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会计学一流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14 10:44章铁生马自俊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教育

顾 远,章铁生,马自俊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安徽工业大学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地方大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学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按照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会计学科(专业)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学校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发展定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素质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有理想、宽基础、重实践、善创新”的创新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在国家一流专业创建中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会计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理念演进

(一)历史沿革

在学校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对于高等会计教育的认识,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主要教授学生经商的基本知识,强调技巧和个人素质,以实践为导向;70、80年代,我校的会计教育保留了大部分从其他高等学校因袭而来的组织构架,并从中吸取了“秩序性”,转向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教育。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就一直致力于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从学校作为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出发,更多地从外在经济社会环境吸取“秩序性”来保持系统的内聚力,如会计教育向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学习,将经济界的作用模式和具体结构内化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管理中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主体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等纷纷提出,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对会计所处的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冷静思考,我们扬弃了旧教育体制中“教会计”(传统纯理论和理性知识,讲授会计处理和分析报告等)的教育模式,将会计教学目标转向“造就会计人”(及时讲授各种会计判断技能、灌输价值观念等),这种趋向改变了课程和教学法,加上信息技术的促进,我校会计教育较好地完成了组织结构、教学流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重构[1]。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尤其是当前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背景的“大智移云”时代,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拓展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和会计管理活动的范围,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式,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会计环境发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以及会计的国际化趋势,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不断适应发展变化和竞争环境的生存发展能力,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对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高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应仅仅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从事会计职业所需专业技能的专业会计人才,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和造就成为一名未来作为会计专业人员和经管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即造就一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

(二)理念演进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我校的会计教育和专业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中着重把握住了以下几个重要理念:

1.高等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即“造就会计人”的理念和思想。“会计人”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知识的掌握应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除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让他们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外语、人文科学以及工科的某些课程,教育学生学会从经济学、管理学等更广泛的领域跨学科思考会计问题。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和品质能力两部分:专业能力包括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品质能力包括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商业公共关系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素质应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基本素质具体包括价值观、公民责任、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如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力等[2]。总之,“造就会计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思维习惯,使他们能够终身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将学生培养成独立思考、知识丰富、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人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过上富有成果的生活。

2.着重把握会计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和职业判断特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会计问题的经济背景,分析会计的经济社会影响,从经济学等广泛的领域理解、学习会计,注重经济体制改革对会计、财务、审计、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注重学科间的理论与实践融合,注重会计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注重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研究构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制,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及行为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3]。

3.树立大工程观的会计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设置壁垒,优化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整体的知识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开放严谨的思维方式,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将工程技术与经济、人文、社会、美学及道德等价值观立体交叉起来,纠正过分强调专业技术和学科化,忽视人文精神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弊端,突出工程本身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4]。

4.基于会计信息观,并结合当今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会计带来的变革和挑战,研究探索大数据环境下专业“决策有用”信息提供能力的提升途径与实现。

二、会计学科专业基本情况

(一)学科专业总体情况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我校会计学科已建设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和省内最早拥有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8年获得)的学科点之一。目前,会计学科点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硕和专硕两个硕士点;会计学是安徽省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会计学教学团队是安徽省级教学团队。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同招”,“学术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并举”,“专业特色、职业导向共育”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三多”格局(多层次、多种类、多模式)。特别是本科会计学(中外合作)、会计学(ACCA方向班)以及会计专业硕士、留学生教育和“安徽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含学术类)培训”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经突破“行业性”限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区域化、国际化的专业影响力。在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获评C档(55%~65%为C)。在全国本专业学位类别中,授权单位共计199所,符合参评条件且参评的授权单位共计60所,我校会计专业学位是安徽省在该专业学位类别中唯一上榜高校。

(二)师资队伍现状及成果

目前,会计学科点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博士8人(含在读博士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教学名师、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会计工作者以及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校级教学名师和创新团队成员等高水平教师多人;先后有多位教师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或在国内外学术组织担任职务。近四年(2016~2019年,下同)会计学学科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级科研奖励1项,科研经费46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部;承担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立项建设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各类先进荣誉的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70%以上。

