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队伍现状和改进建议

2019-03-13 13:07熊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现状对策

熊华

摘要:我国养老护理队伍中专业护理人才晋升通道狭窄,而普通养老护理员队伍呈现低素质——低收入恶性循环。普遍职业认同感低、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和流失率高,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医养结合的护理需要。放眼海外,发达国家均是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监管体系来保证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并维持其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我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除社会偏见,加强职业认知教育,并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多点执业;从教育培训、就业环境、监管体系、薪资水平等多方面改进,促使养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护理;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无论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或者开办养老机构,还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都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养老护理队伍。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人员。而我国养老机构仅有60万护理人员,缺口十分巨大。但养老护理并非热门行业,养老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与医养结合背景下应达到的要求相距甚远。

一、养老护理队伍现状

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接受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如毕业于高校的护理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等人员,此类所占比例小;另一类是接受职业培训的社会人员,此类是目前主要的从业者。

(一)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流失严重

近年来,各类医学院校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人员,相比巨大的市场需求,培养数量仍显不足。据2017年最新数据,我国仅有百余所学校开设大、中专层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且招生形势不容乐观,按每校平均招生70人估算,每年招生约7000人,人才供应速度远远无法满足老龄事业的发展需求。对于慢性病老人急需的健康管理专业更是招生甚少,人才严重匮乏。

据调查,各高校每年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人进入养老机构工作。比如专业护士在养老机构工作则难以解决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问题,即使在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或护理院工作,也因长期业务单一和缺失继续教育资源,难以晋升高级职称,同时因收入和社会认可度低,她们大多选择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的人员,具有营养、健康、心理沟通等专业知识,非常符合医养结合的要求,主要在养老机构担任培训和管理工作,但很多人因职业期望与现实反差太大而改行。同时因不少学生及家长对养老行业存有较大偏见,即便是老年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少表示将来不太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相关工作。

(二)来自社会的养老护理员

1. 整体综合素质低,长期超负荷工作

大多在45~60岁,小学或初中文化,主要为老人提供保姆式的生活照料。在岗人员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职业倦怠。调查发现,每名护理员平均要照顾10名左右的慢性病老人,或2名左右的重度失能老人。

2. 社会地位和收入普遍偏低,流失率高

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一些失业人员宁可依靠低保生活也不愿意从事老人照护工作。行业收入低,如武汉市2010年养老机构护理员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50.8%,广东省养老护理员2012年的平均月收入才1500元左右。加之工作辛苦,护理员的年流失率接近30%。虽然每年招聘大量的养老护理员,但还是供不应求。

3. 职业培训不规范,持证率低,从业后缺乏在职培训

从业人员大多只接受了1~2周左右的岗前培训,有些甚至连岗前培训都无法保证,如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中52.7%的护理员没接受过任何培训。温州市岗前培训率仅为45.3%。教学内容大多以生活照料为主,严重缺乏技术护理等专业知识。师资质量没保证,很多是以老带新进行学习。上岗后几乎没有再次学习的机会,加之工作繁重,很少人愿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技术。虽然《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养老护理人员应当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但很多人因为年龄大、文化基础差,就算经过培训也难以通过考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成为走过场。北京、上海等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为57.14%,天津市为47.3%。而欠发达地区无证上岗更是相当普遍。

综上,我国养老护理队伍有明显的三低一高现象,即职业认同感低、社会地位低、薪资水平低、流失率高。其中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职业上升通道狭窄;社会养老护理员从业素质低下,业务素质和技能普遍不足,不具备医养结合模式下应有的专业能力,养老护理队伍呈现低素质-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国外养老护理研究

(一)由不同层次人员组成,分工合作完成护理工作

英国和美国的老年护理人员由执业护士和护理助手组成。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包括养老护理助手、登记护士和注册护士。日本老年护理人员按学历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介护士、準护士、护士、老年专业护士和老年专科护士。护理助手在护士的监督及管理下完成大部分的护理工作,除了穿衣、喂食、如厕等生活护理,还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和脉搏、协助康复锻练等,护士负责评估老人健康状况、执行静脉输液,并管理护理助手,养老机构约80%的护理工作由护理助手完成。

