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敏
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若问当地居民,知不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吴德沛主任,想必有许多的人会说知道。2001 年6 月13 日,为女孩陈霞做骨髓移植手术的事,牵动了海峡两岸无数的人,在《生命二十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的电视全程直播中,那个穿着白大卦、双目炯炯的主治医生形象,早已被无数人铭记。
如今,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的吴德沛,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带头人,并且身兼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等职。20 年来,吴德沛带领团队建立恶性血液肿瘤的诊疗关键技术,创建“苏州造血干细胞精准移植模式”,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他所领导的血液科年门诊量突破12 万人次,住院患者1.3 万人次,外埠患者比例78%,年移植例数超过700 例,位于全国第二。血液专科连续六年排名复旦医管所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前四位。2019 年5 月,历经两年的努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终于以全国第一的佳绩,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创新基地。
而在这些头衔与荣誉的耀眼光芒背后,更多的却是别人看不见的艰辛。从医四十多年,吴德沛始终心无旁骛,埋头于治病救人的事业。他说:我只想当个好医生,救人性命。
吴德沛和小患者
1958 年的秋天,吴德沛出身在连云港赣榆县一个教师家庭。当时,吴德沛的父亲是赣榆县中学教导主任,两个叔叔是中小学教师,爷爷是乡村私塾先生。知书达理的家庭,使吴德沛从小养成了好学的习惯。
1975 年夏天,17 岁的吴德沛高中毕业。在少年吴德沛的心中,上大学是最大的梦想,但当时的大学招生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推荐上学,而那一年他哥哥已经被推荐进了大学,一个家庭不可能两个孩子拥有这样的好机会。因此,吴德沛一心想上大学的梦想就此搁置在心底,在老家沛县当起了农民。由于做事认真,有文化又虚心好学,回家务农的吴德沛不久就被公社农科站看中,调去做农业科研工作。
说起生命中的第一份科研工作,吴德沛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沛县农村大量种植蔬菜水稻等农作物,但专门吸食农作物营养的蚜虫非常多,于是吴德沛所在的农科站培育了蚜虫的克星——七星瓢虫,等到它们大量成虫后放到田里去吞噬蚜虫。这一生物保护农作物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县农业局的重视,一位局长前来调研,并让吴德沛写一份有关情况的稿子。17 岁的吴德沛迅速伏案写好文稿,局长一看极为赞赏,交给了沛县广播站播出。不仅仅由于文稿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给吴德沛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他被借调到县植物保护站工作。
1977 年10 月,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正在县植保站认真工作的吴德沛喜出望外,他赶紧找出高中课本复习。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吴德沛天天挑灯夜战,连上厕所都要捧着一本书。1977 年底,在县植保站的田野边,吴德沛收到了苏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兴奋得想大声歌唱,他梦想像天上的飞鸟一样,向着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飞去。
就这样,吴德沛走上了他漫长的求学深造之路。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以及两年赴法学习与三个月赴美学习。当年在县植保站培育七星瓢虫的少年吴德沛,凭着对事业的无限执着,加上严格规范的学术训练和科学有序的临床工作实践,为他今生挚爱的从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最近的十年里,吴德沛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47 篇,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5 项。主编专著6 部,主编国内首部规培医师教材,连续15 年参编五版《内科学》统编教材,牵头组织编写MDS 等多部中国血液肿瘤诊疗指南。先后荣获欧洲骨髓移植杰出成就奖(2015)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
他说:党给予我学习的机会,让我走上从医之路。我唯有不忘初心,竭尽全力回报党和人民。
已经远去的2001 年,可以说是吴德沛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年。那年6 月13日,吴德沛作为主治大夫为女孩陈霞成功移植台胞志愿者捐献骨髓,原本默默无闻的医生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当时海峡两岸共有30 多家新闻媒体、86 位记者对骨髓的抽取、运送、交接、移植进行了全方位的全程跟踪报道,这对担任骨髓移植的主治医生吴德沛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充满了巨大的压力。但救人性命是医生的天职,吴德沛没有一丝犹豫。在亿万人的注视下,吴德沛将个人的成败得失搁置脑后,成功实施了江苏省首例非血缘骨髓移植,有力地推动了中华骨髓库的扩容建设,现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而重获新生的陈霞,从此称呼吴德沛为“苏州老爸”。
吴德沛常说一句话:病情无大小,关乎生命的事都是大事。在他心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2003 年,一个安徽的女性白血病人,怀着对生的希望,辗转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进医院时,病人已经昏迷不醒。吴德沛带着他的团队立刻给她会诊,做白细胞清除手术,为她确定了最佳方案。得知这个女病人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也没有医保的情况后,吴德沛想方设法为她节省了许多费用,还带头组织医务人员为他捐款。治疗结束后,由于经济的原因病人选择了回家休养。吴德沛工作很忙,但他从没有放下这个病人,叮嘱血液科的几个医生持续关注她的身体状况。令病人难以忘怀的是,吴主任的关心细致入微。那时候长途电话费不便宜,当病人时不时从老家打电话向吴德沛咨询时,吴德沛总是要求她把电话挂了,由他再打过去。吴德沛精湛的医术和细致入微的关心,给了病人对抗病魔的勇气。十六年过去,这个病人说起吴德沛主任依然感动如初。
几年前,一个从事金融工作的女病人,在第一次进舱治疗时非常害怕。吴德沛为了打消她的这种紧张心理,特意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穿上防护服陪她一起进舱,轻声慢语地陪她聊天,帮助她放松心情。通过交流,给了病人很大的触动,消除了她的担忧和恐惧,也给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自此之后,这个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康复后,病人感激地说:吴德沛主任是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不会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
2012 年11 月,苏州的一个年轻学子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查出了白细胞高出正常值十余倍,家里所有的人心急如焚。特别是住在南京耄耋之年的祖父,得知孙儿患了血液病寝食难安。这个年轻学子马上坐飞机回国,赶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请吴德沛诊治。经过吴德沛的系统精心治疗,年轻学子终于康复出院。看到孙子康复如初,身为著名书法家的爷爷感激万分,思考了一个星期,终于拟定了“德心佑天下,沛泽惠江东”的藏头楹联,上联指吴德沛医德高尚,以仁善之心医治四面八方的血液患者;下联指现在血液病治疗呈三强态势:北京、天津以及苏州,故以三国典故,比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治疗团队负责人吴德沛医术超群,惠及众多病人。
这是一个病人爷爷的肺腑之言,也是许许多多被救治者的共同心声。2018年3 月,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吴德沛“中国好医生”称号。同年7 月,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吴德沛“最美人物”称号。
在吴德沛近两年双休天的出行记录上,有这样几个数据:飞行842489 公里,1457.31 小时545 次飞行,到达过67 个城市。
