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年华(五)

2019-03-14 12:23盛小云
苏州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武大郎潘金莲武松

盛小云

盛小云 刚回苏城10 岁和三姐合影

十五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施耐庵的《水浒传》关于武松这个人物的章节并不多。盖叫天的京剧《武松》两小时也就演完了,而长篇弹词《武松》每天两个小时一连可以说上半个月,甚至更长。可能大家听得最多的是苏州评话和扬州评话。而杨振雄先生创作改编的长篇苏州弹词《武松》,以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的爱恨情仇为主线,人物刻画细腻深邃,语言对白准确精炼,情节安排丝丝入扣。通过杨振雄、杨振言两位老师的精彩演绎,这部长篇弹词已成为广大观众百听不厌的杨派艺术经典作品。京剧大家盖叫天是振雄老师的好友,也非常喜欢评弹,这位“活武松”应邀在杭州连续听了两个月,对振雄老师的改编和兄弟俩的表演,啧啧称道,赞叹不已。书中不仅把武松的威武勇猛、重情重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深了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细微之处的交待,特别是潘金莲这个角色,振雄老师真是把她演活了。

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一出场就是个坏女人的形象。数百年来,潘金莲一直是妖冶、淫荡、狠毒的典型。而杨派长篇弹词《武松》中的潘金莲原是一个好姑娘,从善良的懵懂少女逐渐沦为遭人唾弃的杀人凶手,这个人物的心路历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书中需要增添很多内容和情节。振雄老师妙趣横生的设计安排,跌宕起伏的内心剖析,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情味隽永,犹如一壶陈年老酒,沁人心扉,令人回味无穷。从第一次排演《挑帘》后,我就成了杨派艺术的发烧友,前后排演过《大郎做亲》《叔嫂初逢》《戏叔》《出差》《挑帘》《回差》六回折子书,这也是潘金莲逐渐堕落的整个过程。

振雄老师合理还原了潘金莲的身世。她从小父母双亡,卖身进张府做了丫鬟,面对张大户的调戏引诱,她不为所动,毅然拒绝:“我不愿做小!”她曾具有许多拜金女所不及的优良品质和铮铮傲骨。当张大户心怀叵测地把她许配给武大郎时,她侥幸地以为从此可以跳出苦海,还暗暗地感恩东家。这样的安排也交待了如花似玉的潘金莲怎么会嫁给丑陋不堪的武大郎的缘由。

曲艺是本色出演,没有服装和道具的辅助。振雄老师的书台形象是评弹界公认的儒雅潇洒,是观众心目中的“男神”。然而,毕竟是男士,身着一袭长衫又如何来演绎十七、八岁的潘金莲呢?这分寸感太有讲究了——差之分毫不像,演过一点显“娘”。振雄老师的表演风格犹如一幅中国画,注重意境,但求神似,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几近完美的境界,举手投足之间把一个花季少女演绎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但是我不能完全模仿他,毕竟男女有别;而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汲取前辈老师的艺术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长处,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初演潘金莲时,我曾走入误区,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人物,演惯了小姐丫鬟比较单纯而又脸谱化的角色。所以一开始,我把她演成了近乎大家闺秀的模样。幸亏杨振雄老师大弟子陈毓麟伯伯的及时提醒。说到毓麟伯伯,可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们两家一起下放到苏北,又一同落实政策重回苏州评弹团,后来成了邻居,所以我和毓麟伯伯特别亲热。小时候父母差点把我送给他做女儿呢!现在见面时还经常和他开玩笑:“您当时不要我,现在后悔吗?”他说:“一点也不后悔,我和你父母一个单位工作,而且住得这么近,要了你也养勿家的呀。”确实,我们好多年都住在评弹团的宿舍楼里,还有“小飞调”的创始人薛小飞老师。我在家练唱时,他们都会主动上门指点。我就是吃着“百家奶”长大的,营养丰富,终身受益。毓麟伯伯说:“你要记住潘金莲没有读过书,是个丫鬟出身。”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脑洞大开,豁然开朗,顿时就找到了灵感:是啊,潘金莲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长得俊俏美丽,渴望美好的爱情。但是见识有限,比较单纯,活泼有余,稳重不足……

