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乡村振兴的产业革命

2019-03-12 01:42文丨
遵义 2019年4期
关键词:汇川区牡丹园正念

文丨■ 遵义杂志全媒体记者 陈 涛

“要精准贫困群众联结机制,实现‘一长两短’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经济组织等全覆盖,有效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产业扶贫成效。”

在汇川这片土地上,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正在蓬勃进行。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汇川区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为引领,以“短、平、快”项目谋划为切入点,多措并举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占地500亩的遵义牡丹园是汇川区与遵义华川牡丹园艺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2亿元倾力打造的西南地区最具观赏性牡丹园,与观坝高效农业园区、樱花大道、松江苗寨、青林后园山水相依,是百里仁江乡村旅游景观带的一个“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如何带动农村产业兴旺,如何助推脱贫成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位于泗渡镇观坝村的遵义牡丹园采访。花圃中,牡丹园员工吴世涛正在给郁金香浇水,头戴草帽正在勤恳工作的他看起来干劲十足。

吴世涛家住泗渡镇泗渡居胜利组,父亲早亡、母亲年迈、哥哥常年患病,他还有妻子、孩子,作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的负担沉重,是村里的扶贫对象。

“过去,家里的地都拿来种玉米、青椒、水稻,一年收入仅3000多元,生活困难得很。现在在牡丹园种花,每月有固定工资可领,另有土地租金,一年算下来有1万多元。”前后收入的差距,让吴世涛对生活又有了信心。

泗渡镇松杉村黄花村民组的“老张”,也是园里通过解决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一员。他叫张传福,今年56岁,家中妻子已故,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仅靠着一亩多地生活。

“一直以来,政府、村里都在给予帮助,每月有270元低保、120元护理费。”张传福说,现在通过村里介绍到园里工作后,家里的基本生活已经没有问题。只要还能干活,我就准备一直在这里干。

目前,在牡丹园做园丁的100多人都和吴世涛、张传福一样,过去是传统的种田农户,现在成为现代农业园区的“花农”,每月有固定工资可领,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园区种植牡丹达500亩,80多个品种,正致力于打造3A级景区。在牡丹园的带动下,附近多户农民随同发展产业受益,基地还与41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

同时,在“村社一体、合股联管”的发展思路下,芝麻镇竹元村开始建立村党总支引领、村集体合作社,按照“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产生利润贫困户分红的发展模式,年终进行利润分成。

通过“三变”改革,竹元村将农民变为股民,一人一股,按股分红。鼓励农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将租金变为股金,年终结算时,全额退回股金,同时参加村民40%的收益分红。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的局面,促进了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汇川区还不断调整加快农业产业步伐,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和智慧化发展,突出农业园区引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并通过精准贫困群众联结机制,确保“致富之花”在广袤农村盛开。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汇川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依托各地不同资源优势,将特色产业作为重点进行突破,促使农民致富增收。

在汇川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下,团泽镇高台村泥鳅养殖基地正在发展壮大,一个个连片的泥鳅养殖池塘散落其间。

2016年,在遵义打拼多年的邓斗芬,带着自己积累的400万元资金来到高台村,并从农民手中流转了63亩土地发展泥鳅养殖,还成立了遵义鑫世亦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开启致富之路。

合作社社长邓斗芬说:“目前,我们合作社正在扩大养殖规模,从去年的62亩发展到200亩,养殖泥鳅从10万尾发展到3000万尾。同时,我们还利用稻田进行科技养殖,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0万元,带动周边6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

“之前我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不说,还没法照顾家里,回来之后,发现泥鳅养殖基地正在招工,我就留下了,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还可以照顾家里。”说到这里,高台村红星组村民郑维友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意。

汇川区在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聘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传授种养殖技术,帮助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要及时填井,这样可以盖住烟叶的茎杆,确保烟叶茎杆再次发须根、发不定根,当烟叶的根系发达过后,烟叶的长势、产值、产量就会得到大幅提升。”在沙湾镇沙湾村牟村台烟草种植基地里,沙湾烟草站技术负责人刘怀宇正在给烟农讲解种植技术。

“种烟草比种辣椒和玉米的收入要高,而且买农药、地膜、肥料等农用产品,烟草公司还要给我们补贴,政府也会给相应补助。”沙湾镇烟草种植大户赵久贵告诉记者,看效益不错,2018年他又发展了100多亩烤烟,预计收入将达到3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增收。

据了解,沙湾镇之前已发展烤烟种植10500亩,为增加农民收入,2018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又增加了1000亩。

“我们有330户烟农,烟农一年的纯收入都在户均3万元以上。”沙湾镇烟叶办公室主任周健讲道,烟草基地亩产220斤左右,产值能达3000元以上。

现在,为帮助烟农减轻种植成本,政府不仅免费提供烟草种植保险,承包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还有1000多元的流转土地补贴。同时,区烟草公司还补贴肥料、农药等费用,并免费提供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烟草生产从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摘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汇川区按照产业规划,已完成蔬菜种植18.5亩,食用菌发展396亩,中药材种植4.7868万亩,生态家禽出栏208万羽,实现禽蛋产量0.7042万吨,茶种植面积0.63万亩,退耕还林10.37万亩……当地群众也在产业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增收致富之门。

农产品畅享“云福利”

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同时也是21世纪的“钻石矿”。随着海量的农业数据呈增长式的爆发,农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你在网上定购的两百件米粉正在装车,估计后天就可以收到货。”在位于泗渡镇的遵义市杨老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里,总经理刘正念正通过电话告知上海客户所购买的米粉发货情况。

2007年,刘正念和丈夫返乡创立了遵义市杨老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米粉生产和销售。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公司生产的米粉大多只能销往遵义本地。

“这两年,公司算是赶上了好时代,搭上了大数据这趟‘快车’。”刘正念说道。

据悉,该公司于2015年与遵义亿易通科技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产品先后上线“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中国农高网”“91上同城”等电商平台,远销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地,甚至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2017年就已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是万众关注的焦点。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刘正念还从遵义亿易通科技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STS安全追溯体系,为米粉贴上不可复制的“身份证”。

刘正念说:“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米粉的原材料、生产地、工艺流程等信息进行查询,非常方便。”

而今,像遵义市杨老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样通过大数据受益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了解,为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早在2017年汇川区就投入大数据扶持资金超过5亿元。

汇川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汇川区将紧紧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农特产品规模化种植,并通过区、镇、村三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黔货出山’。”

农业是第一产业,脱贫攻坚最核心的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搭上大数据,种得容易,卖得轻松,现代农业跟大数据结合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汇川区牡丹园正念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蓟州牡丹园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中国国花园园林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汇川区老年大学校长为老党员学员“送学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