学科带头人林钟高教授为国内知名会计学者,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部副主任委员,在中国会计学者国内期刊论文影响力排行榜(2006~2018)排名全国第15位;在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中排名全国31位,是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的核心学者之一。学科带头人章铁生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公司治理与企业融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的研究,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重大教改项目、产学研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和教研课题10多项,2009年入选“全国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为安徽省该学科领域的突破),2016年正式获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现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和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汪家常教授为会计学科信息化方向带头人,在内部控制与信息化方面有创新性成果,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领衔开发的“云杰URP”获得了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多所高校单位实施;面向冶金行业、富有特色的“安杰”钢铁行业会计软件(“安杰”系统)在宝钢、马钢、包钢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以汪家常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成功参与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模拟测试,财政部特为此致信感谢,《中国会计报》特约记者李一硕撰写专题文章“人工智能助力政府会计改革——安徽工业大学智慧财务系统应用案例探访”进行报道,在会计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财政部会计司领导也十分重视我校在政府会计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做出的贡献。

三、创建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实践

2019年上半年,我校会计学专业经安徽省教育厅审核,获准申报国家“双万计划”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长期以来,我们紧密结合我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定位,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独到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明确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与建设规划

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我校会计学专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以来就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从原冶金部批准立项的“三一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到2011年安徽省立项建设的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始终确立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了学校的总体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在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中着重把握一些重要的理念(如前文所述),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较系统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会计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熟悉中国与国际市场环境下会计工作特点,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分析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从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等)、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和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确定了具体的培养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确定了专业建设目标,即,通过持续建设,努力使我校的会计学专业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探索出一套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本专业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本领域能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根据建设目标,我们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主要围绕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改革、培养基本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队伍、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工作。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以及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颠覆性地改变着会计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又在思考与谋划新一轮的会计学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力图从学科跨界、专业融合与重构、课堂革命、组织再造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会计学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和学分设置,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素质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类必修课程、专业基础类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选修课、创新教育等构成。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认知实习、学年论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等环节。此外,还设有创新创业学分、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素质教育学分要求;选修课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课程品位高,能体现文理渗透和专业化培养,满足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内容建设。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还对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进一步理顺一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复问题,优化课程内容结构。(2)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影响,重新修订、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大纲。(3)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会计模拟、聘请企业界专业人士客串讲授等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4)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的国际化,一是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采用国外优秀的英语原版教材授课;二是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中外会计处理的差异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5)从培养和造就“会计人”的理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还特别注意会计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4]一是会计的经济性特征,二是会计的职业判断特征;这两个方面特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比较好地反映在了省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学”和省级规划教材(2018年省一流教材建设项目)《财务会计学》中。

3.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在理论课教学中,本专业所有教师均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注重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各专业课程都在学校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建立了课程网站,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不断完善。任课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研讨等多样方法大量采用,成效显著,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高。教学中,教师积极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学校的新要求,所有课程(除实践环节课程)均采用了形成性评价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和过程考核的比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学校制订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实施了《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暂行办法》。本专业按学校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库建设,建立特色研究团队,国内外学术交流、高校进修、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等多途径培养;从加强日常教学、科研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开展队伍建设;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专题高级研讨班、课程教学研讨会、校企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企业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培训。近几年来,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明显提升,拥有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好,教学质量高。近三年,本专业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各类先进荣誉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70%以上。

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等教研室及课程组和特色研究团队,从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如,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教学改革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基本职能。重点抓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增强研究的主动性。多年来,本专业教师在各类科研课题申报立项、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申报和教研论文发表等方面处于学院乃至学校领先水平。

(四)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训、学年论文、专业外文文献翻译、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等,学团系统还安排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技能竞赛等,学校还设有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创新实践活动,受益面广。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合理、完备,学生参与积极,课内外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实践能力显著强,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效果好。如,近三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本专业学生有10人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30人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2016~2018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每届均获较高等级奖项;此外,学生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作品)10多篇等。我们还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如聘请校外实务界企业家、财务总监来校交流讲课,增进了学生对实务的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并从课题中提炼出先进有益的专业实践案例反哺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和生动性,效果较为显著。2018年还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4项。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入联系,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创造了条件,学生的毕业实习涵盖了会计师事务所、各类型企业等。

(五)学科建设与科研活动

本专业依托的会计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会计学学术型和会计专业学位(MPAcc)两个硕士点,学科点的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是安徽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政府会计改革以及企业投融资管理等研究领域拥有多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我校会计学科针对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以及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工程观、信息观和业财融合观”有机地统一起来,用“工程化思想”丰富和发展工科院校的会计学科特色,形成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本市场与企业投融资研究、战略绩效与成本管控、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等为主题的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大批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专著、高水平论文、科研奖励等成果。