(二)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严格的准入制度

英国护理助手要通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培训(NVQ)获得NVQ2级证书才能开始工作。澳大利亚养老护理助手需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或养老院经过6~8周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护理Ⅲ级证书才能上岗;日本的介护士必须先经过2年专业培训,并到指定的养老机构实习,再通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开始工作。美国的护理助手需经职业学校培训及并通过技能考核后才能取得资格。新西兰的护理助手除了接受生活护理培训外,还要掌握疼痛、感染、药物调整、姑息治疗等专业护理知识。丹麦的养老护理员规定为初中文化起点,在接受6个月理论学习、8个月的实习并通过认证考试后才能取得从业资格。

(三)严格的在职培训体系

各国都有严格的在职培训制度,如英国和澳大利亚都规定所有护理人员入职后都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有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度。而且在培训中特别重视人文理念,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美国的护理助手每年要完成12小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综上,发达国家养老护理人员一般采用分级培训模式,护士完成与医疗相关的操作,护理员或助手完成生活照顾并协助护士开展部分医疗护理工作。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保证了从业者的良好素质、较好的社会地位及收入。如德国从事养老护理属于“体面而快乐的上班族”,收入可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改变从业者三低一高现状

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职业地位,消除社会偏见

政府要加强宣传养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消除社会对养老护理工作的偏见。媒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树立行业标兵和榜样,让养老护理人员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形成理解、支持、尊重的社会氛围。对内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对外提高护理员社会地位。

2. 完善薪酬保障制度,提升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薪酬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主动打破养老护理队伍低素质-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前期可通过政府补贴来鼓励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护理领域,带动行业良性发展。同时要鼓励养老机构为从业人员购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3. 加强对养老护理队伍的职业认知教育,培养职业感

老年护理人才就业意愿与职业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各级培训结构和学校应重视对护理队伍的职业教育,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感。鼓励年轻人、有工作能力的老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

(二)允许护士多点执业,建立专业人才职称晋升通道

护士不愿在养老机构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担忧职业前景,如果允许护士多点执业,既能快速提升养老护理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又不会影响个人的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真正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培养合格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健康知识和沟通技巧,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发现老年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反馈,成为“医”和“养”的中间联接人。

政府应鼓励医学院校等专业机构开展养老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和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方式。在培训时尽量以图片、动画和视频配合讲解,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增加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升培训效果;注重分层培训,对年龄大、基础差的偏重于生活护理,重在规范化操作;对学习力较强的可增加健康、康复类知识的学习。同时建立在职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或讨论,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提升从业人员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养老护理员:数量缺口大.素质待提高[EB/OL]. http://wxcsi.wuxi.gov.cn/doc/2016/01/19/863155.shtml,2016-01-19/2018-06-012.

[2]王昕.2017年全国最新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名单[EB/OL]. http://www.ccutu.com/69131.html,2017-04-08/2018-06-04.

[3]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07).

[4]王雪辉.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5(11).

[5]赵芳,刘清峰.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现状[J].智慧健康,2016(01).

[6]狄婷婷,秦博文,吕瑞芳.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情况及前景分析[J].护理研究,2014(06).

[7]施露.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和医药院校教改模式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

[8]张丽丽,张燕,赵珊,等.护理学专业社区方向本科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02).

[9]段微秀,黄芬,廖颖辉.高职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

[10]史艳婷,余昌妹,刘慧,等.温州市养老护理员工作与培训及执业现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30).

[11]甄炳亮,刘建华.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民政,2014(07).

[12]陈开梅.广东养老护理员供需现状及其对策刍议[J].经济师,2012(10).

[13]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14]杨晨.我国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训研究[J].成人教育,2013(06).

[15]卓永岳,卢亦鲁.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后的思考与建议[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03).

[16]宁素荣,张会君,尹姣,等.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07).

[17]徐晓君,周建荣.中美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0).

[18]陈丽,冯晓霞.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模式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海南医学,2012(10).

[19]谢红.日本老年护理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04).

[20]杨旭萍,张元.中美养老护理業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

[21]刘笑梦.由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及教育引发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09(07).

[22]张平,向卫娥.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

[23]王凤,徐萍,叶国英,等.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现状[J].护理研究,2016(17).

[24]刘利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04).

[25]吴炜炜,吴文捷.护理本科新生老年护理职业认知与就业意愿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11).

[26]王希晨,吕欣桐,周令,等.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0).

[27]鲁丽萍,李兴勇,郑捷.“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升措施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01).

[28]李春静,张会君,郭晓萱,等.辽宁省养老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内容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3(15).

(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