厘清了人物的出身背景,就像认识了她,表演时也就有了底气。《大郞做亲》中的潘金莲坐在花轿里心情十分喜悦,她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我的丈夫叫武大郎,名叫大郎,那肯定长得又高又大;姓武么肯定有武功!这两句说表一定要夸张,带点孩子气,通过语气和声调的变化把情绪努力挑高,达到“喜极”的效果。

然后挑开方巾,当发现所嫁丈夫竟是人称“三寸钉”的丑男时,她的美梦破灭,顿时跌入了绝望的深渊,痛不欲生。此处的“绝望”和前面的“喜极”正好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而正在她进退两难时,武大郎却说:“你不愿嫁给我,放你走你又没去处。那这样吧,你就住在这里,我们暂时做一对挂名夫妻,等你找到去处再走,可好?”大郎的忠厚善良深深打动了潘金莲,原来这丑男人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她想通了,心甘情愿和他白头偕老,她要和封建礼教做一次壮士断腕式的抗争!嫁给他,和这个“小矮人”好好过日子。“呃哦……!”潘金莲的这句道白我表演时极尽所能地拖长音,否极泰来,绝处逢生,每每至此,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回书中的潘金莲,我把她演得单纯、可爱、妩媚、善良。紧紧抓住潘金莲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在唱腔上以情带声,在说表中注重语气节奏,充分展示艺术感染力,才能让观众的情绪不由自主地跟着你走。

十六

然而,丑男配美女,遭到了世俗偏见的嘲笑和唾弃。软弱的武大郎只能忍气吞声,受尽凌辱,更无力保护妻子。潘金莲想要的虽贫苦却安逸的日子终成奢望,渐渐对丈夫产生了不满和鄙视。当英俊威武的小叔出现在面前时,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感眼前一亮,勾起重重心事,心中重新燃起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以致情感失控。《叔嫂初逢》这回书是当年苏州市评弹团的老团长龚华声先生根据振雄老师的版本重新整理修改的,金丽生和魏含玉两位老师带着它去法国演出,备受欢迎。

我拿到脚本,对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分析和揣摩,又听了振雄老师的长篇原版,在潘金莲看武松的的唱片中加了几段说表:“为啥突然会面红心跳?啊呀,这位叔叔生得实在太好看了呀!”“他们弟兄俩人哪里有一丝一毫的相像之处?我是如此美貌,男人却这般丑陋!我这样的标致和这位叔叔倒是匹配勒匹配……”“啊呀,男人虽然朆嫁着,这位叔叔倒拨我该着(拥有)格……”通过语气声调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把当时潘金莲复杂的心情细腻而生动地诠释出来,平添了几多笑料。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把她对武松的爱慕、对武大郎的不满和鄙视充分地展现出来,虽出道德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潘金莲对武松的爱慕之情,虽然人所不齿,但又“情有可原”,这就是人性!然而在我们曲艺的舞台表演中,人物的细微情感变化是很难把控的。所以《戏叔》中的表演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要表达出金莲对武松的真情爱慕, 甚至按捺不住多次挑逗他,但却不能过分,更不能给人以淫荡之感,因为我是在演绎北宋时期的故事。尽管潘金莲尽力控制自己,但武松极其反感,拍案警告,拂袖而去,叔嫂不欢而散。这回书的表演既不能完全遵循封建主义的观念, 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处理。要把潘金莲这个角色精准地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使听众对潘金莲既同情又痛恨。在唱腔设计上我没有完全运用过去自己演唱“俞调”时的套路,也没有照搬“杨俞调”的风格,而是将“杨俞调”的演唱方法融入传统的“俞调”唱腔中,既有“杨俞调”中的刚性,也有传统“俞调”的柔糯,两者结合,跟着感觉走,似说似唱、带有新意地表现潘金莲彼时彼刻的复杂心境。

