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象

2019-03-13 03:27李冬琴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李冬琴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长篇英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书中主角的心灵成长史,更是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史和奋斗史。卡勒德·胡塞尼的艺术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中用了一系列常见的细小的事物来展现阿富汗地区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挣扎。文中反复出现的风筝、石榴树、弹弓等意象寓意深刻,它们不仅将书中主角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加强了作品叙事的连贯性。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象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一.引言

“文学意象是现实客体的审美性与作家艺术家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在表象中审美整合的产物”[1]意象是有象征性的,它可以表达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这个形象表面所表达出来的意义,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其目的是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意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等基本特征。[2]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意象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性。象征意象在本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风筝、石榴树、弹弓等象征意象在文中反复出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增强了文章内容上的美感。

二.内容概述

《追风筝的人》叙述了一个美裔阿富汗男人对自己的童年往事的回忆以及关于他的心灵自我救赎的过程。主人公阿米尔于1963年出生在阿富汗城市喀布什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失去母亲的他性格怯懦,爱好写作,非常渴望得到父亲的赏识,而家里下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性格却勇敢忠诚。阿米尔与哈桑都是彼此孩童时亲密的玩伴,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逐最后掉落且代表着最终胜利的风筝,遭受到了同街区坏孩子阿塞夫的奸辱,亲眼目睹 这一场景的阿米尔因为害怕而选择逃离。此后内心备受煎熬的阿米尔因为无法样面对哈桑便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逼走了哈桑父子。几年后,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一家移居美国,与哈桑父子再也没有联系。许多年后,阿米尔通过父亲的阿富汗老友得知,哈桑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自己的侄子此时正在阿富汗遭受与哈桑当年一样的暴行。儿时的噩梦再次发生,因此他决定重返阿富汗,最终他历经艰辛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三、象征意象在书中的体现

1. 风筝的寓意

在小说中,风筝的意象不是单一的。它可以代表勇敢、忠诚、不悔,也象征着背叛,救赎,自由。[3]代表阿富汗传统风俗的斗风筝,也是阿富汗的一大盛事,谁在风筝比赛中获胜了,谁就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场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割断了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线,但这却不是最终的胜利,追到最后掉落的风筝的人才是这场比赛最后的王者。在哈桑为阿米尔去追那只最后掉落的风筝的时候,他回头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4]回荡在整个街区,萦绕在阿米尔的耳旁。因此,在他受到奸辱 的时候,他也依然没有放开那只为阿米尔追的蓝风筝,那时的风筝象征的是哈桑对阿米尔无条件的忠诚与奉献。反观阿米尔,在亲眼目睹了哈桑的遭遇后选择冷漠逃离,背叛了虽然他从未承认过的“友情”,这时的风筝象征的是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背叛了阿米尔与哈桑友谊的那只风筝。从那以后,因為战乱,阿富汗再也没有举办过风筝大赛,阿米尔也没有再斗过风筝,哈桑也再没有为阿米尔追过风筝。直到哈桑去世,他也没有追到象征着两人之间隔阂的那只风筝。几十年后,得知哈桑是自己的兄弟,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正在阿富汗受苦的时候,阿米尔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将索拉博带回美国,并在一群孩童中间为他追起了风筝,这时在天空中再次飞起的风筝象征着阿米尔的良心终于从童年的愧疚中解放出来,这时阿米尔的内心才得到了真正的救赎。

2. 石榴树的寓意

儿时的石榴树前有着阿米尔与哈桑许多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们在石榴树前玩耍、学习、讲故事,甚至在树干上刻下了“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5]石榴树前度过的欢乐时光在很多年后依然是两人之间最美好的回忆。这也是阿富汗地区最和平的年代。这时的石榴树象征的是阿米尔与哈桑童年时最纯真的友谊。但随着哈桑父子的离开,战乱的来临,阿米尔父子远走美国,石榴树前再也没有两人的身影,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就戛然而止了,阿富汗的平静生活也将不复存在。此时,“多年没有果实”的石榴树暗示着友情的凋零、阿富汗的满目疮痍。随着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石榴树再次出现在视野中。记忆中的石榴树的形状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石榴树因为战争的摧残早已不复生机,与儿时的石榴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阿米尔与哈桑年少时刻下的字依然在苍老的树皮上,这就意味着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依然可以修补,阿米尔还有赎罪的可能,尽管这种修补是通过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而实现的。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期许--阿富汗依然有重返宁静的那一天。[6]

3. 弹弓的寓意

弹弓的意象与哈桑父子密不可分。弹弓既象征了阿米尔与哈桑美好但又不幸的童年,也代表了哈桑与儿子索拉博对待悲惨命运的不同态度。[7]童年的哈桑与阿米尔的快乐时光少不了弹弓的陪伴,在山上用弹弓射鸟,在果树下用弹弓射果子,哈桑用弹弓从戴有不锈钢拳套的阿塞夫手下救出了阿米尔,即使他自己的双腿也在瑟瑟发抖,但他依然掏出弹弓对准了阿塞夫的眼睛恐吓他放了阿米尔。弹弓陪伴两人度过童年的快乐时光,承载了两人年少时的友谊。然而,哈桑后来也因此遭到阿塞夫的报复,在他为阿米尔追风筝的时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被阿塞夫奸辱 。这就是保护阿米尔所付出的代价,而那一次哈桑刚好没有带弹弓。正因为如此,哈桑后来才会把射弹弓的技能也教给自己的儿子索拉博,是希望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用弹弓保护自己。索拉博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弹弓手。再后来阿米尔只身前去解救索拉博,而快被阿塞夫打死时,索拉博用弹珠精准地击中了阿塞夫的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因此才从阿塞夫的手中捡回性命。索拉博的果断与哈桑的犹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小说的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因此,不管是哈桑,还是索拉博,弹弓都承载了对阿米尔少爷的“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情谊。

三.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风筝、石榴树、弹弓这些意象为主线,串联起两个少年的友情故事,并向读者展示了阿富汗最动荡的三十多年以及阿富汗地区人民的喜怒哀乐。通过书中主角的心灵成长历程,作者让读者了解到阿富汗地区不只是只有战乱,塔利班的威胁,还有和世界上所有地区一样的幸福与温暖。风筝意象代表了哈桑的忠诚与阿米尔的救赎;石榴树的茂盛与凋零暗示了阿富汗从和平美好到动荡不安的转变;弹弓代表着哈桑与索拉博父子对抗争命运的不同态度。风筝、石榴树、弹弓这些意象在整篇小说中相互贯通,反复出现,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前后呼应作用,丰富了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读者产生更大的情感共鸣。这些意象构成了整本书中独特的艺术氛围,增强了小说主题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包爱军.文学意象的本体论[J].扬州师院学报,1991,(1):31-35.

[2]杜书瀛.文学意象[J].学术研究,1987,(5):104-109.

[3]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5):27-31.

[4][5]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得到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6,27.

[6][7]黄莹.《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南京邮电大学学 报,2011,(4):71-74.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追风筝的人》汉译本中的应用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初探《追风筝的人》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意义分析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命运轮回转动
《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