1.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我们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广泛开展各方面的合作,承担各种类型的研究项目,对区域、行业会计管理活动发挥了支撑性的作用。如,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优势开发了面向冶金行业、富有特色的“安杰”钢铁行业会计软件(“安杰”系统),该软件在上海宝钢、安徽马钢、内蒙包钢、山东钢铁、邯郸钢铁、首都钢铁等几十家钢铁企业实际应用,为钢铁企业标准成本的实施做出了很大贡献;团队开发的面向高校的会计信息化(财务“云杰”系统)在财政部及国内高校中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示范作用;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公司委托的“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大宗商品指数设计与开发”以及“服务于行业的钢铁企业运营状况诊断系统”等校企合作项目,在同行内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等。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既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入联系又宣传展示了本学科的特色与实力;同时,从行业企业横向课题中提炼出的先进有益的专业实践案例反哺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和生动性。

2.接受政府委托开展区域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近几年,本学科专业通过竞标的方式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为安徽省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如,2012年我们以竞标方式取得安徽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项目企业类(含学术类)的培养资格,领军(后备)人才的学员们对我校和团队的培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省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们的教学团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又如,2014年我们还通过竞标的形式获得了安徽省内部控制继续教育工程的举办权;2018年9月,安徽省教育厅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暨会计管理业务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我校作为财政部试点单位就2018年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有关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此外,我校的安徽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也承担了加强学术交流、培养青年教师并接受教师进修的工作。以上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六)教学研究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教学研究方面。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等效,加之“大、智、移、云”以及“互联网+”等对会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理论与实务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慕课、翻转课堂等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因此,本专业老师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批教学研究成果。

2.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关于推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学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管理办法以及考核、激励及约束制度。这为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实施依据。

四、一流专业建设的特色与优势

(一)把握会计核心问题,探索优化专业办学理念

理念是先导,我们把握住会计的一些核心问题,在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中着重树立以下几个重要理念(前已述及):(1)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即“造就会计人”。(2)会计具有经济后果性和职业判断特征,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会计问题的经济背景、经济后果和职业判断分析。(3)树立大工程观的会计教育理念,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4)基于会计信息观并结合当今新技术革命对会计带来的冲击,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决策有用”信息提供能力的提升途径。

(二)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1个专业+2个方向(中外合作和ACCA)”、“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本、硕同招”、“会计学硕、专硕(含留学生)并举”、“业财融合、职业嵌入共育”的特色较为鲜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种类、多模式格局;辅之以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教育、导师制以及注重学习过程考核评价制度等途径,建立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按需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关注社会需求,发挥工科优势,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围绕财政部近几年开展的完善会计与审计准则体系、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等工作,发挥工科优势,与计算机学院、工程研究院联合承担企事业单位研究课题。特别是充分利用与宝钢、马钢集团的战略合作机制,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发表“冶建公司推进战略绩效管控体系的实践”、“钢铁企业成本管控模式框架设计”等研究成果;与上海钢联合作完成“大宗商品指数设计与系统开发”,实现大数据基础上的会计创新。将研究成果有机融入教材、课程、课堂,提升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

(四)强化工科院校会计学科研究特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经过多年积累,我校会计学科形成了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本市场与企业投融资、战略绩效与成本管控、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等特色研究方向;鼓励教师担任政府部门顾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面向社会开展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中心和安徽物流研究院等平台为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以工科背景和学科交叉推进协同创新,以学科优势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以“政、产、学、研、用结合”引领开放办学的学科特色和服务模式。

当前,我们正在结合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和会计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的新要求,按照专业国家标准,遵循学校和本专业定位,推动新一轮专业建设与改革。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OBE理念);对标规范,推进三化(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强化实践,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有机融入;国际接轨,拓展视野”五个原则,做好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入研究新形势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带来的新变化,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对会计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探索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等课程融入培养方案的方式;基于“业财融合、流程管控”的会计思想和“懂业务、会技术、循逻辑、管资金”的培养标准,改革传统会计专业课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专业课的教学遵循“会计业务处理”-“回溯企业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会计方法选择”-“企业价值创造”的思路和模式,以此体现会计的经济思想和价值;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建设与联合培养的新途径,深入研究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远程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同时,多渠道培养师资队伍,探索师资力量的跨学科整合等。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浅析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会计学的发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