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功,庾国平,石慧
(1.马鞍山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2.博望区横山林场,安徽马鞍山243131;3.含山县横龙埠苗圃,安徽马鞍山238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走进大自然、寻找野趣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景观的需求不断提高。采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横山片区是十多年前在原国有横山林场部分林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有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枫香、栎类等人工纯林为主,植被种类单一、季相变化较弱、群落不够稳定、景观效果不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景观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的要求,对横山片区的森林景观实施优化改造[1]。
马鞍山市博望区横山林场位于博望区北部,南望石臼湖,北、东与南京市溧水区横山林场相邻,地理坐标为118°27′47″E,31°21′45″N。地形以丘陵、冈地为主,呈一字横向排开(东西走向),丘陵海拔一般为100~200 m,最高峰太阳宫海拔459.7 m,坡度15°~35°;冈地海拔在10~70 m,坡度5°~15°。根据《博望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 年)》和《博望区2017年森林资源“一张图”》,林场林地总面积2 386.68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1 242.1 hm2(国家级公益林880.7 hm2,省级公益林361.4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2%;商品林1 144.58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8%。
2002 年,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将横山林场澄心工区石门及其周边一带600 hm2林分和邻近村240 hm2土地规划为采石风景名胜区横山片区,按照风景名胜区进行管理。该片区位于314 省道北侧,距离博望城区8 km,距离马鞍山市区26 km,距离南京市区60 km,是博望区主城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周边老百姓回归自然、享受美景的佳境。
从最近几年林场资源调查的情况看,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横山片区境内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现存的主要是枫香、木荷、国外松、杉木、栎类、泡桐、毛竹、茶叶等人工植被,构树、朴树、榆树、黄檀、黄连木等天然乔木植被以及山胡椒、檵木、短柄枹、盐肤木、茅草和蕨类等灌木及草本。其森林景观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连片分布为主,针叶林以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为主,落叶阔叶林以枫香和栎树为主。
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枫香林等多为同龄纯林,树种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混交林比重较低,单层林较多,林相单一,树冠缺乏起伏的动态景致;局部小班郁闭度过高,林木之间竞争激烈,生长受到抑制。
森林植被多为常绿针叶林,彩叶、观花、珍稀等树种较少,缺乏以春花、秋叶、果实搭配的阔叶林和以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植被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观赏价值较低。
常绿树种只有马尾松、杉木、湿地松等,林下灌木种类极其稀少,没有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健全的森林群落;马尾松等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亟待清理改造。
为提高横山片区森林的稳定性和景观价值,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有必要对其实施景观改造,以改善林分环境,提升生态效能,提高景观价值,促进横山片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针对横山片区植被结构、森林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采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功能定位,以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为目标,按照林木栽培技术,拟对横山片区道路周边和可视范围共131 个小班、508.3 hm2林分实施造林、补植、割灌除草和综合抚育4 种类型的改造,改造面积占横山片区森林面积的60.5%。
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态功能优先兼顾景观效果原则,景观改造树种选择榉树、乌桕、檫木、无患子、黄山栾树、棠梨、合欢、木荷、三角枫、香樟、中山杉、桃树、杏树等22 种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提高种植密度,形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景观。主要措施如下:
对重要地段的无林地块或道路沿线景观较差的疏林地块进行清杂、造林,共11 个小班,总面积7.8 hm2,占拟改造面积的1.5%。
主要措施:一是林地清理。在保留林地上朴树、榆树等乔木幼树的基础上,伐除其他灌木,清除种植穴周围杂草,为林下幼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二是树种选择及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景观为目的,选择三角枫、乌桕、榉树、木荷、香樟、棠梨等常绿、彩叶、观花树种作为造林树种,配置方式为块状随机混交方式。三是苗木规格。采用胸径3~5 cm,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苗高2~3 m 以上带土球的苗木。四是造林密度。根据造林地块实际,新造林密度为300~450 株/hm2。
对可视范围内的小面积林中空地、林木稀疏景观较差的林分,依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见缝插针”,补植套种阔叶树种[2],共23 个小班,总面积112.4 hm2。
主要措施:一是苗木规格。选用胸径10 cm 左右、高3~4 m 的苗木,要求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全冠、带土球。二是补植密度与混交方式。根据地块实际情况,林中空地按300 株/hm2的密度进行补植;对林木稀疏林分进行补植,补植后林中树木密度达到300 株/hm2左右。采用1∶1 随机混交方式,使得相邻植株为不同的树种。
对未郁闭幼龄林小班割灌除草,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并挖出草根、树蔸,拓展幼林生长空间,改善幼林营养状况[3],共4 个小班,总面积7.2 hm2。
主要措施:割灌除草。持续3~5 年,每年进行两次,一次在5~6 月份进行,一次在8~9 月份进行。主要是使用除草机、割灌机, 清除未郁闭幼龄林中的幼树周围的杂草和小灌木。
对中龄林以上林分采取割灌、修枝等综合抚育措施,改善中龄林生长环境,控制侧枝发展,促进主干生长[3],共93 个小班,总面积380.9 hm2。
主要措施:割灌。每年进行一次,修枝每隔2~3年进行一次,在晚秋和早春进行。主要是使用割灌机、修枝剪或油锯,清除林中杂灌,修剪死枝和树冠下1~2 轮活枝,以及妨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大侧枝、多头枝等。
通过造林、补植、割灌除草、综合抚育等措施,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季相特色的彩叶、观花、观果树木对横山片区森林植被进行景观改造,逐步形成层次感强、色相和季相变化明显、树形优美的植被景观,提升横山片区森林生态景观价值,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探寻野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