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背景

2019-03-14 02:30
职教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职校共同体职业院校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每一次重大经济战略的提出及社会变革,势必给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影响,一般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向等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上产生新的创新及变革。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好的服务国家经济战略及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与职业院校紧密结合。本文以职业院校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就“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如何加职业院校培养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展开详细探究,为职校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提供有益探索。

一、“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给职业院校带来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虽然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兼具较强实践能力、且在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发展发挥重要影响及作用的各类型人才。但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新趋势下,我国职业院校现行的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共同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职业院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加快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共同体”战略衍生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这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职业院校应抓住“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新机遇,按照“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建设任务,实施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1]。

(一)促进就业

在我国由国内经济向亚欧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必将为职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大量国外就业工作的机会,特别是了解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掌握国际贸易技能、区域经济服务运作流程、熟悉海外业务的专业经济型人才;对外交流人才;海外项目设计、包装、运营、管理、维护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人才需求将快速扩大,更能积极促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就业[2]。

(二)增强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交流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国内职业院校要秉承互利合作的区域协作精神,不断增进与沿岸各国职业院校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可以与沿岸相关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共享协议,组建职业院校教学联盟,定期开展多维度、多层次校际交流互访和教育交流活动,可以与沿岸各国定期开展教育研讨、互派留学生、组织访问学者考察,加强职校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在,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深度文化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通过文化交流加强彼此思想认同。

(三)实现教育能力提升

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在与周边国家职校深入交流和教育合作过程中,树立职业教育合作共识,启动多边职业教育合作活动机制,开展职业教育互动行动,共同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战略规划,制定适合多国国情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加快与周边各国职业资格互认合作,在纵向、横向上优化职业人才配置,拓展职业教育标准适用范围,拓宽职业标准认证渠道,为国际职业人才培养项目深度合作扫清障碍,实现教育能力提升[3]。

二、“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做好“联、通、新”工作

(一)文化“通“

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其重大意义和历史机遇,理解“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深刻含义,了解“区域经济共同体”“通”的理念,包括经济联通、文化互通、政治沟通。“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硬联通”和文化教育层面的“软联通”,有贸易设施的联通,有计算机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的信息联通,还有政治互信和文化认同。职业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共同体”培养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更应关注文化“通”,以文化相通作为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的基础,使文化认同、文化共识、文化交流成为国内职校与周边国家职校开展合作的基础平台。只有在保持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和对“区域经济共同体”内部各国文化和民俗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促进职校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4]。

详细来说,在与沿岸国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涉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项目设计及经济产业管理服务发展相关的业务为专业职业技术,涉及信息产业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主要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财务、对外交流、贸易管理、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可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班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涉及对外文化交流和风土民情方面的文化想通,需要职业院校在基础课程体系增加有关“区域经济共同体 “相关国家风土民情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提前认识“区域经济共同体”内部国家的风土民情知识。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在本校数字艺术系、软件与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开设了埃及文化专业课程,在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了解埃及的风土人情,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好知识储备[5]。

(二)改革“新”

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职业院校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造性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培育创新、课程创新和教学机制创新,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区域经济共同体”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弥补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区域经济建设为需求,制定人培养战略,一方面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好适应“区域经济共同体”相应产业需求,另一方面推动职业院校更好的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优势能力自主选择课程,实现课程的自由组合和协调搭配,更好的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将自身所学特长应用到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中。如,唐山电子职业学院与河北海运公司签署了《海航电子人才培养协议》,携手培养适应对外贸易、航运、船舶电子运营维修的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构建上,为了使学生能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设置了印度语、哈萨克语、缅甸语、阿拉伯语、航运经济、航运电子、区域贸易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课程,学习知识[6]。

(三)教育“联”

职业院校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实现教育“联”就以区域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为契机,实现国际教育、区域教育、多元教育的联通互补。国际教育联通,是职业院校可以与“区域经济共同体”国家深化合作,组建职业教育联合会,多渠道、多方面实现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区域教育联通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实现多院校、多机构的强强联手,按照“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设面向“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特色专业,实现特色人才培养[7]。多元教育联通是由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以政策优惠为支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张家口职业教育学院联合张家口教育局、大唐电力有限公司、俄罗斯博亚斯塔集团组建了人才培养合作平台,面向俄罗斯远东电力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除专业课程外,还设置了俄罗斯远东地理、高寒地区电力建设、远东俄语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外,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8]。

三、“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为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储备了一定的高层次人才。但是与总的人才需求相比,尚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流人才数量不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一)跨文化交流人才数量不足

