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仁添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就是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 通过捕捉文本中的生活元素, 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内涵, 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生本对话,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丰富的学习方式上, 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注入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多彩的“时代的活水”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 它是阅读;从思维碰撞的角度来看, 它又是生活。
那么教师如何“把生活引进课堂, 让学生走向生活”呢?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四种具体的做法。
一、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入,让学生参与生活
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与教材的编写意图, 将鲜活的素材引入阅读中。课前导入我们可以借助教学内容的重新改编、生活题材的精心提炼和生活话题的生动引入, 让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周边趣味性的具体事物。
初一年级我们可能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这种方式最为初一学生所能接受, 不仅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用音频视频直观性较强的方法导入也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初二的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初一阅读教学的基础上, 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结合课堂阅读教学任务,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信息, 课堂上来展示, 可以用悬念设置法, 以旧带新法等。初三年级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可以将当地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类阅读问题导入课堂教学, 可用比较引入法, 热点时文摘讀法, 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深化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逼真自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努力创设阅读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千方百计地用丰富多彩的手段为学生进入文本铺路搭桥, 带领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责任。
1.还原生活:如我上《喂——出来》时,为了让同学们听一听当时洞变时候情况,(师放一分钟音频——地震、狂风、暴雨、闪电齐作……)让学生联系课文, 发挥想象, 然后告诉老师, 你看到了什么?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类的卑微、渺小、阴暗、蒙昧以及软弱无力, 我播放了汶川地震及救灾影片, 五分钟, 配乐为成龙的《生死不离》, 这两次还原生活, 让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打通了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脉络。
2.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就是教师在课堂上, 让学生当场用动作语言来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动作, 把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表情动作。如上《威尼斯商人》时, 组织学生去表演各个角色,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通过表演体会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表演者和观赏者对文本的理解变得更透彻, 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也会变得更深刻。
三、采用灵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再现生活
1.反客为主法:在讲《童趣》时, 我就让学生讲讲自己小时候有趣的事, 这种让学生做主的课堂, 学生兴致盎然地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在讲《羚羊木雕》时, 我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学生个个畅所欲言。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但与主人公的心灵产生共鸣, 而且接通了周围的生活世界。
2.人物采访法:设计人物采访,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形象, 在换位体验思考的过程中, 体察社会的冷暖, 洞察人物的内心, 使学生透过文本中的人物的采访, 直达人物最深处最柔软的内心世界, 揭开人物的潜台词, 开发蕴藏的思想。教《台阶》时, 我就让学生采访父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挖掘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 让学生走进生活
1.挖掘学校资源:国家课程要二次开发, 国家课程要求校本化, 因此, 我们应当集中学校所有教师的智慧, 挖掘学校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 寻找校本拓展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编写一本学校的文化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我们学校就利用学校现有的骆宾王的资源编写了《宾王诗文》,学生在学习《宾王诗文》后,不仅了解了学校的宾王文化,同时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2.挖掘教材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 常常在单元提示, 研讨练习中“留白”, 这些似乎“有缺陷”的“留白”之中, 恰恰给我们教师预留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因此, 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做好积累, 并发动学生走进寻找教材的“空白点、延伸点”的生活之中, 这样找出来的教材资源根植于教材, 又广于教材。
3.挖掘家长资源:现在的家长普遍学历较高, 而且分布在各行各业, 这就为我们挖掘家长资源提供了可能, 如上《中国石拱桥》时, 请了设计院的一个家长, 给学生讲桥的结构的历史, 上《俗世奇人》时请了在艺术团表演杂技的家长做表演, 三年下来, 把有一定特长, 又能得和教材联系得上的家长都请来讲课,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真正走进生活。最后把这些家长的讲稿和视频整理出来, 又是一本很实用的拓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