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雷
2018年注定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我们一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起迎来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走进教育的新时代。在中国教育疾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落差,可以看到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精微的教育精神之间的磨合,可以看到国家意志、人民意愿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积极互动。回望2018中国教育,有这样几个主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维护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教育均衡的持续推进上。2018年1月8日,云南昭通留守儿童“冰花男孩”走红网络,受到社会关注。地方政府迅速回应,全力保障好学生温暖安全过冬,并完成学生宿舍改造,解决学生住宿问题。事实上,“冰花男孩”及其所在学校的际遇并不是一个因网络曝光而受到关注的孤例,而是国家推动区域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在“冰花男孩”走红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社会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维护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教育考试招生环节上。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是重要内容。《通知》明确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通知还明确提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高考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新高考改革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11月24日,浙江省英语高考成绩公布后因为加权赋分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质疑。浙江省迅速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的调查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核实,认定这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可以理解今年以来因何新高考改革步伐放缓,部分省份暂不启动新高考改革,毕竟行稳才能致远。
减负正在走向系统化,正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18年1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试图通过一套组合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包括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限定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清理规范教育领域的竞赛活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等。一些地方鼓励小学早晨延迟上学,一些地方倡议“晚十点,不作业”。想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学生睡眠,还真的不容易。
不过减负的效果仍待观察,2018年11月,一篇名为《疯狂的海淀黄庄》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更是透露出學生家长心头浓重的焦虑。一方面人们依旧抱怨学生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又无奈地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主动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因为减负而限定学生在校时间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三点半难题”等新的问题。对于减负,我们也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引起许多网友关注。文章希望国内减负教育能够吸取日本宽松教育的教训,呼吁“希望孩子们能在公立学校接受足够质量的教育,从课外补习竞赛中解脱出来。”
如何正确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科学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如何有效化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矛盾?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同时,减负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恐怕也难以在短时间完全解决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从更多的维度对其进行审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成为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切实理顺教师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主要任务目标,最终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更高的地位待遇、更科学的培养机制、更严格的职业规范,让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为可能。
在社会层面,教师惩戒权是一个经常挑动人们神经的话题。现实中,学生的自我伤害案件往往被归因于教师的不当惩戒,动辄得咎的处境也让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敢理直气壮地使用惩戒。2018年11月22日,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家、法律界人士等代表共同参加。听证会最终形成了实施教育惩戒的七种情形和八种方式。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发生在江苏溧阳的一起学生跳楼自杀案,最初媒体的标题是“溧阳中学一高二男生跳楼自杀,事发前因抄袭被责令全班做检讨”,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教师惩戒。不过与已往不同的是,这次溧阳市教育局认为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教师没有过错:班主任要求学生写检查做检讨,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手段,且当事教师的教育行为没有违反上级相关规定,也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少人认为教育局说了公道话,教师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如何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我想我们应该从保障教师法律赋予的专业权利做起。同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食品安全和校园欺凌是最令人紧张的校园安全话题。河南一小学营养餐变素面条,上海一民办学校食堂发现过期食品,湖南一小学学生集体把营养奶倒入水沟,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学校食品安全不能仅靠家长举报和媒体曝光,而应依赖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尤其是由政府免费实施的“营养餐计划”,不能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唐僧肉”。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2017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18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的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校园欺凌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校园欺凌案件中,最让人纠结的莫过于涉及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讨论。对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亟待形成共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罪犯的护身符。
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塑造未来教育的模样。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8年11月10日,在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发布《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以“重新定义学校、重新认识学习、重新理解课堂、重新构建学习路径”引导未来教育的走向。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未来教育的样子渐渐清晰。
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便利,也带来相互之间更多的摩擦;增加了教育的吸引力,也可能造成学生的网络沉迷。因此我们看到有地方颁布了“禁机令”,禁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校园,有地方制定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管理规定。未来教育的成长需要时间,既需要人与技术的不断磨合调整,也离不开社会力量和市场之手的推动,更需要及时的监管和督察。
2019,开启崭新的一年,祝愿我们的教育更安全,更有质量,更温暖人心,也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