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原生活,建设“知行合一”乐学开放课堂

2019-03-13 14:28韦丽斯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拖拉知行合一本课

韦丽斯

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启用道德与法治教材,逐步替代小学阶段沿用多年的1—2年级品德与生活、3—6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新教材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遵法守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意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是课程关注的重点。“德于形式,知行分离”历来是困扰德育课程一线教师的难题。为了真正建立儿童的、生活的、开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我校道德与法治研修团队在广西特级教师、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唐丽的引领下,对照我校“516”教学模式,提炼出了“立足儿童生活,建设开放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发展策略,即基于儿童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程、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自觉地运用于生活,指导自己的行为改进,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近年来,我校研修团队利用唐丽“集慧”特级教师工作坊教研平台,先后在多所学校借班执教研讨课,受到了广泛好评,学科教学策略的运用日臻成熟。下面笔者以本市所用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的第三个主题内容《学习、生活有計划》为例,谈谈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在“516”教学模式中建设“知行合一”乐学开放课堂。

一、教材分析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本课主题《学习、生活有计划》在教材文本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用小多多在生活中的拖拉现象为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拖拖拉拉。②用乐乐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磨磨蹭蹭的人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③用小松鼠的事例告诉大家,如果不抓紧时间做事,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④用齐白石爷爷事例给大家树立榜样,体会“今日事今日毕”和“坚持”的重要性。⑤用“今日行动卡”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条理地做事。“今日事今日毕”是全课“知行合一”教学的核心。

现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旧沿用2011年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我校研修团队认为,以上内容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健康、安全地生活”层面,要求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即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第二,“愉快、积极地生活”层面,要求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愿意主动想办法去解决;第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层面,要求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即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基于此,笔者设计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方面: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行为与习惯方面:认识做事拖拉、磨蹭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明白做事拖拉、磨蹭的危害,懂得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做事。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二、学情调研及“516”模式下的学科教学策略

做事磨蹭在低年级小学生中是普遍现象,可是,学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处在怎样的水平,其行为改进的空间又在哪里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原生活和原认知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516”模式核心思想,我校研修团队组织了一次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真心话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师长的教育下,对于拖拉现象已有一定认知,不过只能看到事情的表象,不会查找深层的原因;清楚拖拉的危害,比如时间不够用、晚上睡得晚、学习跟不上节奏等,而且多数学生知道做事拖拉是个坏习惯,只是很少联系自身行为进行调整、改进,有些学生则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合以上调研结论,我校研修团队确定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了解如何做到学习、生活有计划;难点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养成学习、生活有计划的好习惯。为了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笔者把问题切分为学生可以理解的三个小问题,即“什么是学习、生活有计划”“为什么要做到学习、生活有计划”“怎样做到学习、生活有计划”,用问题引领教学深入;为了凸显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目标达成的层次性、有效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整合了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决定用绘本故事《拖拖拉拉国》创设情境主线,结合“516”教学模式,用故事中的主人公苏小懒被送到拖拖拉拉国、在拖拖拉拉国的经历以及终获解救的故事内容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分层认识做事拖拉的问题是什么、危害是什么,并将本班学生作为苏小懒的同学带入故事情境当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帮助苏小懒把关时间安排表、“解救”苏小懒,从中产生获得感和美好的人际交往体验,进而产生自我改进的愿望,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实施过程

“516”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体现民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全员性、合作性“五个定性”,包括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探究、互动展示、拓展延伸、反馈目标“六个教学环节”。在本课中,我们把“预习定标”调整到课前,以“真心话问卷”拉开学习活动序幕,基于学情调研精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准备适宜的课程资源,设计高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切实消除“德于形式,知行分离”的学科教学弊端。

(一)以绘本阅读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反馈课前调研结果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本环节操作的重点是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积极参与情境活动的教学氛围。在本课中,笔者用《拖拖拉拉国》绘本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再相机导出课前调查结果,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对照问题反省自身,实现自我觉察。

[活动一]《拖拖拉拉国》绘本阅读

绘本《拖拖拉拉国》讲述的是一个叫苏小懒的小女孩,因为做事拖拉被妈妈送到了拖拖拉拉国,在拖拖拉拉国历尽艰辛,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回到妈妈身边的故事。绘本中苏小懒的内心独白,与学生当前年龄段的心理活动十分吻合,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当中。当学生读完绘本,笔者用课件配音朗读了妈妈责怪苏小懒的话之后,与学生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师:妈妈为什么要把苏小懒送到拖拖拉拉国?