紧接着,武松接上司命令要出差数月,匆匆回家与兄长道别。金莲误以为武松回心转意,不禁大喜,怨恨之情瞬间烟消云散。谁知兄弟话别,武松对哥哥的声声提醒,句句刺痛着金莲,故使她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出差》中的潘金莲已非原来那么单纯、善良,残酷的现实已经使她变得世俗泼辣,这一系列的心理经历和蜕变过程,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更加丰满。这回书里的潘金莲前后情感落差很大,任何艺术都是在对比中产生美,反差越强烈就越能抓住观众。

到了《回差》一书时,潘金莲已堕落成杀人犯。武松完成公务急冲冲回家,渴望着弟兄相会。岂料想,踏进家门出现在眼前的却是兄长武大郎的灵台,禁不住跪拜痛哭。这一下惊动了楼上的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正柔情蜜意之时,忽闻楼下武松的哭声。这里有一段快口表白,穿红着绿、浓妆艳抹的潘金莲卸妆、脱衣换孝服,西门庆帮她摘插戴、教她如何应付武松的盘问等等,这一连串说白要求上下手配合默契,节奏紧凑,如急惊风般地完成。战战兢兢的潘金莲被西门庆催着下楼,面对武松言辞犀利的盘问,小心惊慌地应付着,时不时偷窥武松的神情,看他是否相信自己的谎言。装腔、做作、心虚、惊恐,这时的潘金莲已非武松出差时那般蛮横泼辣,更像狐狸见了老虎,既温顺又狡猾。六回书中的潘金莲,每一回都不相同。动态的情节,起伏的情绪,很多地方我都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十七

随父母从苏北刚回城那阵,我是评弹团的“小常客”,团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很喜欢我,亲昵地叫我“小长生果”。这个雅号还是我出生不久时起的,因为长得特别结实,手臂伸出来肉嘟嘟地像一粒长生果,由此得名。后来经过苏北广阔天地艰苦磨练回城后,团里的叔叔阿姨们就在原来的这个昵称上又加了“苏北”两个字——“苏北长生果”。这个称谓延续到我进团成为青年演员,前辈老师们还这样叫我,以至于苏北的同学来评弹团找我,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没有“盛小云”这个人。直到有一次,在团门口的大街上,一声穿透力特强的声音“长生果……”我下意识应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陈剑青老师,瞬间招来众多行人齐刷刷的目光盯着我,惊奇无比,窘得我无地自容!脸上阵阵发烫,姑娘家咋就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好不尴尬!打那以后,我就郑重其事地向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们打招呼:请别叫我这个雅号了。打那时起,老师们也渐渐习惯了我那与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谐音(吴语)的崭新艺名——盛小云!

长篇弹词《武松》中的经典折子我大多是和我们老团长金丽生老师合作的。说起金老师,我和他真是有缘。当年全家下放苏北时,襁褓中的我才10 个月大;动身那天,金团和其他几位团领导一起去船码头送行。直到现在他还会经常提起这件事呢。后来我们家从苏北回到苏州,当时我10 岁。记得我和金老师的第一次正式见面特别有趣。那天我跟着父亲来到团部,安静的大厅突然热闹起来。原来团里的“男一号小生”带着一个大姑娘走了进来。“金丽生,阿要搭伲介绍一下吧?”坐在一旁的赵慧兰老师有的放矢地调侃道。被问的人有点腼腆,微笑着指指身旁那位长得胖嘟嘟的姑娘介绍道:“这是我的女朋友……”金老师的女朋友虽然不算十分标致,但是圆圆的脸庞非常富态,她倒是大大方方和大家一一打招呼。而金丽生老师则有意岔开话题,转移目标;他特地走到我身边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蛮可爱的,谁家的?”其实当时的我长得真的很丑,经历八年的“风霜刀剑严相逼”,满头黄毛,黑黑的皮肤,还掉了一颗门牙,“惨不忍睹”。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一点都不可爱。站在一旁的父亲说:“是我的小女儿叫卫卫。”回头对着我:“卫卫,叫叔叔。”“哦,就是那颗苏北长生果哦。”引来一阵哄笑。我当时还暗暗得意,心想我的名气倒蛮大的。只见这位叔叔虽然眉毛有点倒挂,但难掩他别样的气质,高大的身材,英俊的脸庞,我嘴里叫了声“叔叔”,心里直嘀咕:哇,好帅气哦!世间事就是那么难以预料,长大后我居然和这位幼时心中的偶像级人物拼双档,真是三生有幸!当时的金老师做梦也不曾想到眼前这个黄毛丫头将来会成为他的合作者。

