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礼千年,风韵留壶间
——紫砂壶“玉琮”之创作漫谈

2019-03-12 08:22陆小明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玉器紫砂壶紫砂

陆小明

(宜兴214221)

古人云:“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这其中的“阳羡”是陶都宜兴的古称,而这“一丸土” 便是名扬天下的紫砂泥。 古人将紫砂泥比作珠玉,足见其珍贵非常,用紫砂泥制作的茗壶茶器等,更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珠玉气质, 历来就备受大众青睐。

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我们在壶艺创作的同时,坚决不可闭门造车、安于现状,而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认知能力, 从传统中挖掘精华, 从现实中延伸理解,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个人创作能力。紫砂壶 “玉琮”(见图1)就是一件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而展开设计构思的作品。

图1 玉琮壶

在创作任何一把玉文化紫砂壶之前, 我们都必须先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从中提炼素材,并加深自我理解, 进而将玉文化固有的以及个人领悟的内容融入到作品中, 如此才能创作出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玉文化壶。

中国玉文化有着近8 000 年的历史, 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坚强基石, 也是中国人文化信仰的核心内容。 发源于北方黄河流域的“红山文明”,以及发源于南方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均出土了数量颇丰、品质上乘的玉器,是表现中国人玉崇拜的典范。 不仅如此,各式各样的玉器又代表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定位类别, 足见中国人对玉石的运用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之境,从生活用具到艺术装饰,再到礼仪象征等,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玉器的身影,由此可见玉器对国人的影响之大、之深。 因此,我们创作玉文化相关的紫砂壶, 不仅是为了延续其千年魅力,更是从中体现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

玉琮,顾名思义其原型为经典的玉器——玉琮。这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 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 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在商周时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玉琮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以及悠久的文化传统,时至今日,它已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印记, 成为后人心中永恒的信仰。

自古以来,以玉文化为题材的紫砂壶不胜枚举,玉琮也不例外。 通常情况下,这类紫砂壶会撷取玉琮的原型或装饰细节来刻画壶型特征, 以此彰显悠远古老的文化记忆。 也就是说,具象性比较明显。 这把“玉琮壶”则相对更注重抽象性,从玉琮及玉文化的精神气质中汲取作品的整体艺术格局, 强调一种壶与人的共鸣感, 使人从中体验到属于自己的玉文化理解。

就壶型设计而言,“玉琮壶”的结构讲究“化圆成方”式的细节演变。 因为玉琮的形态为方中带圆、边缘曲态,所以表现在壶上则是方形体、圆形质,于抽象中体现精髓。 壶身呈四方形,从肩部至壶底上宽下窄,四个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线,而是用适当的曲度来形成转折,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缓冲感,壶足为四方折角圈足,更显稳重大气。 三弯流为方形圆孔,圈把同样为方形,前呼后应。 方形壶盖表面微弧,一颗方圆并济的壶钮置于盖中央, 为整把壶的画龙点睛之笔。

就紫砂壶的成型方式而言, 不同的器型不仅审美不同, 其制作手法也不同。 圆器是将泥片围筑身筒,然后手工拍打成圆成型的,而方器则是规划好壶身的泥片,然后将各泥片镶接成型。 此壶本质上为泥片镶接的四方体, 但在面与面连接之处则融入圆器拍打技法,使整把壶充分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品位,升华玉琮的文化意境。

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来创作紫砂壶, 可以借用相关元素来表达、发挥和延伸壶艺新概念。 紫砂壶“玉琮” 正是以方中寓圆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对千年玉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将玉文化之大观呈现于器物形态之中,达到壶与人的共鸣。 通过这把壶的设计创作,进一步体会到文化对于立意、创新,对于成型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升自我文化和技艺水平, 如此才是促进紫砂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玉器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西汉玉器的鉴定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购买紫砂壶4忌