生:因为她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拉拉的;她的姑姑来了,家里乱糟糟的,她还在玩玩具。

师:让她收拾桌子,可她却在——

生:玩玩具。

师: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安排好,做事拖拖拉拉,这可是坏习惯,难怪妈妈生气了。可是这样的拖拉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问卷调查中的四幅图,略)你们是这样的苏小懒吗?(有学生微笑点头,有学生说“不是”)课前同学们填写了“真心话问卷”,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好吗?(生点头;师课件呈现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总要家长催着写作业的人数最多,一边写作业一边想其他事的也很多;我发现了爱说“等一等”的人数最少;我发现每个选项都有人选……

师:看来我们的确都有拖拖拉拉的毛病。可是,我们都不想做苏小懒、小拖拉。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会——(师板书课题,生读)学习、生活有计划。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再抓住关键问题與学生交流,相机引出课前的“真心话问卷”调查结果,让学生对照问题自我反省。

(二)合作探究:我们的大、小榜样

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本”。“516”教学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反复解读教材之后,我校研修团队明确了生活中的现象、自我反思的独白、童话故事的引领、自我规划的尝试几个学习要素,决定从学生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增加一个“身边的小榜样”案例,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安排大、小两类榜样人物的事迹,将“抓紧时间”“专心致志”“合理安排”几个关键词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经验,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使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生活的、开放的课程。

[活动二]我们的榜样

师:说起学习、生活有计划,齐白石爷爷可是我们学习的大榜样,他是怎么做的?(生读课本)为什么那么晚了,90岁的他还要坚持把画画完呢?不能明天再画吗?

生:不可以,因为今天画不完,明天就要变成(画)十幅画了。

师:齐爷爷想告诉我们——(出示主题词,生读)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呢。所以,学习、生活有计划,要求我们做到——(贴板书,生读)今日事今日毕。

师:其实,我们班里也有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小榜样。(微课播放该生事迹,略)她是谁?(生兴奋地喊出小榜样的名字)好,让我们掌声把她请出来!(榜样生小李走上讲台)小李同学,你好!刚刚我们都看到了,你舞跳得特棒,能为我们现场展示一下吗?(该生做舞蹈劈叉动作,学生热烈鼓掌)小李同学,你可真厉害!你学跳舞多久了?

小李:我从四岁开始学,已经学了三年多了。

师:你都是用什么时间学习跳舞的?

小李:我每个星期六学跳舞,每次要练两个小时呢。

师:三年多了你都是这样练舞的,难怪你能把舞跳得那么棒!老师了解到,除了跳舞,你平时还要做很多事,都有些哪些事呢?

小李:看课外书,画画,每周还要去学口才……

师:那么多事情,你是怎么做完的?

小李:我会把这些事都排好队,一放学回到家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可以画画、看书了,有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呢。

师:小李同学你真棒!大拇哥送一个,掌声送给你!(师生鼓掌,小李下)老师想夸夸小李,因为她会抓紧时间练舞。我们班还有哪些同学会抓紧时间呢?请你这样夸夸他——(课件出示:我要夸夸×××,因为他会抓紧时间     )

生1:我想夸夸×××,因为她会抓紧时间做作业。

师:你真会欣赏别人!(走到被夸学生跟前)请问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时间写作业的?

生2:我一下课马上写。

师:那老师可要提醒你了,课间的时候要出去活动一下,注意用眼卫生哟。

生3:我想夸夸×××,因为她会抓紧时间画画。

师:(走近该生)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时间画画的?

