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欢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缘于“动态生成”,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基于数学教学始终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出发点与归宿,教与学的这种合二为一,自然使得数学教学的一招一式透露出鲜明的理性精神,并在实践层面展现出其精致而灵动的教学风格。基于这种艺术特质,笔者将从创设趣味情境、注重动手操作这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打造精致、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创设趣味情境,打造精致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致、细密。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好玩、好动,有自己对应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性,为此,教师需要为他们营造出直观化、情境化、生动化的教学环境,雕琢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作品。从某种意义说,它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创设趣味情境,丰富学生感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培养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对于这节课,我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引入部分,就创造了一个“小小摄影师”的角色,并让这个角色贯穿于整节课,将新授和练习部分有机结合。
首先,我会事先拍摄一位学生不同方位的照片,在教学时,先卖个关子,出示他的背面,让学生来猜猜看“这是谁?”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活动,但仅根据背影照,他们根本猜不出,所以,就要出示侧面和正面来进行提示,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在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较为生动、轻松地体会到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只看他的一个面,要进行全面的观察。
其次,再引入一个新朋友——小熊维尼。通过这个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轻松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小熊维尼作为大家的新朋友,出场介绍必不可少:“Hi,维尼,我是xxx,我从你的什么面和你打招呼啦!”稚嫩的声音,俏皮的手势,在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和小熊维尼的位置关系就确定了出来。接着让他们再做“小小摄影师”,面向小熊,伸出双手,摆好镜头,随着“咔嚓”一声,将看到的样子拍下来,存在脑海里。
最后,再通过“1、2、3换换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小熊维尼进行摆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从前面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从后面看到的是他的背面,而从左、右两面看到的虽然很像,但仔细回忆,两者是有不同的,那么到底是哪里不同呢?让两个学生再上来拍一拍,发现原来是脸的朝向不同,从左面看到的脸是朝左的,从右面看到的脸是朝右的。于是,得出结论:可以根据拍到的物体脸的朝向判断出所在的位置。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的每一环节,新颖而有趣,一环扣一环,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也成功地打造了一节精致的课堂教学。
二、注重动手操作,营造灵动课堂
小学生因为年龄关系,相对认知能力较弱,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因此,要让学生对整节课的教学知识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动手操作实践。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可以利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灵动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老师在创设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下,让他们先利用三个正方体来摆一摆,通过观察摆出的“L”形物体,发现从前面看,可以看到有三个正方形,而从右面和上面看,虽然都是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呢?通过交流,学生发现,正是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才会不同。除了观察的位置会影响观察的结果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呢?再演示三个正方体所摆出的另外四种不同的摆法,可以看到他们从前面、右面观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同样都是用三个正方体来摆,同样都是从上面去观察,但看到的图形却不同呢?原来,物体的摆法不同,会影响到观察的结果。通过一层层更加深入的探究,学生发现数学是如此的有趣,相似却不相同,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研究完三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老师可以再增加一个正方体,研究四个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进一步来验证刚刚得出的两条结论。物体的摆法不同、观察的位置不同,都会影响到观察的结果。这样,老师就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将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丰富”“变化”的一面展现给了学生,使得数学课堂内容的讲解,特别是习题的讲解呈现多样、丰富的特性。在练习部分,老師先利用火眼金睛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一个面观察到的结果,推想可能的摆法。
最后,加大难度,挑战更难。增加一个正方体,再来思考可能存在的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挑战欲,开动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终极挑战,在给出的这些物体中,让学生思考,哪些物体从哪个面进行观察,就能看到指定的图形。从多个角度,发散了思维,巩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查考了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小学数学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思考、创造、感悟的课堂,它解放一切束缚,使每个孩子可以自由思考,独立操作,勇敢尝试。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将学生好动的特点发挥出来,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相信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所以,我们应该多赋予学生“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气”。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让每一个教师乐于教学,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