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玲,张万容,杜肇娟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199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科、推拿科及疼痛康复科门诊常见就诊病种之一,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该病门诊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是多个中西医发布的颈椎病专家共识与指南中没有强烈推荐的A级治疗方案,所以现阶段临床采取治疗手段或方案较多,如牵引、各种推拿手法、针灸方案,或中、西医止痛药物、镇静剂、维生素、软骨保护剂甚至手术等[2-4]。尽管上述方案均报道治疗效果良好,但对尽快减轻患者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疗效追求,临床医生仍在努力创新治疗方案。前期笔者临床经验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变多发部位主要集中在C4~C7之间,而且患者其手部,尤其是指端多具有指温低、指端皮肤青紫等临床体征。笔者采取了“督脉颈四穴”傍刺结合指尖放血治疗后发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更快与明显。2017年3月—2018年 5月,笔者采用“督脉颈四穴”傍刺联合指尖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总结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中心颈腰椎病专病门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14例,女36例;年龄平均(43.76±11.89)岁;病程平均(19.4±8.21)月。对照组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平均(41.85±12.11)岁;病程平均(21.22±9.9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症状:颈部疼痛不适,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持物无力等特点。②体征:颈部活动受限,脊椎或椎旁有压痛,上肢呈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伴或不伴肌萎缩或肌力减退,颈部活动不当或咳嗽、喷嚏等时症状加重,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③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C4~C7椎间隙变窄或相应椎间孔变小,或存在C4~C7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相应神经根管变窄等。
①符合颈椎病神经根型诊断标准;②全部或部分手指有麻木、憋胀、发凉等不适感;③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12分;④ 年龄18~60岁;⑤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颈椎病其他分型患者,如颈痛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性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②其他继发因素患者,如颈部外伤、先天性疾病、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等;③合并心、脑、肾、造血、内分泌等系统严重性疾病者;④害怕或拒绝刺络放血患者;⑤患精神疾病者,如癫痫、精神分裂症等;⑥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 所致的疼痛患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日常护理与锻炼教育知识,包括指导患者避免不合理的头部活动方式或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及卧床时的头枕方式等。治疗组给予“督脉颈四穴”傍刺治疗,主穴: C4~C7棘突下凹陷中4个穴位(经验穴)。操作方法:嘱患者取舒适坐位,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采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82734),医者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快速直刺进针,再在其各穴旁开0.5寸傍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以针感向患肢传导为佳,留针 30 min 后出针,1 d治疗1次。联合指尖放血,选取部位:有麻木、憋胀、发凉等不适感的患指指尖。操作方法:针刺结束后,医者左手托握患者患侧手腕,使患手掌心向上,充分暴露患者患侧麻木、憋胀、发冷等不适感手指,右手食中指夹持患指并由指根向指尖部捋刮数次,使患指指尖充血,然后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指尖局部皮肤,最后用一次性末梢采血器(由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D1287,28G 1.8 mm)点刺指尖,挤出数滴血液,量以挤出血液颜色由暗沉变为鲜红为度,约5~8滴(备注:指尖放血均只放患指指尖指腹部位)1 d 1次,每天放血部位避开前一天的放血针眼。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风池、颈夹脊(C4~C7)、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6]。操作方法:选择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82734),医者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快速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 后出针。
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
于治疗前,每周治疗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7]。 VAS 评分为1条10 cm 长的直线,分为10个点,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依患者的主观感受采用划线记录法,0分表示无疼痛,1~4分表示轻度疼痛(含4分值),5~7分表示中度疼痛(含7分值),>7分表示重度疼痛。
由日本田中靖久制定,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手的功能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4个方面予以评分。每项按积分法计量,累计各项分值,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轻[8]。评估时点: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治疗后的24 h评估。
治疗结束后 3个月随访患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而就诊人数或转手术治疗人数比较。
本次研究共入组100例患者,均为成都市区患者,2017年12月完成最后1位患者的纳入,2018年5月完成所有患者的随访。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因疗效不满意退出1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个人因素1例退出,随访期间1例失访。
见表1。治疗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对比,经Ridit分析,u=3.8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对比,经Ridit分析,u=1.31,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治疗组起效快于对照组。 第1周治疗后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2周治疗后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不同分值段人数对比 例
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20分量表评分对比 分,
见表3。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再次发病及转手术治疗人数对比 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颈椎病最常见证型,约占50%~60%[9],因颈椎退行性或继发性改变使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引起与颈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肌力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颈及单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憋胀等。临床中尤以C4~C7骨质或椎间盘病变为主,产生相应C5~C8神经根症状[10]。中医学认为:颈椎病以肝肾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为标,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11]。临床中也常观察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有患侧指端、手掌紫乌,唇暗,舌下脉络瘀滞等血瘀症状。针对临床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本次笔者选取主要症状-疼痛症状改善及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比较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考虑临床上患者对针灸治疗具有尽快缓解症状的心理要求,故本次疗效评价在疼痛症状缓解方面采取了每周评估比较,而对量表评分采取了2周治疗结束后评估;结合本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选取了1~3个月短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再复发人数及可能转手术治疗人数,以期对经验治疗是否具有疗效持续性进行评估。
本实验中,“督脉颈四穴”于C4~C7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正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病变好发部位[12]。“督脉颈四穴”取穴均位于颈部督脉上,其后两穴,即崇骨、大椎穴。崇骨为经外奇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均具“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功效,可升发人体之阳气,增强机体抵御风、寒、湿邪的能力,“督脉颈四穴”相应穴均旁开0.5寸傍刺,又于C4~C7夹脊穴相吻合。现代研究证实:“督脉颈四穴”及其对应夹脊穴均与相应颈神经有密切的联系,其下均有相应的颈神经后支及血管丛分布。颈神经与其相应夹脊穴之间平行率约为54.4%[13]。《素问》对血瘀证曾提出“血实宜决之,苑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的治疗原则。指尖放血,属于刺络放血的范畴,故采用一次性末梢采血器于患指指尖放血,体现了《素问·调经论篇》中所述的“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络病者,调之其孙络血”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14]也表明:刺络放血,一是通过刺破静脉血管壁,调动其丰富的植物神经,激发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对机体做出调整;二是通过刺破静脉血管壁,改变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现代解剖也已证实:指端是动静脉血管网及神经末梢密切交汇处。因此,刺络放血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循环差、麻木、憋胀等症状。此外,一次性末梢采血器运用方便,痛苦小,患者接受度高。每天于患指指尖指腹不同部位放血,既可增强改善循环的疗效,又可避免同一部位的再次损伤,利于放血部位的修复[15]。以上操作均可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代谢,降低局部肌肉痉挛状态,缓解颈神经根炎症及水肿,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督脉颈四穴”傍刺结合指尖放血从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变部位出发,结合其气血瘀滞的标实特点,直达病所,直中要害,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不适症状及上肢功能评分,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持续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