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玲,姚建林,胡娟娟,汪家发,龚明,高谱强
(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230031;2.安徽省林业局,合肥230001;3.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4.六安市凤凰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237000;5.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合肥230001;6.金安区横塘岗乡林业站,安徽 六安237191)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一种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区分布在浙江的西部及安徽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部分地区。由于受海拔限制,低海拔成片栽培的山核桃目前尚属空白。如何通过引种驯化异砧嫁接,使山核桃适应低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是一个颇具价值的科研课题。2017 年以来,六安市凤凰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浙江亚林所引进山核桃异砧嫁接苗,开展了异砧山核桃驯化试验,并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引种试验课题,对引种、驯化过程进行科学、客观地总结和补充,以期选出2~3 个适应低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的无性系,并探索出低海拔地区山核桃配套栽培技术。如果在皖西丘陵冈地地区乃至全省其他相似地区均能取得试点成功,将会增加丘陵冈地经济林树种多样性,加快山核桃这一珍贵树种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江淮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安徽省大多数山核桃林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林中,尤其是大别山山核桃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改造的纯林,果园大多山高坡陡、碎石嶙峋,林地管理困难、采收运输主要依靠人工肩挑背驮,生产作业环境极其危险,每年都有人员因此而伤亡。这为山核桃林分的集约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
由于山核桃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自然分布范围较狭窄,所以总产量增长较慢,影响了山核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利用薄壳山核桃作砧木的异砧嫁接技术,将山核桃引种到低海拔的丘陵冈地上种植,拓宽了山核桃的分布范围,解决了山地种植山核桃产量不稳定、大小年明显、劳力短缺、作业危险、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明显等问题,为山核桃产业化发展拓展了新思路,为帮助当地农户种植山核桃脱贫致富找到了新出路,有利于将山核桃产业培育成丘陵冈地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由于缺少山核桃优良品种(无性系),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实生苗造林,导致子代分化明显,始果期长,产量不稳定,品质低,难以实现规模化栽培。植物能否引种成功的外因取决于原产地和引种地间气候差异性的大小;内因取决于其自身对引种地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薄壳山核桃为深根性高大乔木,成年植株根深可达3~4 m,根幅可达冠幅2 倍以上,其根部常伴菌根共生系统,更加促进了根系吸收能力。因此,以薄壳山核桃生态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选用薄壳山核桃作为海拔300 m 以下嫁接山核桃的砧木,以高产、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为选育目标,通过选育优良品种(优良单株)增加山核桃驯化成功率和引种经济价值,促进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别山山核桃之所以能从高海拔的地区逐渐引种到低海拔的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用薄壳山核桃、湖南山核桃等做砧木,进行山核桃的嫁接繁殖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山核桃异砧嫁接技术已经成熟。
2015 年12 月,六安市凤凰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种4 年生异砧山核桃大树至横塘岗基地,第2 年部分品种就开始挂果,最近两年部分品种产量逐步上升。2019 年现场测产发现,嫁接的山核桃最大地径达到56 mm,嫁接口无明显疤痕,也无明显嫁接排异现象[2]。引种驯化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大部分品系移栽成活率较高,林分表现生长整齐,冠幅开阔,未发现有病虫害导致死亡。引种驯化的山核桃品系基本适应栽培区的自然条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经验均表明,异砧山核桃苗木在海拔300 m 以下区域栽植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六安市凤凰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六安横塘岗基地试验林,地处皖西大别山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5.5℃,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海拔80 m,土壤为黄棕壤。以山核桃原产地生长表现作为对照,观察、记录并对比引种的异砧山核桃在引种实验区的生长表现、结实情况、生物生态特性,以及各品系之间在成活率、适应性、生长特点、早果丰产、果实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 年生引种驯化林分生长结实正常,为山核桃新品种大规模运用于生产提供了种质资源储备。
良种需配良法方能发挥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通过研发苗木培育技术、栽培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为异砧山核桃苗木的推广提供了配套技术,具体要点如下。
3.2.1 育苗技术
山核桃接穗的采集时间以2 月中下旬至3 月上旬枝条未萌动前为好。采后将穗条捆成小捆直插入湿沙中,可贮藏至4 月底。嫁接前3 个月左右将符合嫁接要求的薄壳山核桃砧木挖出,断根“放水”后移栽到苗圃里。起苗移栽的时间宜早不宜迟,落叶后7~10 d 即可移栽。
每种嫁接方法都有相对应的适宜的时间选择。裸地嫁接时间为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枝接用切接、切腹接均可,砧木较粗的也可采用插皮接,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3]。
3.2.2 建园与管理
新发展的山核桃林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忌全垦整地、毁林种果,提倡相对集中,块状混交,立体经营,避免生态条件恶化和病虫滋生蔓延。
3.2.3 幼林抚育
山核桃是中性偏阴的树种,幼林喜阴,怕高温干旱和日灼。抚育时可带状、块状进行,尽量保持带侧和块周的杂草灌木,形成侧方庇荫,以利于幼苗成活生长;也可在造林后3 年内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为山核桃庇荫。山核桃幼林期主要是培养好树体骨架,迅速扩大树冠,促使提早结果。人工造林形成的山核桃林分枝均匀,树形良好,一般不需太多的修剪整形,且不宜短截,只要根据树势适当疏除枯死枝、重叠枝和干扰树形的大枝即可[4]。
3.2.4 常见病虫害
山核桃常见病害有枝枯病、干腐病等。常见虫害有蝗虫、蚜虫、天牛类(桑天牛、皱绿天牛等)、花蕾蛆等。薄壳山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以无公害防治为目标,创造适合薄壳山核桃生长而不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环境;生产上应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通过引种训化异砧山核桃,可以改善全省丘陵冈地部分地段水土流失的现状,提高地区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山核桃产业作为特色的山区经济,在丘陵冈地引种山核桃,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其尽快脱贫致富。在低海拔低山丘陵区引种栽植异砧山核桃对丰富当地森林资源、充实种质资源库、提高林分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采用薄壳山核桃嫁接的山核桃无性系苗木较山核桃实生苗造林,不仅可提前3~5 年挂果,还能大大提高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除此之外,由于砧木(薄壳山核桃)适应性广,可在气候相似地区的大部分丘陵冈地或道路两旁等地种植,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采用嫁接、修剪、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山核桃栽培技术,可实行集约化栽培,促进丘陵冈地异砧山核桃早结果、早受益。
山核桃以获得高产为主要经营目标,该地引种驯化的异砧山核桃品系结实时间不长,还处于结果初期,结实量还处于不断提高阶段,且不同品系间果实丰产性明显不同。因此,对于山核桃品种的果实产量以及产量稳定的盛果期能够维持多久,如何筛选出优良无性系,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