根据2016年中国教育部留学办公室统计,美国与英国是我国留学生选择的主要国家,其中,留学美国成为首选,约占出国留学总数61.3%,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占10.5%、7.5%、5.6%,前往东亚、东南、亚西亚区域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留学人数较少。随着我国企业在区域经济共同体内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急需一批高素质兼具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8]。这些人才不仅要熟悉国家地区语言,还要熟悉当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熟悉国际规则和贸易准则,擅长国际交流,为政府机构商务对接及企业业务整合构建畅通的交流桥梁[9]。

(二)顶尖技能型人才匮乏

在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尖技能型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入学和毕业数量逐年下降。《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有关,也从侧面表现出我国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从事实体经济工作的兴趣逐年下降。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失衡造成高级技工人才缺乏,除去高等职业院校以外,大部分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要么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例如,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等,要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等,面向对外经济实体文化交流与技能创新型人才数量较少,很多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既缺乏知识理论,实践技能水平也不高,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国外复杂多变的经济文化环境,导致顶尖技能型人才匮乏[10]。

四、“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坚持“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战略

在当前“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国内职业院校应快速适应专业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标准要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标准。根据区域内部重点发展的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对职业院校专业详细划分,大力发展契合区域经济产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学科。职校的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紧密结合,要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依托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设置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专业设置要兼顾实用性、区域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依“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因素在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职业院校的重点任务应从“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角度出发,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经济视野,熟悉国际业务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全面加强具有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人才的培养(如图1所示),精通专业外语、商务外语、职业外语,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技能培养落实。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将专业外语、国际规则、国际贸易、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作为基础课程与普通课程相结合,同时,要将特色课程、技能实训课程以梯度分布的形式设置,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优势技能开展层次化教学。职业院校要把握住发展战略机遇,占领国际化专业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制高点和主动权。可以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增加不同语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教学上,要设置对外谈判、对外事务管理、对外经济、商务会谈、商务谈判等方面的课堂教学场景,增强外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外语知识,并找到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借助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推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优势学科突出设置国际化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的有关专业,结合学生特长兴趣开设多种办学合作项目,增强学生的教学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对外交流能力。

(二)坚持“双向融合”的顶尖技能人才培养战略

1.推进“全日制教育”和“有效社会培训”相结合。推进职业院校教育积极有效发展,关键在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吸引力,也就是要全面加快职校教育改革力度。首先应从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角度着手,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研究更为灵活的编制方式、薪酬、人才聘用政策,实现创新型师资人才引进,使师资队伍和教学专业设置能随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有效调整,有效解决社会培训不能解决师资队伍绩效与薪酬待遇问题。其次,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加强对多种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开展多种职业化的继续教育活动,让职业教育培训实现“社会化”、“全民化”,满足企业技能人员即普通技术工人专业技能不断提高需求。同时,政府教育部门协同高校以及用人单位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在职教育机制,根据在职人员的技能学习需求构建起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带薪学习”“专职培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在内的赛制学习模式,增强“全日制职业教育”及“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职校积极协同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研究机构探索建立符合各类职业技能方面的认证标准及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并持续加强社会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突破职业教育发展壁垒,培养高素质顶尖技能人才。

图1 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坚持“课堂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是市场驱动力,以经济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为指引,培养应用型的顶尖技能人才。政府人力资源机构、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大量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信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动态化更新人才培养清单,设立面向专业技能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校企合作项目,专门对校企合作的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项目给予帮扶。加大职业院校对外产教融合扶持力度,积极适应技术产业、对口产业的经营、生产、管理、运营需求,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根据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发展需求和实际产业建设定制学习课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层面的产学研融合体系,企业需要面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操训练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企业可以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择优选人用人,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事技能产业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员招聘和入职培训成本。职校总体课程设置可以在第一年面向新生开展理论基础教育,以学习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第二年课程体系设置要放在实践层面,以实训教育,将理论教学逐渐过渡到实训教育方面。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划分的专业可以建立多种订单培养式的小班开展教学,职业院校与订单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与订单企业一起研究制定定制培养方案。订单班要制定严格的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入班前要进行一系列考核,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根据学生意愿,也要重视学生特长,职业院校和企业可根据学生入班考试成绩初步筛选,实现双向选择。在第二学年期末可根据理论成绩、实操水平、项目经验、技能大赛等成绩进行末位淘汰,构建良性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紧密结合,在订单人才培养中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是职业教学、职业岗位、职业氛围紧密结合,构建完善的师傅、学徒技术教育理论联系机制,着重培养技能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职校共同体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