盛小云和金丽生老师《戏叔》演出照

1994 年10 月,江苏省首届曲艺节在徐州举行,这是我省由政府主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曲艺盛会。团领导研究决定,为了充分展示我团实力,安排我和金丽生老师拼档参加此次比赛。出道不久的我能和这样一位当红名家合作,真有点诚惶诚恐,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当时,我们分别在外演出长篇,为了便于排练,团部把我们都安排在无锡市区的两个书场。金老师特别照顾我,每天演出结束就赶来排练。他在长篇《秦宫月》中节选了一段《父子相认》。这回书说的是秦王嬴政得知吕不韦私通太后,且势大滔天,图谋不轨,怒气冲冲赶来要诛杀吕丞相。吕不韦无奈之下吐露真情,说出与秦王乃是父子关系。秦王知道身世后,感动肺腑,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满腔愧疚,跪地相认……这回书情节曲折,情感丰富,我很喜欢。但书中两个都是男角色,金老师肯定演吕不韦,秦王角色只能由我来担纲,这对一个姑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最后的一档唱片,是写嬴政知情后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全书的高潮部分,难度很大。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却没有全部按照原来的版本。在得到金老师的同意下,我把秦王角色从本来的中州韵改成普通话,一则在徐州演出,便于观众听懂;二来普通话更能表现秦王凶狠威严的帝王气质。唱词中一些音韵平仄不调之处,在母亲的帮助下作了调整和修改。特别是唱腔设计,我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最后我是在“蒋调”的基础上揉进了丽调的唱腔,演唱的节奏随着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运用了慢弹慢唱、快弹慢唱、紧弹紧唱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逐渐把气氛层层递进推向高潮。对金老师来说,这回书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但是艺术家就是不一样,一丝不苟地讲究,一招一式地探究,一如既往地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和金老师在比赛中,第一次合作居然达到了“老双档”的默契,双双获得优秀表演奖。

1995 年5 月,我们带着这回书应邀参加了上海东方电视台主办的“东方妙韵”大型会书。这次活动集中了两省一市的评弹精英、名家新秀,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记得参加这次演出还闹出了一场大笑话。当时我刚结婚不久,不知是谁透露了这个“热点”,记者采访时询问,我也并不回避。谁知没过几天,在《上海电视》杂志上出现了一段会书中的花絮, 说我为了参加这次评弹盛会,放弃新婚蜜月度假,夫妻双双认真投入排练……这则新闻给金老师带来了莫大的烦恼和伤害,他的老同学纷纷打电话询问何时离的婚? 为何离婚? 何时结婚?咋没喝到喜酒?连远在法国巴黎的上海联谊会秘书长曹奎源先生都打电话来责问:“你夫人这么老实,为什么要抛弃她?没想到你是现代陈世美!你这么做,我们很看不起你……”扰得他不得安宁,啼笑皆非,大呼冤枉!说一定要和他们打官司。我却劝说道:“金老师,省点精神吧,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谎言总会被戳穿的。让他们去胡编乱造,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岂不悠哉! ”我的回答“雷”到了金老师,他竖起大拇指:“看勿出,小娘仵(小姑娘)涵养倒蛮好格!”其实我是青年晚辈,无名小卒,并没有受到任何困扰,故心态自然平和。

猜你喜欢
武大郎潘金莲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笑(外一首)
我家里的武松
武松的醉与不醉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武大郎其实不矮
武大郎是如何变矮的?
武大郎乃堂堂七尺男儿
有多矮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