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儿,程 磊,王燕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耐力素质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和从事各项体力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良好的耐力素质可以有效预防心肺、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1]。然而,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得厉害[2]。大学是比较特殊的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也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中间和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身体素质和养成的健身行为习惯将影响学生踏入社会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一旦大学期间耐力素质差也就预示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部分危险因素可延续至成年后,成为“健康”问题的源头[3]。
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尾期,如果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经常跑步,可以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良好的耐力素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所以,发展耐力素质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尝试在基于体育锻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上,设计阳光长跑作为提高学生耐力水平的干预手段,把阳光长跑纳入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耐力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也为学校制定提高耐力素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意见。
随机抽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参加阳光长跑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4 523名。其中男生2 596 人,女生1 927人。
1.2.1 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运动训练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书籍,并通过以 “长跑”、“心肺功能”、“学生体质”、“耐力素质”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查阅近十几年有关国内文献资料,为阳光长跑方案制定做好准备。
1.2.2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部负责人、阳光长跑实施一线教师一共30人针对阳光长跑实施具体干预方案细则制定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取得有关资料,为阳光长跑实施方案提供实践依据。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干预内容。把阳光长跑作为一种常态化机制,且将其与课堂体育课相结合,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了把无序学生有序组织管理起来,采用管理学的“网格化”与“扁平化”处理的管理策略,把学生纳入单元管理,以任课教师为单元,将其所有的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网格,进行垂直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长跑的距离和长跑的速度依据性别、耐力及BMI水平进行分层、分类、分组调控,对参加长跑距离以及速度都要相应要求。阳光长跑距离要求:男生跑步距离不少于2 000m,女生距离不少于1 500m;速度方面,按照学生BMI值以及原先耐力素质水平给定相应跑步的速度(详见表1)。学生体型分为四组进行比较分析。分组标准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划分:偏轻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4.0;超重组,24.0≤BMI<28.0;肥胖组,BMI≥28.0[4]。原先耐力水平分组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耐力素质评分标准,分为及格组与不及格。
表1 男、女生阳光长跑速度要求表(m/s)
1.2.3.2 实验干预过程。学生除了参加正常体育课外,另外要求参加每周至少2次课外阳光长跑活动,而且若学生的跑步没有达到规定距离或速度,都算无效次数。关于干预周期遵循在最短运动周期内有效改善身体健康效益的原则;根据之前研究发现:运动干预的周期长短,最短的为6周,最长的有2年,大部分研究采用的干预时间为12~24周[5,6]。考虑到6周,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24周干预时间较长,会涉及到跨学期不利于学生管理。因此,本研究采用12周运动干预周期。阳光长跑从学期第三周开始,为了鼓励学生多参加长跑活动,把阳光长跑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超出规定次数要求的,体育成绩评分时给予相应加分。在实施过程中,考虑个体差异,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反馈,若对速度不适应的学生,进行速度调整。为保证阳光长跑数据有效性,自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阳光长跑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学生通过平台掌握自己的长跑数据,满足学生知情权。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耐力素质测试,学期末再对学生进行耐力素质测试。耐力素质测试采用男生跑1 000m,女生跑800m。学期初的测试,主要为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阳光长跑进行分组、分层调控做好准备。学期末测试主要用于了解学生的耐力素质变化情况,也是评价阳光长跑对耐力素质的影响的重要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收集并整理长跑干预中所有相关数据,数据经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t Test)对长跑干预前后的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 way ANOVA)对各组间差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采用简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阳光长跑对耐力素质的关系。
