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涛
由于科学教学的需要,实验室购买了六只活体家鸽,供学生观察。实验做完了,鸽子该怎么处理呢?杀了吧,太残忍;喂养吧,没地方。经过老师们的一番商议,最后大家一起把鸽子放生。
过了大约一周,我们还在猜想放生的鸽子过得怎么样了。一天早上,我们突然发现一只被放生的鸽子在实验室窗外撲腾。可能是最近天气变冷,它寻找不到食物,饥饿难耐,才会回来寻求帮助。我们赶紧把它请了进来,像对待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拿饲料、端水伺候着。吃饱喝足,它在午后的阳光下打了个盹,又飞走了。
过了一周,这只鸽子又飞回来了。这次它飞到了教学楼二楼的栏杆上,头一伸一缩地四处张望。我们又赶紧拿出食物和水喂它。路过的二年级小朋友看到了鸽子,一下子涌了过来,围在鸽子周围。鸽子扑腾一下,他们便欢呼一声,鸽子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明星。值日老师怕他们发生争执,便站在一旁维持秩序,顺带还当起了讲解员,解答小朋友提出的疑问。“一节多么活泼生动的科学观察课啊!”我不禁赞叹。
上课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鸽子。不久,学校安保人员来了,他们手拿着网罩扑向鸽子。鸽子受到了惊吓,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事后,我问安保人员,为什么要捕杀鸽子?他们的答复是,怕学生聚在一起出现踩踏事件。
我有些难过,不只为了那只鸽子,更为了我们的教育。
记得在教学“关于身边的动物”一课时,我想带领学生到学校苗圃寻找、观察一些小动物。当我把这个要求汇报到教学处时,领导拒绝了,并委婉地告诉我可以给学生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能和亲自发现小动物的教学效果一样吗?不一样!可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我不得已取消了计划。
回想起最近几年,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大多数学校取消了课间活动时间,取消了春游、秋游等社会实践;为了预防家长和社会媒体无理取闹,学校铺天盖地地开展“痕迹教育”,拍照留底,发收回执,一时间教育竟变得如此风声鹤唳。
“美的活动是教育灵性的表达。”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玩是他们的天性,但我们因为预防事故而取消他们的活动,禁锢他们的自由,这种捆绑式的空心教育虽暂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不会有任何意义。
我渴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更自由一些,社会、家长给予学校最大的宽容,让教育恢复自由;赋予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能够科学地管;让老师有权有责,能够负责地教;社会对教育评价相对独立,不受外界的过度干扰;完善法律,推进依法治校,让学校不再为了办“家长满意的学校”而左右为难。只有教育回归原本,教育生态才会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