生4:我每周两次在放学后去学校外面学画画,每天写完作业后再练习画一幅画。

师:老师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个大画家。

生5:我想夸夸×××,因为他会抓紧时间踢足球。

师:(走近该生)你都是用什么时间踢足球的?

生6:我放学后就去踢足球。

师:老师希望你能成为一名足球健将!(转向全体)抓紧时间,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板书:抓紧时间)。老师把大家的做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把它送给苏小懒吧。(课件呈现儿歌内容,如图2;生读)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多。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课件呈现苏小懒的不同意见:等一等,作业可以晚点写,睡觉可以晚点睡)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我们不能睡那么晚!

师:对啊,科学的睡眠时间,我们小学生每天要睡够10个小时,这样对我们的生长发育才有好处。(继续呈现苏小懒的不同意见:别着急,边写作业边发呆,边看电视边读书,再晚做完才睡觉。我也是“今日事今日毕”啊!)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这样我们会做错很多题。

师:“今日事今日毕”,需要我们做事——(张贴板书)专心致志。生活中,有无数个等一等。早上起晚,再等等,就会——

生:迟到。

师:动车要开了,再等等,就会——

生:赶不上车。

师:生病了,等一等再去医院,就会——

生:病得更严重。

师:无数个拖拉等一等,被耽误的事加在一起,就会——(播放动漫微视频,展现学生被压垮的情形,略)。看到这,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出示主题文,如图3;生读)班主任也有话要对你们说呢。(班主任登台:我很喜欢我们班,老师有个愿望,希望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够排队快静齐、做作业不拖拉。老师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生:可以的!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用大、小榜样为例,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人机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逐渐明白“今日事今日毕”,必须抓紧时间、专心做事的道理。

(三)互动展示,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方法

互动展示包括互动和展示两个环节,旨在为问题解决寻找策略方法。在本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问题回归儿童生活,融入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活动,笔者以儿童的“学”为主线,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作为苏小懒的同學帮助苏小懒、解救苏小懒脱离拖拖拉拉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代入”故事当中。具体说来,便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苏小懒设计的时间安排表把关,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再由教师帮助总结、提升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方法。

[活动三]救救苏小懒

苏小懒受不了拖拖拉拉国的苦,想离开。可是国王不许苏小懒离开,给她出了份考题,让她设计一份时间安排表:如果能过关,她就可以离开,不过机会只有一次。苏小懒设计好了时间安排表(如图4),想让同学们帮忙把把关。(播放苏小懒话外音:同学们,快救救我!拖拖拉拉国什么都拖拉。农民拖拖拉拉不种地;医生拖拖拉拉不治病;就连我打工赚的钱,老板也拖拖拉拉不发给我。我饿,我病……我,我,我要回家!)怎么把关呢?教师课件展示小组讨论话题(如图5),让学生对照要求,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给出一致意见。

以上教学,教师要给够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小组讨论结束后,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讨论结果,教师相机帮助提升,渗透健康常识等。在本课中,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理由,但凡设计合理的教师都给予肯定,重点是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如下方法:重要的事情赶早做,一定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放到后面做;做事要分清主次,先做重要的事,再做喜欢的事。(过程略)

(四)拓展延伸,设计“我”的时间安排表,落实“知行合一”教学目标

为了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时间上的合理安排,笔者设计了本课的第四个教学活动——“我”的时间安排表。

[活动四]我”的时间安排表

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工具优学派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教师从中选择一名学生的时间安排表供大家集体讨论、评价,教师适时点评并小结:安排好时间,有条理地做事,就能开心地学、愉快地玩,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很快乐。(过程略)

(五)反馈目标

先让学生谈谈“我的收获”,教师再板书总结本课学习目标。在本课中,教师板书提炼要点:抓紧时间,合理安排,“今日事今日毕”,养成学习、生活有计划的好习惯。(过程略)

本课立足于儿童的原生活、原认知,紧紧围绕乐乐课程的核心理念设计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516”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清晰、合理的教学层次,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课堂上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拖拉知行合一本课
拒绝拖拉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你是“拖拉王”吗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