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丹 帅正彬郭江洪 杨 斌 陈征昊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果肉细滑,味道鲜美,我国南北各地均普遍种植。丝瓜作为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随着流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丝瓜的周年需求量也逐渐增大。然而,丝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起步晚且进展缓慢,专门从事丝瓜新品种选育的单位还不多,育成的品种也不够丰富(高迪明 等,2001;罗少波等,2006;刘志华 等,2014;帅正彬 等,2017),因此急需科研工作者选育出更多优良的杂交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3号早熟、高产、皱皮,正是针对四川及长江流域尤其是成都及周边区域对皱皮丝瓜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而选育的。
蓉杂丝瓜3号是以21-8为母本,以14-5A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丝瓜一代杂种。母本21-8是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丝瓜课题组收集的来自成都本地的农家品种成都皱皮丝瓜中筛选出的皱皮优良株系21号,经6代自交定向选育获得的稳定自交系21-6-1-4-5-8-4(简称21-8),表现为早熟,生长势强,一般始瓜节位为第11节,主蔓结瓜为主,结瓜多,果实棒形、皱皮、绿色具浅绒毛,纵径26.5 cm,横径3.9 cm。父本14-5A是由来自江苏的14号材料经7代自交定向选育获得的稳定自交系14-5-4-19-6-5-5A(简称14-5A),表现为早熟,一般始瓜节位为第6节,主蔓结瓜为主,节节都有瓜,果实圆柱形,果皮绿色、布细瘤,纵径
2010年配制组合,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4年在四川省内不同生态点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田间技术鉴定,2015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蓉杂丝瓜3号,审定编号:川审蔬2015018。近3 a(年)已在四川成都、南充、泸州等地累计示范推广逾120 hm2(1 800 亩)。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1年在成都双流九江镇进行试验,以早冠406为对照,3月3日播种,4月12日定植,按1.6 m包沟筑厢,株距1 m,每小区20株,小区面积14.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表1),蓉杂丝瓜3号于6月1日始收,从播种到始收90 d(天),比对照早冠406提早4 d(天)采收。蓉杂丝瓜3号前期产量986.2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9.4%,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产量为2 010.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7.9%,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2.1.2 区域试验 2012年在彭州、双流、泸州3个试验点,2013年在达州、攀枝花、南充、彭州4个试验点,2014年在达州、攀枝花、南充、双流4个试验点分别开展了蓉杂丝瓜3号的区域试验,以早冠406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40株,周围设保护行。栽培密度按当地习惯,按1.4~1.6 m包沟筑厢,双行栽植,株距0.8 m,小区面积22~26 m2。由于不同试验点田间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同,各点之间产量差异较大,综合3 a(年)试验数据,蓉杂丝瓜3号的平均前期产量为1 177.1 kg·(667 m2)-1,比对照早冠406增产18.6%,平均总产量2 816.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5.6%,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表2)。
2.1.3 生产试验 2013~2014年先后在龙泉、双流、崇州、新津等地进行了蓉杂丝瓜3号大区生产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结果显示,蓉杂丝瓜3号平均产量为2 954.8 kg·(667 m2)-1,比当地同类对照品种增产18.5%~24.4%(表3)。
区域试验中调查了不同生态点的蓉杂丝瓜3号与对照的生育期,结果显示(表4),3 a(年)各点区域试验中,蓉杂丝瓜3号均比对照表现早熟,从播种到商品瓜始收平均需要84.3 d(天),比对照早冠406提前2.1 d(天)。
表1 蓉杂丝瓜3号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 蓉杂丝瓜3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蓉杂丝瓜3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4 蓉杂丝瓜3号早熟性调查结果
通过区域试验各试验点田间观察(表5),蓉杂丝瓜3号的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21.4%、 3.9%,均低于对照早冠406;综合来看,蓉杂丝瓜3号比对照抗病性更强。
表5 蓉杂丝瓜3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
蓉杂丝瓜3号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第1雌花节位为第6~11节,以后节节产生雌花,主蔓始瓜节位为第6~12节,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瓜圆柱形,皱皮,嫩绿,果实纵径25~32 cm,横径4.2~5.4 cm,单果质量280~340 g,肉质细嫩,口感好。在四川,春播从播种到始收84 d(天)左右,一般早期产量650~1 500 kg·(667 m2)-1,总产量1 800~3 500 kg·(667 m2)-1。田间对枯萎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早冠406。适宜在四川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特别适合喜好皱皮丝瓜的地区栽培。
适时播种,四川地区早春设施栽培1月至2月中旬播种,采取小拱棚加大棚育苗;春季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采取小拱棚育苗。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入有机粪肥2 000~2 500 kg、过磷酸钙50 kg、复合肥(N-P-K为15-15-15)50 kg和硫酸钾30 kg。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条件和栽培习惯,合理密植。早熟栽培每667 m2栽1 500~1 700株,春季和夏秋露地栽培每667 m2栽700~1 000株。夏秋棚架栽培每667 m2定植300~660株。四川盆地内可适当降低密度,攀西地区可适当增大密度。及时理蔓上架、整枝,搭“人”字架或棚架。藤蔓生长盛期、盛花果期及时追肥,及时摘除老黄叶及过多的雄花、侧枝和畸形瓜、僵化瓜等。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病毒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病虫害。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7~10 d(天)可以采收,盛果期每2 d(天)采收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