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赵 妍,何少群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0)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1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有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育人工程中起了重要的经验学习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号)中指出:“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题旨在研究在医科大学生中开展以“临床教学实践为主,以医学科技创新、三下乡实践活动为辅”的“一主二辅、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开阔视野、良好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新时代医学人才搭建良好平台。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实践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加强临床带教床边教学、模拟教学、网络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实行早科研、早临床,如一、二年级跟临床带教教师做科研实验,跟医学基础教师做医学基础研究,到医院临床见习,感受紧张而进展有序的医疗工作;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乡镇、社区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系列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红色之旅”参观学习,到中学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参加春运志愿服务,对甲型流感、登革热、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进行防治宣教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劳动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陶冶情操,为成为优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临床实践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中加强临床带教的床边教学、模拟教学、网络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级临床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
1.1.1 实行早科研、早临床 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学生跟带教教师开展科研实验活动,利用寒暑假和假日到临床和基础实验室跟教师做科研课题,开展科研实验;跟卫生管理学院的教师做医学人文方面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研创新意识。本校2015级180人中参与率较高,达到60%;跟临床医生到门诊、病房见习,了解临床工作流程,感受临床进展有序的工作氛围,100%参与。
1.1.2 组织学生到乡镇、社区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团委、医院团委的部署,组织学生寒暑假和假日到乡镇、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专题调研,如大学生“四个全面”和“中国梦”理想追求调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调查,并开展卫生知识宣教等;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党史馆等进行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活动,走访老红军、老革命、烈士亲属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寒暑假和节假日到中学进行“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参加春运服务,对流感、登革热、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知识等进行防治宣教活动;成立柔济义务服务队,给群众义务推拿按摩、送医送药、导医导诊,对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探望、护理等;对青少年开展思想引导、心理咨询、课程辅导、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人文素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动手能力。参与率达到100%。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医德水平和五大维度水平(医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自我概念、个性特质、成就动机),为成为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1.3 设计修订“医科大学实践育人调查问卷”问卷共29个题目,反映五大维度素质:医学知识素质(专业课考核成绩绩点)、专业技能素质(临床操作技能、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自我概念(工作严谨性、关注细节、经验积累、人文素养)、个性特质(学习理解力、思维能力、自信心、沟通能力、创新力、压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成就动机。
选择本校2015级临床医学系某大班180人(A组)和广东某医科院校2015级临床医学系180人(B组)作为调研对象。编写问卷,共29道题,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代表评价越好。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9,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于2015年12月和2017年12月,组织20名本校大四实习生对上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先进行培训,明确本次调研的目的、意义、方式、注意事项及技巧,统一操作方法,减少人为误差。调查采取面访问卷,并提前告知被访者问卷只作为科学研究,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必承担责任,使其放心作答。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A组中男生94人,占52.2%;女生86人,占47.8%。B组中男生98人,占54.4%;女生82人,占45.6%,研究的学生性别比例符合人群分布。调研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采用t检验统计不同组别同一素质项目的得分,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5个素质项目中,A组的得分都高于B组(P<0.05),见表2。说明A组学生比B组学生在这15个素质项目中表现更好。
(1)从表1看出,A组实施“一主二辅、三位一体”的医科大学实践育人模式,与B组采用的传统教育模式比较,A组在参加科研、撰写科研论文、专业考试平均绩点、计算机一级通过情况、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获奖、参加“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说明针对性地设计教育项目,收效是明显的。
表1 调研对象的一般情况
表2 两组学生素质项目差异性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素质项目差异性比较(±s,分)
素质项目1专业课考核成绩绩点t P样本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得分3.5±0.680 3.2±0.698 3.7±0.713 3.4±0.877 4.1±1.321 3.2±1.251 4.3±1.220 3.5±1.166 4.4±0.970 3.4±0.620 4.8±1.154 4.1±1.132 4.6±0.764 3.7±0.478 4.7±0.736 3.1±1.505 5.0±0.000 4.6±0.922 4.8±0.625 3.9±0.595 4.7±0.757 3.7±0.582 4.8±0.551 3.6±0.620 4.8±0.503 3.8±0.503 4.8±0.746 3.1±1.515 4.7±1.027 3.9±1.524 2.4130.019 2临床操作技能2.0140.048 3工作严谨性1.9890.049 4思维能力2.0400.046 5成就动机2.6290.002 6经验积累2.2260.022 7关注细节2.2020.040 8沟通能力2.6200.018 9自信心1.9700.050 10学习理解力2.1210.045 11创新力1.9880.043 12压力管理能力2.3180.018 13合作精神2.0000.040 14人文素养2.6100.020 15计算机和英语水平2.3820.021
(2)从表2看出,在反映五大维度素质的15个项目上,A组得分高于B组(P<0.05)。这与卓越医生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卓越医生的培养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出发,要求卓越医生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1]。卓越医生培养模式中,突出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理念,与其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一致,这就表明实践、实习、见习在卓越医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卓越医生最终面对的是病人,他们的医学人文素质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环节,以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体现出来。对卓越医生而言,临床就是培养其医学人文素质最好的课堂,在这里,学生才能亲身感受到医患沟通和医学人文素质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素质修养[1]。
(3)“以临床教学实践为主,以医学科技创新、三下乡实践活动为辅”的实践教育模式是可行的。以临床教学实践为主是培养卓越医生的根本要求;以医学科技创新、“三下乡”实践活动为辅,在医科大学生培养中是需要同时兼顾的。医学专业理论教育是今后医生工作技能要求,而专项实践锻炼是丰富学生动手能力、加强人文情怀培养的要求。医生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需要培养工作严谨性、关注细节;医生工作也是经验性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医生工作又是需要终生学习的,社会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力、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减少医患冲突,提高创新力,培养良好的压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完成医疗任务、提高成就动机。专业相关的实践育人体系能提高科技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