复,改进街区面貌,进而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化强调与宣传,打造一条具有凤阳特色的,彰显凤阳历史文化的街区,可以有效的吸引外地游客,从而为凤阳县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改善凤阳县居民的人均收入。
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可以借助改造项目的实施得到有效的改善,并有效的提高他们直接经济收入,对于处于地区最贫困阶级的无产阶级和工薪阶级来说,由于得到扶持而显著改善了经济状态,缩小了与其他阶级在经济方面的差距。经过改造而提高的城市绿地率大大改善了地区的生态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质量。
综上所述,对凤阳县鼓楼步行街的改造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通过循古喻今的创作手法,对步行街内部微空间的优化与调节,加强步行街内部空间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呼应与延伸,对步行街的改造可以使鼓楼步行街的空间焕然一新,让陈旧的空间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且,通过对凤阳县鼓楼步行街的改造,能为凤阳县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的。通过对鼓楼步行街的整体规划与规整,不仅对步行街空间的使用体验进行了加强,提升了步行街日常可接待游客的人数上限,还有效的对凤阳县的城市历史文化肌理进行了优化,强化了凤阳县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地位和政治地位。
通过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对比与结合,以及新的施工工艺在旧建筑上的运用,可以在传统文化建筑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弥补旧建筑,旧工艺在当前时代下使用的种种不足。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象征符号的提取和概括以及通过这些文化传统象征符号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加呼应地域历史文脉,满足居民内心的乡土情怀,建立起属于凤阳县人民的文化自信,并加强场所精神的塑造,加强凤阳县整体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