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燃王显凤廖钦洪李洪海刘奕清吴 林*
(1重庆市幅沅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2160;2重庆市永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重庆402160;3重庆天沛生姜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生姜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2160;4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重庆市特色植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经济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402160)
生姜(Zingiber of fi cinale Roscoe)是全球重要的食药同源蔬菜,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植物之一(叶刚飒 等,2011;侯小桢 等,2017)。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生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农业部统计,我国生姜年产量约1 000万t,约占全球生姜总产量的45%。在重庆,生姜年均种植面积1.3万~2.0万hm2(20万~30万亩),主要分布于永川、荣昌、潼南、江津、梁平、丰都、云阳、万州、黔江等20多个区县,每667 m2产值在1.5万元以上,已成为丘陵山区农民精准脱贫的特色经济产业。然而,由于生姜以根茎无性繁殖为主,致使种姜携带多种病原菌,造成新品种选育受限,品种匮乏,成为制约生姜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菜用生姜的主要特点是皮薄肉嫩,水分多,纤维素少,姜辣素含量适中,可做调料,亦可加工成丝炒食、凉拌等,在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广泛食用。重庆文理学院与重庆市幅沅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开展了菜用生姜新品种育种攻关,从引进的广西白姜群体种中筛选获得了优良单株,并通过无性繁殖,反复优株选择,于2009年培育出高产、脆嫩、抗病的菜用生姜新品种渝姜2号,2016年9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目前,渝姜2号已在重庆及四川、贵州等菜用生姜栽培区累计推广种植1.2万hm2(18万亩),并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优势主导品种。
2006~2007年重庆文理学院生姜课题研究组从广西引进白姜群体种约6 000株。2008年对这些单株进行综合评价,以产量、粗纤维含量以及姜瘟病抗性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筛选出10株性状优异的白姜新材料。2009年对这10份材料单独种植,从中优选出单株长势旺盛的3个品系,代号分别为BJ-603、BJ-608、BJ-609,经检测其鲜姜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4%、0.9%、1.5%;姜瘟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1、6.7、15.8。2010年对这3个品系进行田间性状和姜瘟病接种鉴定,结合植株长势旺、粗纤维含量低以及姜瘟病抗性强的选育目标,经过初选、复选,BJ-608单株符合育种目标。2011~201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5年分别在重庆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丰都县和忠县5个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年9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命名为渝姜2号(渝品审鉴2017009)。
2011~2012年在重庆市特色植物种苗科技城与黄瓜山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1),以白姜群体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m×4 m),株距20 cm,行距40 cm,3月下旬栽培,10月下旬收获。渝姜2号田间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两年平均产量为3 744.4 kg·(667 m2)-1,较对照增产 24.7%。
表1 渝姜2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013~2014年参加重庆市共10点次的区域试验,包括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丰都县和忠县5个试验点(表2),以当地白姜群体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m×4 m),株距20 cm,行距40 cm,3月下旬栽培,10月下旬收获。渝姜2号两年10点次试验产量在3 412.4~3 568.3 kg·(667 m2)-1之间,平均产量为3 484.0 kg·(667 m2)-1,较对照增产25.4%,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
2015年渝姜2号参加重庆市5点次生产试验,包括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丰都县和忠县5个试验点,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各点试验面积10 000 m2。渝姜2号平均产量为3 286.4 kg·(667 m2)-1,较对照白姜群体种增产22.6%,各试验点平均产量与对照都达到显著差异,其中丰都试验点达到极显著差异(表3)。
2010年10月,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表4),渝姜2号粗纤维含量为0.9%,极显著低于对照白姜群体种;总糖含量为13.0 g·kg-1,显著高于对照。
2014年6~8月委托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对渝姜2号进行姜瘟病田间接种抗性鉴定(表5),姜瘟病抗性评价参考史秀娟等(2011)的方法。高抗(HR):病情指数为0~10.0;中抗(MR):病情指数为10.1~30.0;轻抗(LR):病情指数为30.1~50.0;感病(S):病情指数为50.1~70.0;高感(HS):病情指数为70.1~100.0。从发病初期至发病末期,渝姜2号对姜瘟病的抗性均高于对照白姜群体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高抗性。
表2 渝姜2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渝姜2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4 渝姜2号根茎品质指标
渝姜2号从播种至收获需180 d(天)左右,植株呈深绿色,高度为91.2~93.5 cm,叶色深绿,披针形,叶长22.3~24.5 cm,叶宽2.1~2.7 cm,基部略狭,叶端渐尖,有抱茎的叶鞘;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长10.5~11.4 cm,厚约1.2 cm,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分蘖数为24~26个,质脆,具芳香及辛辣味,85%以上单株根茎质量为0.49~0.51 kg。根茎总糖含量为13.0 g·kg-1,粗纤维含量为0.9%。每667 m2产量超过3 200 kg,田间接种鉴定表现高抗姜瘟病,适合重庆地区推广种植。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的壤土种植。若在姜瘟病、腐霉病等发生严重的地块种植,生姜播种前30 d(天)应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 kg,优质复合肥(N∶P2O5∶K2O=19∶7∶19)150 kg,硼、锌、镁等微量元素肥3 kg,耕地时翻入土壤,深度40 cm以上。选择肥大、丰满、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姜种,每667 m2用种量300 kg。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株距20 cm,行距40 cm,每667 m2定植约7 000株。待生姜发棵进入二苗期(姜母定植后第2颗芽出土),培土并追施100 kg有机肥及25 kg复合肥;待生姜发棵进入三苗期(姜母定植后第3颗芽出土)进行第2次培土,同时追施25 kg复合肥;约20 d(天)后进行第3次培土并及时适量追肥。生姜根茎以9~10月收获的产量高、品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