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平等观探究

2019-03-13 03:27王林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贽平等个性

摘 要:李贽作为明代中后期的“异端”人士,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思想家,他对许多问题都有不同于时人的见解。本文基于李贽的独特个性,分析他提出的圣凡平等、侯王与庶人平等、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李贽提出的这些观点石破天惊,对后世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贽;平等;个性

作者简介:王林(1993.7-),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李贽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在这一时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对他的思想赞叹不已,也有人对他嗤之以鼻。在批评者的眼中,李贽放言横议,直抒胸臆,毫无忌惮之心,自古以来,像李贽这样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因而被认为是一个“异端”的存在。

一、李贽的独特个性

李贽自幼便倔强难化,倔强,往往表现为一种固执的态度,一种对自我的坚定,不会为了迎合自己所处的环境而轻易改变,跟随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道路,既显示出一种李贽对自我本身的自信,也使我们窥探到在自信基础上所展现出来的狂者姿态。李贽曾自评:“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1]表现出其性格之独立自信、傲视一切的狂放,因而能够不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不为外力所扰,从容于礼法之外,不受世俗束缚,在人生有限的生命里能够超前于同时代的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李贽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一)圣凡平等

传统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固有的差异,存在着先天禀赋的差别,《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2]把人分成“生知”“学知”“困知”三个不同等级,即是在人的禀赋、认识能力上,先天地存在着差异,“生而知之”者是上等人,而“学而知之”和“困而知之”又次一等,人一生下来,人的禀赋先天就存在差异,这种等级区分是由先天决定的,不同等级之间不可改变。

针对人们先天禀赋中的不平等之说,李贽提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来否定这种差异,提出在“生知”上人人平等,他说:“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3]在他看来,人人都是“生知”的,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下之分。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人的天赋禀性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天赋差异,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平等的。

那么,这就消除了圣凡高下之分,圣人所能之事,愚夫愚妇也能;愚夫愚妇所不能之事,圣人也不能,愚夫愚妇与圣人是平等的,“圣人之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能,勿下视世间之夫妇为也……夫妇所不能,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4]这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平等的,这是一种天赋本能的平等,民众天生就是圣人。

(二)侯王与庶人平等

从人的天赋“生知”的平等,李贽最终推出了否定一切贵贱高下的“致一之理”,他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特未知之耳……人见其有贵、有贱、有高、有下,而不知其致之一也,蜀尝有所谓高下、贵贱者哉?彼贵而不能贱,贱而不能责,据吾所见,而不能致之一也。”[5]在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社会中,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人们依据各自的身份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表现尤为突出,但在李贽看来,侯王与庶人从自然意义上而言是平等的,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只有真正体悟了这个道理,才是真平等。事实上,高下、贵贱都是相辅相成、互為条件,可以相互转换的,又岂能因人的身份而贵之、贱之?

(三)男女平等

传统观念认为,男女之间存在着先天固有的差异,比如男性比女性高贵,或者男性在智力、才能等方面比女性优越,女性在道德上天生存在缺陷等。任意地断定女性天生不如男性,这是一种从先天生理上对女性的鄙视,在这种观念中,人在其内在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存在着先天禀赋的差别。但是,李贽认为:“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既有两矣,其势不得不立虚假之名以分别之。如张三李四之类是也。若谓张三是人,而李四非人,可欤?”[6]在李贽看来,男与女只是两两相对的假设之名,虽然名称不同,但无论是男性抑或是女性,究其实质而言,都是人,人虽有名称的不同,但是名称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高低贵贱的标准,名称所表示的身份背后都是平等的人。

三、李贽平等观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圣人到愚夫愚妇,从侯王到庶人,及至男女两性 ,世间一切之人都是平等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尊卑贵贱等级差别,这是对男尊女卑和身份等级观念的否定。毫无疑问,李贽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提出四百多年后才真正实现的观点,不可不谓振聋发聩。自明代中后期以后,李贽的书籍虽几经焚毁,但仍然拥有很多拥簇者。可见,李贽的思想影响之深远,他的不同凡响的观点为他赢得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追随者。

注释:

[1]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第1册《焚书注》(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2]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785页。

[3]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第1册《焚书注》(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4]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第14册《道古录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5页。

[5]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第14册《老子解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6]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第1册《焚书注》(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参考文献:

[1]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厦门大学历史系编:《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张建业:《李贽评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许苏民:《李贽的真与奇》,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5]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吴根友:《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8]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9]魏义霞:“个性、独立人格、平等意识与李贽的启蒙思想”,《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李贽平等个性
李贽之死新探
——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
发潜德于快悦,出谨肃以春和
——《李贽学谱(附焦竑学谱)》评介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情人的烦恼
语言表达重“个性”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