从表2可知,男、女生在阳光长跑后,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两个组别的配对样本t检验都显示为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在跑步前后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变化。从差值看,其中女生前后测均值差异差距要大于男生。
表2 阳光长跑前后学生耐力素质变化情况比较表(s)
注:**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下表同
从表3和4综合可知,阳光长跑前后,男生、女生各组耐力均值都出现不同程度提高,进步幅度最大的为超重组。正常组学生阳光长跑前后耐力素质出现提高,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 女生不同体型阳光长跑前后耐力素质变化情况(s)
表4 男生不同体型阳光长跑前后耐力素质变化情况(s)
阳光跑步周次指学生在一周内参加阳光长跑的平均次数。它是评定阳光长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保证学生参与者锻炼效果有效的前提,只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了方便统计分析,对阳光跑步周次分为≥2<3次/周、≥3<4次/周、≥4<5次/周、≥5次/周四个组别进行分析。
从表5可知,女生四组不同长跑周次耐力成绩在阳光长跑前后均出现提高,且随着周次增进,前后差值变大,且四组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表6显示:男生四组不同长跑周次耐力成绩在阳光长跑前后均也出现提高,且随着跑步周次增进,前后差值变大。对各组间差值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比较分析,发现≥3<4次/周、≥4<5次/周、≥5次/周这三组长跑前后出现显著性变化,但≥2<3次/周,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变化。
表5 不同阳光长跑周次对女生耐力素质的影响情况(s)
表6 不同阳光长跑周次对男生耐力素质的影响情况(s)
数据分析结果可见,阳光长跑前后学生耐力素质明显提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参加一次阳光长跑,相当于进行一次有氧运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首先由于有氧运动是在长时间的有氧代谢状态下进行的持久运动,这样的结果充分刺激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让全身器官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供给,以保持最佳的功能状况。第二,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呼吸系统提供氧气要保证身体能量的补给和需求,氧气经肺部达到心脏,然后随血液,流向身体各个器官。心脏的肌肉力量在一次次收缩和扩张过程中得到锻炼,心功能在锻炼过程中也加强。最后,在进行阳光长跑过程中由于呼吸频率的加快,也促进肺部吸氧能力的提高,肺循环能力也得到提升,心肺耐力也就提高,最终使学生耐力能力得到提高[7]。
从均值差值看,女生进步幅度比男生明显。这主要原因:相对于男生,目前社会对女生的竞争压力更大,所以女生对自己要求更高,由于阳光长跑与体育课程成绩挂钩,无疑激励女生多参加阳光长跑,从而提高耐力素质进步幅度大于男生。
从阳光长跑对不同体型学生耐力素质影响情况显示:学生四组耐力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进步幅度最大均出现在肥胖组;体型正常组学生耐力素质均发生显著性差异。这主要由于从运动处方理论出发,要使体育锻炼效果明显,需要有持续运动时间、较强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三个缺一不行。从表1看到正常组与其他组相比,它的速度要求最高(男生>2.1 m/s,女生>2.0 m/s),而距离和跑步周次与偏轻组、偏重组、肥胖组要求相同,最后显示正常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而其他组跑步速度要求低则没有看到预期效果。从进步幅度方面看,肥胖组进步幅度最大,分析其原因由于之前肥胖组耐力水平比较低,经过12周阳光长跑锻炼,进步空间比较大,出现进步幅度最大,但未见显著性变化。
不同阳光长跑周次对耐力素质影响结果可见:学生四组成绩均出现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出现在≥5次/周组。每周阳光长跑步3次及3次以上的组学生耐力素质均发生显著性差异。可见,长期、有规律的阳光长跑活动,随着阳光长跑周次的增加,耐力水平提高也越来越明显。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王嵘在研究中指出:经过10周系统的训练,大学生最大吸氧量、无氧阈等生理指标有显著提高,反映了大学生有氧能力和心肺能力明显增强,因而耐力素质成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还指出:每周训练3次的,增长的幅度高于每周训练2次的[8]。反映了不同锻炼周次,人体有氧能力和耐力素质提高程度也不同。同样,日本专家池上晴夫教授也指出:每周锻炼1~2次,锻炼效果只有一点蓄积,不显著,如果每周锻炼3次,这样锻炼可充分蓄积,也不会产生疲劳,如果增加频率为每周4次或5次,效果则大大提高[9]。因此,要阳光长跑发挥其最佳效能,应该让学生每周3次以及3以上的长跑次数。
到底阳光长跑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程度是怎么样,本文以学生阳光长跑前后耐力素质成绩差值为因变量,阳光长跑次数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直线回归方程:y=-1.403x。从该公式我们可见:每增加1次阳光长跑,耐力成绩就会提高1.403s。可见,阳光长跑对耐力素质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大力提倡阳光长跑活动。
4.1 持续、有规律的阳光长跑活动对学生耐力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影响效果看,速度为男生>2.1 m/s,女生>2.0 m/s的阳光长跑对学生耐力素质影响效果比较明显。
4.2 从不同阳光长跑周次对耐力素质影响情况看,每周3次及3以上锻炼效果最佳,而且随着每周阳光长跑次数的增加,学生耐力素质进步幅度也增加。
4.3 阳光长跑次数与学生耐力素质存在很强线性关系,可以大力倡导阳光长跑活动,提高学生耐力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5.1 加强学生对耐力素质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该积极举行一系列有关耐力素质的讲座,可以邀请各方面相关知识专家进行耐力素质的知识讲座,完善学生对耐力素质的认知水平,通过讲座,加强学生在思想上对耐力素质的重视,最终能引导学生自己行动。
5.2 由于阳光长跑在户外,学生自行完成指定路线,所以一定要加强保障线路安全性,以防出现运动损伤及安全问题给学生造成的伤害。
5.3 深入开展阳光长跑活动。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开设一条专门阳光长跑之路,形成本校特色。注重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与建设,形成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运用多种方式鼓励或吸引学生参与阳光长跑活动,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
5.4 建议增加现行阳光长跑方案中偏轻组、偏重组、肥胖组的跑步速度要求,可以提高到2.0 m/s,以增加阳光长跑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