自从1999 年担任血液科主任之后,吴德沛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绕着工作来安排的。每周有三个半天门诊,其余时间,不是到病房查房、会诊、看望疑难病人,解决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就是埋头于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一到周末,吴德沛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飞往其他城市去参加各类与专业有关的活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吴德沛身兼的职务越来越多,吴德沛不再仅仅是医院的血液科主任、医学院的教授,他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也更加忙碌。
每天晚上12 点休息,清晨5 点多起床,睡眠六个小时不到。睡觉前把过去一天的事过一遍,起床前把新一天要做的事也想一遍。7 点左右,吴德沛来到医院穿上白大卦工作,他的衣领上别着一枚党徽。每个周末总是飞来飞去,忙于开会、讲课、讲座、会诊等活动。
上周五,也就是8 月2 日那天,吴德沛前往天津,参加天津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以及第十一届血液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血液青年医师论坛。8 月3 日上午,吴德沛飞赴深圳,下午他准时到达会场,为深圳“三名工程”授课。8 月4 日凌晨4 点,吴德沛起床赶往机场,坐上早班飞机,飞至上海后再坐车回苏,当天下午他又来到了血液临床病例大赛颁奖现场。
刚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的时候,吴德沛才41 岁。从当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他有一头黑发。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巨大的压力和繁忙的工作之下,吴德沛的发间出现了银丝,而他的血压也一路攀升,开始服降压药,后来甚至需要联合两种降压药治疗。紧接着,他的血糖和血脂也都升高。旁人叫他要多锻炼,吴德沛说没时间啊。他笑着说我现在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兄弟常伴左右。笑语盈盈的背后,有着别人不知道的艰辛。
有人问吴德沛,你在家里做点什么?他坦言,什么也不管。吴德沛自嘲地说,家就是我睡觉的旅馆。但是说到妻子,吴德沛言语之中有隐隐的歉疚,他说,家里男人女人的活都是她在做。在吴德沛的心中病人至上,为了他们生的希望,他愿意为大家舍小家。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吴德沛多年的忙碌与辛劳,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床位从36 张增加到278 张,病区从1 个扩大到9 个,拥有净化舱46 个。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苏州骨髓移植中心,形成了“精准移植”的苏州模式,迄今累计移植2500 余例,在江苏省内开设了首个日间病房。2015 年,欧洲骨髓移植存活率为61%,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存活率为72%。因此,吴德沛和他的团队被授予年度“圣安东尼——EBMT(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杰出成就奖”。科研工作取得了开创性的突破,在白血病等领域提高了全国的诊疗水平,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吴德沛培养了87 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数十位,已成长为血液专科前沿的领军人物。
2017 年1 月9 日,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给获奖者颁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恶性血液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带头人吴德沛和屠呦呦等著名科学家一起同台领奖。
今年5 月28 日,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定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通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喜讯传来,吴德沛与他率领的团队全体成员欣喜万分。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才会知道此次获批有多么不容易。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自2012 年启动以来,已在心血管疾病等11 个疾病领域布局建设了32 家单位。今年是我国首次在血液病领域设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所有的血液专科都梦想入选,但名额有限,迄今仅三家医院胜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其中唯一的地市级医院。
问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为何能有如此成就时,吴德沛谦虚地说:一是基础好,二是运气好。他提到,是众多老一辈专家学者共同构建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科的厚实基础,上世纪50 年代末,我国血液病学奠基人之一的陈悦书教授在苏州医学院开创了血液科,多项研究和治疗领跑全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领军的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1988 年,成立了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吴德沛说,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薪火传承。
1999 年,吴德沛出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当时他立下军令状,如果在任期内不能带领学科发展就自动退下。2002 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成立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009 年成立唐仲英血液研究中心,2011 年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014 年成立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在出凝血疾病、恶性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方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科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此次成功获批,更充分彰显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在血液病领域的国家一流水平和雄厚实力。
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吴德沛一心为病人的职业风范,获得了医学界的敬重和认可。2016 年10月,吴德沛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今年金秋,苏州市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正式启动建设。从医四十年,吴德沛从没有停止过努力前行的脚步,甚至在做了膝盖手术后,他都放弃休息静养,坚持拄着拐杖出门诊。如今,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他又要在血液学科这个高原上,攀登更高的高峰。
此时,病人心目中的“中国好医生”“最美人物”“苏州老爸”吴德沛,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吴德沛回答:医疗与科研是两条平行线,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一个,要让病人活得更好。吴德沛身为共产党员、政协委员、医生、教授,在他心目中,这四种身份的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
那天结束采访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身穿白大褂的吴德沛站起来往办公室走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 号楼,那里有他的办公室,有他的病人。在这幢大楼里,有所有病人的悲愁与希望,而吴德沛无疑是高举希望火炬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